Quantcast
Channel: 全部主題 :: 遊戲基地 電腦資訊站 討論板
Viewing all 14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分享] 創見Transcend JetRam DDR4-2666 16GB記憶體-裝機首選,價格更漂亮,同時滿足大容量與超頻樂趣

$
0
0




裝機首選,價格更漂亮,同時滿足大容量與超頻樂趣
之前介紹過創見Transcend的DDR4大容量記憶體,擁有不錯的效能與超頻表現,這次要再介紹一款價格更漂亮,完全就是裝機首選的JetRam DDR4-2666記憶體,規格方面為單通道包裝,容量提供單條4GB、8GB、16GB與32GB,產品相容於最新的Intel與AMD平台,單通道包裝也不用擔心跑雙通道問題,基本上同時期購買,採用顆粒相同,SPD參數設定也一定相同,經過之前的實測是沒問題,所以玩家們就不用擔心吧,這次同樣會搭配最新的Intel Z490平台測試,馬上就來看創見Transcend JetRam DDR4-2666 16GB記憶體來的效能表現吧!

創見Transcend JetRam DDR4-2666 16GB記憶體包裝

▼外包裝標示記憶體容量與速度,可直接看到記憶體本體

▼創見Transcend Logo

▼頻率為DDR4-2666MHz,容量為單條16GB

▼產品為JetRam系列

▼產品特色,原廠提供終身保固服務

▼創見公司資訊


記憶體本體
▼記憶體本體一覽,採用綠色的PCB電路板,正面有記憶體工作頻率、容量與電壓貼紙

▼型號為TS2666HLE-16G,容量16GB,頻率為DDR4-2666,工作電壓為1.2V,配置為單面共8顆記憶體顆粒

▼顆粒為SpecTek PP059-075EF,SpecTek是美光的子公司,其他記憶體廠商也都有採用這家顆粒,可不是不明品牌喔!


DDR4-2666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109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490 Taichi
RAM: Transcend JetRam DDR4-2666 16GB*2
Storage: WD Black 1TB NVMe SSD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CPU-Z Bench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39022MB/s Write:38462MB/s Copy:35388MB/s

▼CPU Mark 99-Score:907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054sec 1024M:66.993sec

▼Super PI 1M:7.243s

▼WINRAR壓縮效能:32796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54264KB/s解壓縮:1222917KB/s

▼x264 FHD Benchmark-65.7 fps

▼x265 FHD Benchmark-51.5 fps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77.73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19.43 fps

▼Cinebench R15-2566cb

▼Cinebench R20-6255pts


DDR4-2666 RAMDISK效能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7437MB/s Read-7352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1.50G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2.22G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10241MB/s Write-11248MB/s
4KiB Q8T8 Read-5919.2MB/s Write-4522.7MB/s
4KiB Q32T1 Read-1488.8MB/s Write-1254.7MB/s
4KiB Q1T1 Read-1520.2MB/s Write-1293.7MB/s


手動超頻DDR4-3500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109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490 Taichi
RAM: Transcend JetRam DDR4-2666 16GB*2 @ DDR4-3500 CL19
Storage: WD Black 1TB NVMe SSD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CPU-Z Bench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48917MB/s Write:50322MB/s Copy:44242MB/s

▼CPU Mark 99-Score:911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015sec 1024M:66.89sec

▼Super PI 1M:7.217s

▼WINRAR壓縮效能:34725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58994KB/s解壓縮:1255605KB/s

▼x264 FHD Benchmark-67.1 fps

▼x265 FHD Benchmark-52.9 fps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79.54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20.04 fps

▼Cinebench R15-2579cb

▼Cinebench R20-6273pts


手動超頻DDR4-3500 RAMDISK效能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8509MB/s Read-8376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2.53G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2.81G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10343MB/s Write-11741MB/s
4KiB Q8T8 Read-6252.2MB/s Write-4897.2MB/s
4KiB Q32T1 Read-1706.8MB/s Write-1488.2MB/s
4KiB Q1T1 Read-1788.0MB/s Write-1541.4MB/s


▼效能表現總表


結語
創見Transcend JetRam DDR4-2666 16GB記憶體價格更親民,表現依然是可圈可點,效能表現方面DDR4-2666頻率與其他同等級產品算是大同小異,意外的是超頻表現依然出色,同樣可以超頻至DDR4-3500頻率,在AIDA64測試中讀取提升至48000MB/s,寫入提升至50000MB/s的水準,延遲降低至51.1ns,超頻後記憶體頻寬提升了25~30%,超頻幅度與效能提升可以說是相當不錯,有不錯的效能表現在各方面應用都會有不錯幫助與效果,許多玩家都會使用記憶體做RAMDISK應用,實測效表現讀取與寫入都有破11GB/s的實力(ATTO Disk Benchmark),有RAMDISK應用更廣泛,可大幅度縮短電腦暫存檔案存取時間,提供更快速的各種應用體驗;超頻方面不同批顆粒可能表現會有不同,不管超上多少都是多賺的,也可以說是小福利,用親民的價格就能擁有不錯的超頻表現,讓這款記憶體CP值更高更具競爭力,想找一款裝機首選、價格漂亮更能擁有小超頻的記憶體模組,創見Transcend JetRam DDR4-2666 16GB記憶體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ID-COOLING IS-60下吹式散熱器-小主機高效能散熱好選擇

$
0
0



小主機高效能散熱好選擇
之前介紹過ID-COOLING的塔型散熱器留下不錯的印象,這次介紹他們推出的下吹式散熱器『IS-60』,IS-60是下吹式設計,導熱管採用六支6mm配置,搭配純銅底鍍鎳處理,擁有不錯的導熱效果,風扇採用自家ID-12015L12S液壓軸承薄型風扇,最高轉速為1600轉,最大噪音30.2dBA,風量為53.6CFM,散熱器本體採用薄型設計,高度為55mm,非常適合安裝在小主機內,平台支援Intel與AMD主流平台,風扇固定方式為螺絲固定,可任意更換各種120mm風扇,針對不同的應用環境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馬上就來看ID-COOLING IS-60下吹式散熱器帶來的表現吧。

ID-COOLING IS-60下吹式散熱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產品型號


▼側邊標示支援平台、產品外型、特色與多國語言產品規格





▼配件:產品說明書、ID-TG05散熱膏與各平台固定螺絲


▼風扇採用自家ID-12015L12S液壓軸承薄型風扇,最高轉速為1600轉,最大噪音30.2dBA,風量為53.6CFM,電源採用4pin PWM 控制模式



▼IS-60本體一覽,整體是薄型55mm設計,非常適合安裝在小主機內






▼風扇拆下後一覽,風扇採用螺絲固定,可自行更換任何120mm風扇


▼導熱管採用六支6mm配置





▼處理器接觸面採用純銅底鍍鎳處理


▼實際安裝情況一覽,基本上只能安裝沒有散熱片的記憶體





搭配Intel Core i9-9900K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9900K
Cooler: ID-COOLING IS-60
MB: ROG Strix Z390-F Gaming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 DDR4-3200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測試環境室溫約29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47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79~91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93度,平均溫度為84度


▼CPU 8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44~46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73~90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7~92度,平均溫度為79~83度









總結
ID-COOLING IS-60下吹式散熱器的表現不錯,畢竟定位在小主機內使用,這次實測拿i9-9900K來搭配有點強人所難,測試最高溫度93度,平均溫度在84度左右,噪音方面雖然均溫不低,但風扇相當安靜;在安裝上相當容易,安裝步驟參考說明書即可輕鬆安裝完成,不過因為高度與散熱效果考量,記憶體的相容性只能安裝沒散熱片產品,稍微比較可惜一點,不過小主機本身就是緊湊設計,必須用相容性交換體積也是正常的啦,想找一款可以安裝在小主機內且表現不錯的下吹式散熱器,ID-COOLING IS-60下吹式散熱器是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LEVEN JP600 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容量齊全,入門平價新選擇

$
0
0




容量齊全,入門平價新選擇
之前介紹過LEVEN JPR600 M.2 NVMe PCIe SSD,效能表現相當優異,留下不錯的印象,這次要介紹他們的入門產品『JP600』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JP600定位為入門產品,所以沒有獨立散熱模組,採用PCIe Gen3 x4作為傳輸介面,容量提供128GB、256GB、512GB與1TB四種選項,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顆粒採用3D TLC快閃記憶體,搭配慧榮SMI主控晶片,效能表現官方提供數據連續讀取最大為2100MB/s,連續寫入最大為1800MB/s,不同容量的效能表現會有差異,本次介紹為大容量的1TB版本,保固方面提供三年保固,MTBF達150萬小時,馬上就來看LEVEN JP600 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帶來的表現吧!

LEVEN JP600 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本體與包裝

▼包裝標示品牌與容量


▼品牌為LEVEN,容量為1TB


▼產品為M.2 NVMe SSD,採用3D TLC快閃記憶體


▼包裝背面有透明櫥窗可看到產品本體,原廠提供三年保固服務


▼JP600 1TB本體一覽,正面貼有產品資訊與序號,長度為M.2 2280規格,PCB為藍色,產品為MIT台灣製造



▼傳輸介面採用PCIe Gen 3 x4



▼主控晶片為慧榮SMI SM2263XT


▼NAND Flash為LEVEN JAT27A4T 3D TLC,兩顆組成1TB容量


LEVEN JP600 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效能表現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99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ROG STRIX Z390-F GAMING
RAM: GeIL Dragon DDR4 16GB kit
System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1627MB/s 寫入:1875MB/s,影音讀寫採用5K高解析度檔案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測試顯示4MB區塊之循序讀取與寫入在各種資料壓縮率中表現皆相當接近,4K讀取與寫入成績也相當接近,三種模式測試結果差異不大




▼AS SSD Benchmark基本測試循序讀取1809.29MB/s、寫入1571.63MB/s,總分共獲得了2817分





▼ATTO Disk Benchmark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89G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62GB/s


▼Crystal Disk Mark多佇列(QD32)循序讀取2068.22MB/s、寫入1690.77MB/s,4K讀取847.47MB/s、寫入1102.03MB/s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2694.2MB/s,最大值為2809.6MB/s,最小值為2494.3MB/s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1449.6MB/s,最大值為1612.4MB/s,最小值為381.5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1439.561MB/s,寫入部分可達到1432.817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1471.386MB/s,寫入部分可達到1511.761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1527.839MB/s,寫入部分可達到1456.745MB/s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2679.406MB/s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1074.655MB/s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


▼HD Tune額外寫入測試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2063.077MB/s、寫入850.812MB/s


LEVEN JP600 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LEVEN JP600 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12.28秒,平均寫入速度為936.27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11.02秒,平均讀取速度為1043.79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7.70秒,平均寫入速度為1543.35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6.46秒,平均讀取速度為1837.75MB/s


結語
LEVEN JP600 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Benchmark測試循序讀取2068.22MB/s、寫入1690.77MB/s,在實際傳輸測試中,不論大檔案或小檔案表現都不錯,11GB的檔案在13秒內都可以讀取/寫入完畢,大檔案可在8秒鐘內處理完畢,容量提供小容量的128GB到1TB,各種需求的消費者都有產品可挑選使用,不過因為是入門產品,沒有搭配散熱模組,使用者可以搭配主機板提供的散熱模組,讓SSD在長時間讀寫狀況下也能達到應有的效能表現不掉速,PCIe的SSD散熱一定要做好,效能表現才能正常發揮,保固方面LEVEN提供三年保固,想尋找入門平價的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LEVEN JP600 M.2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是不錯的新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運動耳機電力長效冠軍-JLab Epic Sport 2藍牙運動耳機-超強20小時續航力與IP66防水防塵

$
0
0




超強20小時續航力與IP66防水防塵
JLab的耳機產品除了大眾化的真無線藍牙外還有運動專用耳機,這次要介紹一款超強續航力的運動耳機『Epic Sport 2』,Epic Sport 2採用藍牙BT 5.0晶片,耳機採用人體工學記憶耳掛式設計,更能貼近耳朵且激烈運動時不掉落,IP66的防水防塵設計,日常防水與運動汗水完全不用擔心,耳機為入耳式擁有不錯阻隔環境噪音能力,單體為8mm驅動單體,內建經典、平衡與重低音三種EQ設定,讓使用者可依據喜好調整,本體有線控按鈕操作,支援語音助理呼叫,操作更方便,續航力方面20小時,支援快充功能,充電10分鐘可使用1小時,馬上來看JLab Epic Sport 2藍牙運動耳機的表現吧!

JLab Epic Sport 2藍牙運動耳機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品牌、產品型號、外型與特色


▼JLab Logo


▼採用藍牙BT5.0晶片,提供20小時續航力


▼產品型號為Epic Sport 2 藍牙運動耳機,提供IP66防水防塵、輕薄舒適配戴感與內建三組EQ設定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說明與包裝內容物


▼產品特色說明


▼包裝內容物,代理商為思博特有限公司


▼側邊包裝內容物圖示與內建三組EQ設定




▼另一側標示配戴示意圖


▼內層包裝側面標示線控功能


▼配件:產品說明書、攜帶收納盒、五組矽膠耳塞、一組海綿耳塞、三組耳內穩定器、micro USB充電線與固定夾


▼攜帶收納盒上有JLab字樣,內部可擺放配件與耳機本體




▼耳塞上有JLab Logo


▼Epic Sport 2藍牙運動耳機本體一覽,本體上面有集線器,方便使用者調整線的長度


▼集線器可調整


▼耳機一覽,正面有JLab Logo


▼線控背面有JLab字樣,正面Logo為功能操作按鈕,還有音量調整,側邊打開為micro USB充電埠



▼耳機端有記憶耳掛式設計,激烈運動時也不用擔心


▼耳機其他角度一覽



▼背面標示左右耳


▼耳塞拆除後一覽,採用8mm驅動單體


▼耳內穩定器若不使用也可直接拆除


實際連接使用

▼從充電收納盒拿出後,即可從手機端搜尋到JLab Epic Sport 2裝置


▼配對完畢後可看到藍牙裝置已連線,並且可以看到耳機的電池狀態


▼音訊採用SBC格式傳輸


▼電腦若有藍牙也可直接與電腦連線



▼透過手機直接播放無損音樂享受音樂饗宴


通話實測
通話品質方面在室內噪音較低的環境中基本上非常清晰,若在戶外馬路上有大量車流經過的環境下測試,吵雜的車流噪音會比現場聽到來的小聲一點,對方依然可以清晰聽到配戴耳機者的說話聲,若在車流量較小的馬路測試,車流噪音會變成小聲的背景噪音,整體收音品質來說算中規中矩。

配戴舒適度
配戴舒適度來說耳機本體大小屬於適中,耳朵較小的使用者建議可以把耳內穩定取下會更好配戴,耳塞提供共六種可以選擇,可以挑選最適合服貼的使用,達到最佳的聽感,若有激烈運動的使用者建議可以搭配耳內穩定器可以更為穩固,完全不用擔心或有掉落的狀況,整體舒適度不錯且非常穩固。

音質表現
音質方面高頻細節、延伸與穿透性皆在中間水準,中頻人聲定位穩定,歌聲位置定位偏前,歌聲厚度表現適中,喉音深度略淺,歌聲情感溫暖甜味十足,低頻能量十足,量多彭湃,低沉下潛延伸適中,內建了三組EQ模式,使用者可依照喜好調整使用,整體音場表現適中。

連線穩定度測試
連線穩定度方面室內格局如下,搭配ASUS ZenFone Max Pro M1,整體連線表現相當出色,在隔間較少的狀況下可以達到15米且穩定不會有聲音斷斷續續的狀況
測試點A: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B: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C:進入測試點C後,如果不移動的狀態下可穩定連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如果是移動狀態下,會有斷斷續續的狀況
測試點D: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距離手機約10米
測試點E: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距離手機約13米,再嘗試測試更遠,走到馬路上約16米開始會有斷斷續續的狀況


總結
JLab Epic Sport 2藍牙運動耳機採用藍牙BT5.0晶片,實際連線測試可以達到15米左右穩定連線,看電影或影片時幾乎是影音同步無聲音延遲,操作採用線控方式設計,雖然操作非常方便,但是線控離耳機本體有點近,所以線控大約會落在臉頰與脖子之間,如果在脖子中段相信會更好操作,續航力表現可達20小時,基本上可滿足1~2天左右的使用量,以單次續航力來說表現非常棒,耳機支援快充,充電10分鐘可使用1小時;整體來說JLab Epic Sport 2是款非常稱職的運動型藍牙耳機,有IP66防水防塵設計,更有超穩固的耳掛與耳內穩定器,想找一款超強續航力的藍牙運動耳機,JLab Epic Sport 2藍牙運動耳機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HyperX Cloud Flight S無線電競耳機-首款Qi無線充電,導入7.1虛擬環繞音效,沉浸式體驗再升級

$
0
0




首款Qi無線充電,導入7.1虛擬環繞音效,沉浸式體驗再升級
還記得HyperX推出的Cloud Flight無線電競耳機嗎?這次推出了進化版本,導入Qi無線充電與7.1虛擬環繞音效,整體功能更強更方便,其他規格方面與Cloud Flight大同小異,同樣採用電競級2.4GHz無線傳輸,提供20米有效傳輸範圍,續航力擁有30小時,耳機單體採用50mm動圈式釹磁鐵驅動單體,阻抗為32歐姆,頻率響應為10~20KHz,USB介面提供充電功能,耳罩部分採用結合記憶泡棉與透氣人造皮革,提供舒適的配戴感,麥克風為可拆卸式設計,上方有LED提示指示燈號,整體總重量為320公克(含麥克風),無線傳輸透過USB接收器即可使用,適用於電腦與遊戲機,電腦端還可透過HyperX NGenuity軟體查看電池電量、調整麥克風、輸出音量與自訂控制功能,整體功能齊全且自由度高,馬上來看HyperX Cloud Flight S無線電競耳機帶來的便利性吧。

HyperX Cloud Flight S無線電競耳機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與特色

▼產品型號為Cloud Flight S無線電競耳機

▼採用電競級2.4GHz無線傳輸與擁有30小時續航力

▼無線連接適用於PC與PS4,支援Qi無線充電、7.1虛擬環繞音效與NGENUITY軟體

▼原廠提供兩年保固服務

▼HyperX Logo

▼包裝背面標示多國語言產品說明、可搭配HyperX無線充電板與耳機各部位特色

▼可搭配HyperX無線充電板與耳機各部位特色

▼側面標示產品外型

▼另一側標示贊助商與產品相關安規認證資訊



▼配件:產品說明書、其他HyperX產品介紹卡、micro USB連接線與USB無線接收器

▼USB無線接收器一覽



▼麥克風可依照使用習慣做角度調整,接頭採用鍍金處理,麥克風上有指示燈號,方便使用者辨識是否為靜音



▼Cloud Flight S無線電競耳機本體一覽

▼上方結構一覽,皮革上還有HyperX字樣

▼頭帶內側有減壓墊設計,提供不錯的舒適度

▼頭帶為手動調整設計,結合塑膠與金屬結構設計,提供優異的產品壽命


▼左右聲道標示


▼右側一覽,耳罩上有HyperX Logo


▼左側一覽,耳罩上同樣有HyperX Logo,不過左邊多了觸碰式控制,功能可透過HyperX NGenuity軟體調整


▼麥克風為可拆式設計,麥克風可依照使用習過做角度調整

▼底部一覽,右側為耳機音量調整,左側為電源開關、7.1虛擬環繞開關、micro USB連接埠與麥克風接口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記憶海綿提供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HyperX CHARGEPLAY BASE Qi無線充電板

玩家們可以搭配HyperX推出的CHARGEPLAY BASE做無線充電,就來順便介紹一下這款充電板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與特色


▼產品型號為CHARGEPLAY BASE Qi無線充電板


▼支援Qi無線充電裝置


▼HyperX Logo


▼背面標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原廠提供兩年保固


▼側邊與前方標示產品型號與HyperX Logo



▼後方標示產品內容物


▼配件:產品說明書、其他HyperX產品介紹卡、USB Type-C充電線與變壓器


▼變壓器規格為輸出5V/3A、9V/2A與12V/2A


▼充電盤一板,可以同時充兩個無線裝置,兩邊各有一個指示燈號


▼充電時指示燈號會亮紅燈


▼左右兩邊都有標示無線充電感應區塊



▼產品通過Qi無線充電認證


▼測邊造型一覽



▼背面有防滑膠墊設計


▼產品資訊貼紙


▼防滑膠墊讓使用者使用時可以更為穩固



▼放上耳機後即可開始無線充電,可以看到右邊的充電指示燈號亮起


▼其他支援無線充電的產品也可以用喔!


HyperX NGenuity軟體介紹

▼NGENUITY軟體設定項目一覽



▼耳機音量調整與麥克風音量調整,7.1環繞音效可選擇開啟或關閉,還可調整麥克風監聽功能與遊戲/語音交談混音器


▼按鈕功能可已自定義調整,讓操作起來更順手方便



▼右上角可以看到耳機電池電量


▼Porfile設定與管理


實際連接使用

配戴舒適度
配戴舒適度來說耳罩大小很足夠,耳朵較大的使用者配戴也沒問題,搭配手調的頭戴設計,調整區間足夠,頭頂不會有明顯壓力,耳罩採用記憶海綿柔軟舒適,整體配戴感輕巧又沒壓力,在夏天使用多多少少會有一點悶熱感,建議在冷氣房內使用會有更好的體驗。

音質表現
音質方面高頻屬於清亮,延伸表現不錯,穿透性適中,中頻人聲定位精確穩定,歌聲位置定位偏前,厚度與深度表現有一定水準,歌聲情感溫暖帶有甜味,低頻部分震撼力表現不錯,可以聽到有Q度的低音,低沉下潛如果再好一點會更完美,整體音場表現適中。

連線穩定度測試
連線穩定度方面室內格局如下,整體連線表現相當出色,在隔間較少的狀況下可以達到18米且穩定不會有聲音斷斷續續的狀況
測試點A: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B: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C: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D: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距離手機約10米
測試點E: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距離手機約13米,再嘗試測試更遠,走到馬路上約18米後開始會有斷斷續續的狀況


總結
HyperX Cloud Flight S無線電競耳機這次進化變得更厲害,保有超強30小時續航力,扣掉休息時間,使用一整天不用充電沒問題,主要加入了Qi無線充電與7.1虛擬環繞音效兩大功能,Qi無線充電可以在休息或是拿下耳機時擺放在充電板上級可充電,補充能源更方便,7.1虛擬環繞音效則是讓玩家有更好的遊戲與電影欣賞體驗,耳罩式的設計阻隔環境噪音能力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與專心體驗遊戲讓敵人無所遁形;若拿來看電影一定要開啟7.1虛擬環繞音效,可增加不少臨場感,尤其是看爽片大場面震撼力相當足夠,音效穿梭感真的是超級刺激,Cloud Flight S依然是採用電競級2.4GHz無線傳輸,實測達到18米都還可以穩定工作,穩定度相當棒,想找一款音質表現有水準且擁有Qi無線充電與7.1虛擬環繞音的無線電競耳機,HyperX Cloud Flight S無線電競耳機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ID-COOLING ZOOMFLOW 240X 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Intel第10代Core i9處理器輕鬆壓制!

$
0
0



Intel第10代Core i9處理器輕鬆壓制!
Intel第10代處理器發熱量相當可觀,先別說要玩超頻,光是預設的環境下可能就讓玩家們相當苦惱,如果使用到Intel Core i9處理器基本上要搭配170~180W解熱能力的散熱器,要解到高瓦特數水冷會是比較好的選擇,這次介紹由ID-COOLING推出的『ZOOMFLOW』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目前推出240mm(240X)與360mm(360X)兩種尺寸,ZOOMFLOW採用全銅底冷頭,搭載全封閉水路腔體,提供良好的導熱效果,冷頭擁有ARGB視覺燈效,上蓋採用電鍍飾環,質感還不錯,ARGB支援四大主機板廠華碩ASUS Aura Sync、技嘉Gigabyte RGB Fusion、微星MSI Mystic Light與華擎ASRock Polychrome RGB軟體,可透過軟體與其他產品做發光同步,如果主機板沒有ARGB發光也不用擔心,內附ARGB控制盒,提供多種酷炫視覺燈效;水冷排方面共擁有12個通道,搭配編織包覆的水冷管線,產品擁有更好的壽命與耐用性,風扇採用自家ID-12025M12B雙滾珠ARGB風扇,最高轉速為1500轉,最大噪音為26.4dBA,轉速為700~1500rpm,風流為62CFM,擁有ARGB發光功能,可與水冷頭同步發光,平台支援Intel與AMD主流平台,還支援AMD TR4平台,馬上就來看ID-COOLING ZOOMFLOW 240X 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帶來的表現吧。

ID-COOLING ZOOMFLOW 240X 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照片與特色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冷排尺寸、支援平台與主機板ARGB同步


▼側邊標示品牌與產品型號,支援ARGB同步發光



▼配件:產品說明書、AMD水冷頭扣具、Intel水冷頭扣具、強化背板、固定螺絲、ID-TG05散熱膏、風扇一轉二轉接線、ARGB控制器與各平台固定螺絲




▼ARGB控制器採用SATA電源接頭與標準ARGB連接埠,控制器提供顏色切換、模式切換與運作速度調整




▼風扇採用自家ID-12025M12B雙滾珠ARGB風扇,最高轉速為1500轉,最大噪音為26.4dBA,轉速為700~1500rpm,風流為62CFM,擁有ARGB發光功能,可與水冷頭同步發光,接頭為4pin PWM設計,ARGB接頭為標準設計,可相容於各大主機板,風扇螺絲孔有防震膠墊設計,可防止共振聲




▼水冷排與水冷頭一覽


▼水冷排側面一覽,一側為水冷液體交換管線



▼側邊有ID-COOLING字樣與Logo


▼水冷頭一覽,上方有ID-COOLING Logo,上蓋有電鍍飾環,質感不錯,開電後上方會發光,可透過主機版軟體調整發光顏色與模式,水管為可旋轉設計,依照安裝環境調整角度,達到更好的相容性,冷頭側邊有RGB控制接頭與3pin水泵電源,也有轉接線可直接讓水泵維持全轉








▼CPU接觸面採用全銅設計


▼裝上風扇後一覽


發光展示

▼水冷頭與風扇燈光展示



▼搭配內附控制器發光顏色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XbmtnLg4

▼搭配內附控制器運行速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1eUxinOnE

▼搭配內附控制器視覺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LfTC_ceWvM

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0900K
Cooler: ID-COOLING ZOOMFLOW 240X ARGB
MB: ASRock Z490 Steel Legend
RAM: GeIL Dragon DDR4 16GB kit @ DDR4-3600
Storage: WD Black 1TB NVMe SSD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AIDA64觀察待機與CPU燒機時的溫度,測試環境室溫約29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待機五分鐘平均溫度約31~34之間


▼燒機20分鐘平均溫度約72~80度,最高溫度為87度,平均CPU功率為190.66W


總結
ID-COOLING ZOOMFLOW 240X 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表現出色,效能表現受惠於水冷頭全銅底拋光處理,提供優異的導熱效果,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測試最高溫度為87度,平均溫度為80度,從數據來看可以解熱約190~200W左右的功耗,以240mm冷排來說表現有中上水準,風扇噪音方面測試過程中相當安靜,如果需要更高散熱效能,水冷排的另一面也可再安裝風扇,達到更棒的散熱效果;安裝方面相當容易,安裝參考說明書即可輕鬆安裝完成;發光擁有Addressable RGB視覺燈效,可透過主機板軟體做發光模式調整,風扇也為ARGB控制產品,可同步視覺燈效,若主機板不支援發光也不用擔心,可以使用內附的ARGB控制器,整體提供不錯的視覺饗宴,想尋找可以輕鬆壓制Intel Core i9-10900K處理器的240mm一體式水冷散熱器,ID-COOLING ZOOMFLOW 240X A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華擎ASRock Z490 Steel Legend-鋼鐵意志代代相傳,給你耐用與漂亮規格

$
0
0




鋼鐵意志代代相傳,給你耐用與漂亮規格
之前介紹過多款華擎ASRock的Z490晶片組產品,尤其是高CP值的Z490 Extreme 4可以說是中階玩家的好選擇,這次要介紹他的兄弟款『Z490 Steel Legend』,為什麼是兄弟款,因為規格方面相當相近,最大的差異在兩款的風格配置,Z490 Extreme 4是典雅風格,Z490 Steel Legend則是電競風格,規格方面 CPU供電採用12相設計,搭配超大電流的60A電感、Nichicon 12k黑色電容與50A Dr.MOS,MOSFET有獨立大面積散熱模組,外接傳輸介面擁有USB 3.2 Gen2 Type-C,提供最高10Gbps傳輸速率,音效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提供不錯的輸出品質,記憶體支援四支DDR4擴充,可超頻至DDR4-4266MHz以上,PCIe x16插槽導入PCIe 4.0 Ready,第一組PCIe x16支援PCIe 4.0,第二組為PCIe 3.0,兩組皆擁有金屬遮蓋,可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M.2介面導入兩組Ultra M.2,皆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另外還提供一組Hyper M.2,未來升級處理器可支援PCIe Gen4x4,網路方面提供2.5Gbps網路卡,提供穩定的網路傳輸品質,RGB LED控制支援可定址的addressable RGB控制與12V RGB控制插槽,透過工具軟體可調整發光模式,還可搭配支援RGB LED產品同步控制,現在就來看鋼鐵意志代代相傳的華擎ASRock Z490 Steel Legend帶來的表現吧!

包裝與配件
▼彩盒設計採用一貫傳統,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

▼華擎ASRock Logo

▼產品型號:Z490 Steel Legend

▼Steel Legend Logo

▼下方標示HDMI認證Logo、支援POLYCHROME SYNC RGB LED控制、採用Intel Z490晶片組、支援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與Intel Optane技術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Z490 Steel Legend擁有一組Hyper M.2與兩組Ultra M.2,提供Hyper M.2 PCIe Gen4x4訊號,Ultra M.2則提供PCIe Gen3x4與SATA 6Gb/s訊號,其他規格方面擁有2.5Gbps網路卡、PCIe 4.0時脈產生器、POLYCHROME SYNC RGB LED控制、PCIe 4.0插槽金屬遮罩、USB 3.2 Gen2 Type-A與Type-C與搭載Dr.MOS

▼I/O標示與產品規格

▼配件:Steel Legend主機板明信片、Steel Legend信仰貼紙、整線魔鬼氈*2、驅動光碟、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M.2固定螺絲*3,M.2螺絲柱*2與SATA 6Gb/s傳輸線*2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主機板右邊為一貫的Steel Legend造型設計,採用兩盎司PCB高密度防潮纖維電路板,搭配一體式的I/O擋板,I/O上方有發光飾板,整體質感非常棒



▼I/O部分:PS/2、USB 2.0*2、DP、HDMI、USB 3.2 Gen1 Type-A*2、USB 3.2 Gen 2 Type-A、USB 3.2 Gen 2 Type-C、2.5Gbps RJ-45與7.1聲道音訊輸出

▼CPU腳座,支援LGA1200處理器

▼MOSFET有獨立大面積的散熱模組

▼CPU供電部分採用12相供電,搭配Renesas ISL69269 PWM控制器與SiC654A 50A Dr.MOS,CPU VCore供電為8+4 Pin,電容採用Nichcon 12K黑電容





▼記憶體擴充槽為4條

▼記憶體電源用料

▼網路晶片:Dragon RTL8125BG

▼音效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音效品質提供不錯的輸出品質



▼外部BCLK產生器晶片

▼RGB LED控制器:nuvoTon NUC121ZC2AE

▼nuvoTon NCT6796D-E Super IO晶片

▼ASMedia ASM1543 USB3.2 Type-C 訊號切換晶片


▼Pericom PI3EQX USB3.2 Redriver晶片

▼ASMedia ASM1074 USB3.2 Hub晶片

▼NXP L04083B PCIe 3.0高速切換器

▼上面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最大長度支援到2280,有全覆蓋式散熱片,下方為Hyper M.2提供PCIe Gen4 x4訊號,不過比較詭異的是Hyper M.2沒有散熱片設計


▼第二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提供全覆蓋式散熱片,最大長度支援到22110


▼預留M.2 Wi-Fi升級空間

▼前置Audio插Pin

▼兩組RGB LED控制與兩組可定址addressable RGB LED插Pin


▼TPM模組插Pin

▼四組前置USB 2.0插Pin

▼前置面板插Pin

▼四組前置USB 3.2插Pin與前面板USB 3.2 Type-C接頭


▼SATA部分為六組SATA 6Gb/s


▼快速Debug指示燈號

▼PCIe擴充槽一覽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Z490 PCH散熱片

▼Z490 PCH

▼主機板右邊背面的發光LED



BIOS設定簡單介紹

▼BIOS預設為Easy模式可看到整個主機板狀態總覽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



▼CPU超頻選項一覽



▼記憶體超頻選項一覽








▼電壓調整選項一覽



▼進階頁面可設定個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儲存裝置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hunderbolt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USB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安全性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RGB設定、RAID設定、RAID驅動安裝、Boot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


▼RGB設定


▼SSD抹除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Boot部分可以設定開機順序與其他開機選項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0900K
Cooler: Raijintek DIY水冷
MB: ASRock Z490 Steel Legend
RAM: Crucial Ballistix RGB DDR4-3600 8GB x 2 @ DDR4-3800
Storage: WD Black 1TB NVMe SSD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Raijintek DIY水冷才能夠壓制Intel Core i9-10900K的熱情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3673MB/s Write:54009MB/s Copy:49705MB/s

▼Super PI 1M:7.371s

▼CPU Mark:910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03sec 1024M-66.948sec

▼WinRAR:36863KB/s

▼7Zip

▼x264 FHD Benchmark:66.4

▼x265 FHD Benchmark:53.5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80.1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20.32

▼CINEBENCH R15:2568 cb

▼CINEBENCH R20:6284 pts


搭配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超頻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0900K @ 5.2GHz
Cooler: Raijintek DIY水冷
MB: ASRock Z490 Steel Legend
RAM: Crucial Ballistix RGB DDR4-3600 8GB x 2 @ DDR4-3800
Storage: WD Black 1TB NVMe SSD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3818MB/s Write:54348MB/s Copy:49977MB/s

▼Super PI 1M:7.171s

▼CPU Mark:925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2.917sec 1024M-64.59sec

▼WinRAR:38133KB/s

▼7Zip

▼x264 FHD Benchmark:70.7

▼x265 FHD Benchmark:56.1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83.87

▼HWBOT x265 4K Benchmark:21.3

▼CINEBENCH R15:2707cb

▼CINEBENCH R20:6662 pts

▼效能表現總表


POLYCHROME RGB工具軟體介紹

▼主機板發光區共有三處,分別為I/O飾板區、PCH區與主機板右側



▼軟體可分別針對不同區域做個別調整

▼模式提供14種更酷炫的發光模式


總結:
華擎ASRock Z490 Steel Legend規格給的不錯,擁有PCIe 4.0 Ready與2.5GbE網路卡,未來升級處理器也能支援高速SSD,用料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提高使用壽命,音效採用Realtek ALC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讓音質輸出表現更棒;擴充性提供兩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SATA接頭提供了六組,PCIe x16提供兩組擴充槽,皆導入金屬遮蓋,第一組為PCIe 4.0 Ready;效能方面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超頻表現還不錯,可超頻至All Core 5.2GHz,記憶體超頻可達DDR4-3800沒問題,記憶體頻寬表現讀取與寫入皆可達到53000~54000MB/s,BIOS設定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RGB LED控制這次提供兩組ARGB與兩組一般RGB擴充,透過軟體可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還可以與主機板發光同步,主機板發光有I/O飾板、PCH區與右側背面,主機板本身就提供了相當吸睛的視覺燈效,保固方面原廠提供註冊四年保固,並且有免費到府收送服務,讓玩家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想找一款耐用且規格不錯的平價Z490主機板,華擎ASRock Z490 Steel Legend是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Fractal Design Define 7 Compact機殼-優良擴充與新式設計,緊湊型配置體積最佳化

$
0
0




優良擴充與新式設計,緊湊型配置體積最佳化
Fractal Design前陣子推出了新產品Define 7系列,Define 7有XL版本、一般版本與Compact版本,分別就是大中小三種尺寸,一般版本之前介紹過,擴充性相當棒且擁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變換結構,這次要介紹緊湊設計的Compact版本,Define 7 Compact簡單來說就是Define 7縮小一號,外型依然是走低調內斂風格,單側採用強化玻璃,內部酷炫視覺燈效盡收眼底,兩側側板進同樣為免螺絲設計,更方便拆裝;散熱依然預留相當多升級空間,整體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括兩組USB3.0、兩組USB2.0、一組USB Type-C、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按鈕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可升級空間相當充裕,可同時安裝4顆2.5吋裝置(內附兩個支架)與2顆3.5吋裝置(也可安裝2.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41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69mm,整體規格依舊強悍,現在就來看Fractal Design Define 7 Compact機殼的擴性性吧。

在看介紹之前先來簡單講解一下風扇配置
▼若安裝120mm風扇共可安裝7顆,若安裝140mm風扇則可安裝4顆搭配2顆120mm風扇

▼所有水冷排組合一覽,頂部可支援最大240mm水冷排,前方可支援最大360mm水冷排,後方與底部則可安裝120mm水冷排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外型輪廓與各部位特色


▼側面標示新版本的Logo與產品版本,本次介紹為Black TG Light Tint版本


▼配件與更換套件盒

▼配件:產品說明書、一次性束帶*8、各種固定螺絲與玻璃擦拭布

▼上蓋可更換為通風版本頂蓋

▼Define 7 Compact 本體一覽,前面板走低調質感風,採用金屬髮絲紋處理,上方有指示燈號


▼左下角有Fractal Design Logo

▼底下有內縮造型,可以直接將底部的濾網抽出來清洗


▼前面板為可拆卸設計

▼前面板內側滿滿的吸音棉,可達到更好的靜音效果

▼前面板共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或兩顆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140/240/280/360mm水冷排,已內建一顆Dynamic X2 GP-14風扇

▼頂部一覽

▼I/O包括兩組USB3.0、兩組USB2.0、一組USB Type-C、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按鈕與電源開關,這次USB都是用黑色的接頭,沒辦法一眼辨識USB3.0與USB2.0,不過也有人覺得這樣更低調更有一體感!

▼換上通風版本頂蓋一覽

▼頂蓋為免螺絲設計,可輕鬆拆卸,內層有滿滿的吸音棉

▼頂蓋拆除後有濾網設計,同樣為免螺絲設計可以輕鬆拆卸清理


▼風扇安裝支架也為可拆卸設計,風扇最多可安裝三顆120mm/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mm水冷排

▼後方一覽

▼後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或水冷排,並可微調高度,已內建一顆Dynamic X2 GP-12風扇

▼介面卡擋板皆為重複使用設計

▼電源供應器為下置式設計,內部結構有墊高設計,提供不錯的電源供應器散熱效果

▼電源供應器先固定在背板上,再安裝進機殼內

▼底部一覽,有大面積進風口與濾網設計

▼質感不錯的墊高腳座搭配止滑橡膠設計,腳座同時也兼具固定底部濾網功能

▼大面積的開孔,後方為電源供應器進風口設計,前方為硬碟支架與風扇安裝位置

▼硬碟支架可自由移動位置,風扇方面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或水冷排

▼一側為強化玻璃設計,採用免螺絲設計方便拆卸,前側面板側面有進風口設計

▼另一側為鋼板設計,前側面板側面同樣有進風口

▼後方側板輔助開關玻璃設計


▼鋼板內側有大面積的吸音棉設計,可達到超安靜的境界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上方、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走線,主機板背面為硬碟安裝機構,空間運用相當不錯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背板設計


▼頂部風扇最多可安裝三顆120mm/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mm水冷排

▼後方已內建一顆Dynamic X2 GP-12風扇

▼介面卡擋板皆為重複使用設計

▼前面板已內建一顆Dynamic X2 GP-14風扇,共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或兩顆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140/240/280/360mm水冷排

▼電源護蓋上方有散熱開孔與穿線孔設計


▼電源護蓋上有Fractal Design字樣

▼散熱開孔同時也可安裝2.5吋硬碟支架

▼電源護蓋前方有可拆卸式飾蓋,這部份是兩塊設計,大塊的可以搭配後方的硬碟支架裝DIY的水冷泵浦與水箱

▼如果前方需要安裝水冷排,可以只拆除前面的飾蓋

▼飾蓋全部拆除後會直通後面的硬碟支架

▼後方中間有三組理線槽+魔鬼氈設計,更方便整理線材

▼最後面也有三組魔鬼氈設計,前後都有魔鬼氈,非常貼心的設計

▼主機板後方有兩組2.5吋硬碟支架

▼2.5吋硬碟支架採用螺絲方式固定硬碟


▼硬碟支架可任意移動位置

▼硬碟支架可安裝3.5吋或2.5吋裝置,採用螺絲方式固定,3.5吋必須先安裝防震膠墊再裝上硬碟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下方有墊高腳墊設計,增加散熱效果

▼頂部的風扇支架可以拆除,拆除後更方便玩家組裝硬體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RX 580,內部空間相當充裕,電源供應器前方可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相當方便,整體整線空間充足,再加上有理線魔鬼氈,可以讓後方整理到非常乾淨


▼雖然是緊湊架構設計,顯卡後方空間依然充裕!


總結:
Fractal Design Define 7 Compact機殼雖然是緊湊架構,該有的擴充性與硬體支援性表現依然很棒,特別的是風扇上蓋可移除設計,讓組裝時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外觀還是一貫的低調內斂風格,內部架構與空間設計就是Define 7的縮小版本,硬碟擴充充足,散熱器與顯卡支援長度也很不錯,整線空間相當足夠,後方的理線槽與魔鬼氈搭配真的很貼心,可以將線材整理得非常乾淨,散熱擴充不論是風扇與水冷排配置變化相當豐富,最大可安裝360mm水冷排,使用者可依照使用情況安裝風扇達到最佳的對流表現;整體硬體擴充性足以應付大部分的玩家;想組一款低調內斂風格且擴充性優異的緊湊型機殼,Fractal Design Define 7 Compact機殼是個非常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Libratone Track Air+真無線藍牙耳機-來自丹麥的好聲音,降噪加持體驗再升級

$
0
0




來自丹麥的好聲音,降噪加持體驗再升級
真無線藍牙產品品牌眾多,這次要介紹一款來自丹麥的Libratone所推出的『Track Air+』真無線藍牙耳機,Track Air可分成有無『+』,差別在於有無降噪功能,Track Air+採用高通QCC5100藍牙BT5.0晶片,支援高解析AAC與aptX音頻編解碼,兩耳可單獨連線使用,耳機本體採用耳道式設計,對於環境噪音有一定的阻隔水準,外型採用三角翅膀造型,小巧俐落,特殊的三角翼內藏獨特天線設計,讓連線穩定性更好,耳機本體單體5.6g,非常輕巧,長時間配戴也能輕鬆無負擔,本體提供IPX4防水設計,日常防水與汗水防護沒問題,耳機操作為觸碰式設計,使用簡單方便,支援語音助理呼叫,單體採用5.3mm驅動單體,阻抗為16 ohm,續航力表現方面單次續航力為6小時,搭配充電收納盒提供24小時總續航力,收納盒支援無線充電,讓能源補充更便利,前面有提到『+』版本有降噪功能,降噪功能包含主動降噪與被動降噪,搭載CityMix Smart智能降噪技術,總降噪可達30dB,降噪能力可與耳罩式降噪產品匹敵,原廠提供App軟體可調整降噪程度,還有透明環境音模式,戶外使用更安全,特別的是Track Air+還有離耳偵測功能,當耳機從耳朵取下時,會自動停止播放,戴上耳機時會自動開始播放音樂,但如果取下單耳時,只有取下的那耳耳機會停止播放,另一耳或持續運作,相當貼心的設計,現在就來看Libratone Track Air+真無線藍牙耳機帶來的表現吧!

Libratone Track Air+真無線藍牙耳機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品牌、產品型號與外型


▼Libratone Logo


▼產品外型


▼產品為真無線藍牙產品,擁有智能降噪技術


▼產品型號為Track Air+


▼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


▼產品特色
①產品為真無線藍牙產品
②提供降噪功能
③優質的音質表現
④單次6小時續航力,總續航力達24小時
⑤提供IPX4防水
⑥充電收納盒支援無線充電


▼產品安規認證標示


▼側邊標示產品型號與Libratone Logo



▼內層包裝也很用心


▼配件:產品說明書、USB Type-C充電線與四組矽膠耳塞


▼充電收納盒一覽,收納盒體積非常小,外型圓潤,中間有Libratone Logo



▼兩側採用圓弧設計



▼前方有內縮設計方便開上蓋


▼後方為USB Type-C充電埠


▼充電收納盒內部一覽,上蓋內側標示充電收納盒資訊,下方可以看到金屬充電接點、指示燈號與配對按鈕


▼放入耳機後一覽,充電時指示燈號會亮起


▼充電收納盒支援無線充電



▼Track Air+真無線藍牙耳機本體一覽,外型三角翅膀造型算是比較特別,上面有Libratone Logo,內藏了特殊的天線設計,連線穩定性更好


▼耳機側邊一覽,可以看到耳機正面是霧面灰色處理,後半部比較特別,面向正面是採用亮面,背面則是塑膠原色


▼上下一覽,可以看到上下各有一個麥克風收音,達到更好的通話品質與降噪效果


▼耳機背面可以看到左右耳標示與充電鍍金接點,上面有一個小圓圈為離耳偵測


▼拆除耳塞後一覽,採用5.3mm驅動單體,阻抗為16 ohm


實際連接使用

▼從充電收納盒拿出後,即可從手機端搜尋到Libratone Track Air+裝置


▼配對時會先配對一耳,另一耳會再自動跳出配對訊息


▼配對完畢後可看到藍牙裝置已連線,並且可以看到耳機的電池狀態


▼右耳也可單獨配對使用


▼音訊採用aptX格式傳輸


▼電腦若有藍牙也可直接與電腦連線



▼透過手機直接播放無損音樂享受音樂饗宴


Libratone App介紹

▼Libratone App


▼若耳機已連線完畢,基本上就會直接抓到耳機


▼若沒有抓到耳機可以手動新增產品


▼進入耳機設定時,如果有韌體更新時可以線上更新


▼降噪除了可以自動智能調節外,也可手動調整,設定範圍0~30dB,不同dB數值有推薦的適用環境



▼0dB為關閉降噪功能,另外也可開啟透明環境音模式,讓外界的聲音也能清晰聽到,達到更好的使用安全


▼耳機設定一覽,可以關閉配戴檢測功能(離耳偵測)


▼音效設定可以選擇正常模式或是低音/高音增強


▼手勢控制可以左右耳分別設定,設定輕敲兩次與三次的動作


▼音樂頁面可以收藏頻道、透過Spotify播放音樂與收聽網路電台


▼App設定一覽


▼我的設定內可以設定是否在行動數據狀態下播放音樂與下載更新,還有產品註冊與帳號密碼變更


通話實測
通話品質方面在室內噪音較低的環境中非常清晰,若在戶外馬路上有大量車流經過的環境下測試,吵雜的車流噪音會變成非常小聲的背景音,對方依然可以非常清晰聽到配戴耳機者的說話聲,若在車流量較小的馬路測試,車流噪音幾乎是完全聽不到,通話收音品質有中上水準。

配戴舒適度
配戴舒適度來說耳機本體的大小屬於適中設計,耳朵較小的使用者配戴也很適合,耳塞提供四種大小可以選擇,挑選最適合且服貼的使用,達到最佳的聽感,單耳重量5.6g非常輕巧,整體配戴來說舒適,適合長時間久戴,本體擁有IPX4防水,運動中使用也是沒問題的喔!

音質表現
音質方面高頻細節細膩有質感,延伸與穿透性水準中上,中頻人聲定位精確穩定,歌聲位置定位偏前,歌聲厚度與喉音深度適中,歌聲情感溫暖帶有甜味,低頻表現力道足且Q彈,低沉下潛延伸水準適中再偏多一點,低頻聽起來澎湃;整體聽感不論抒情歌或是快節奏歌曲都能輕鬆駕馭,動態表現活潑,樂器定位精確各司其職,整體音場表現適中。

連線穩定度測試
連線穩定度方面室內格局如下,搭配ASUS ZenFone Max Pro M1,整體連線表現還不差,在隔間較少的狀況下可以達到11米且穩定不會有聲音斷斷續續的狀況
測試點A: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B: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C:進入測試點C後,聲音有斷斷續續的狀況,應該是必須穿過較多的牆壁造成
測試點D: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距離手機約10米
測試點E:進入測試點E距離手機約11米,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超過11米後會開始有聲音斷斷續續的狀況


總結
Libratone Track Air+真無線藍牙耳機採用高通QCC5100藍牙BT5.0晶片,實際連線測試可以達到11米左右穩定連線,看電影或影片時幾乎是影音同步無聲音延遲;操作採用觸碰方式,讓玩家可以更方便操作,可透過App軟體調整功能,左右耳功能可單獨設定,讓產品擁有更好的自由度,續航力表現單次續航力為6小時,搭配充電收納盒可達到24小時總續航力,基本上可滿足1~2天左右的使用量,因為充電收納盒體積較小,所以總續航力不算太高,不過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整體來說Track Air+在各方面表現都有中上水準,尤其是降噪功能最值得一提,透過App可以調整降噪程度,達到更好的聆聽體驗,還可開啟透明環境音模式,戶外使用更安全;想找一款擁有降噪功能且音質表現不錯的真無線藍牙耳機,Libratone Track Air+真無線藍牙耳機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It's time to join the fight. GIGABYTE最新戰術型曲面電競螢幕G32QC開箱試用

$
0
0

技嘉在去年CES 2019推出了第一款自家的電競顯示器AORUS AD27QD,擁有突出的展翅主視覺和酷炫的RGB燈效,並首度導入OSD啟用電競遊戲常備的戰術功能,其後登場的AORUS系列顯示器在市場上均有不俗的評價,也為後續規劃的螢幕產品帶來良好的鋪路。而今年CES 2020全新展示的GIGABYTE Gaming系列螢幕一共有五款,完整承繼AORUS電競品牌精神,在螢幕規格和外觀造型均有高質量的配置,並提供多款尺寸和解析度供玩家選擇,其中最高規格的G32QC,搭載32吋QHD 2K高解析度,並獲得VESA DisplayHDR 400認證,在色彩表現相當優異,原生1500R曲率搭配165Hz畫面更新率,讓使用者能完全享受包覆和沉浸式的完美體驗,而去年受到好評的戰術功能自然也不會缺席。成功結合了軟硬體的GIGABYTE Gaming Monitor系列,加上超高性價比,絕對是補足電競玩家最後一塊拼圖的周邊逸品。

從命名方式知曉GIGABYTE G系列螢幕(從XFastets臉書影片擷取下來)。以G32QC為例,最前面的G代表GAMING,後面的數字32為該螢幕尺寸,Q代表QHD,F代表FHD,最後一個C是曲面CURVE,那麼G系列的五款螢幕就可以簡單從型號了解其規格




這次GIGABYTE G系列顯示器產品線相當完整,以下是五款螢幕詳細規格,平面兩款,曲面三款,尺寸最大的G32QC亦具備最頂級的規格,QHD 2560 X 1440高解析度,1500R曲率和165Hz畫面更新率,支援AMD FreeSync Premium Pro並獲得VESA DisplayHDR 400認證,不過G32QC也是五款中唯一沒有內建喇叭的螢幕,畢竟預算上能到G32QC等級的消費者基本上都會自備更好的耳機或立體聲喇叭,所以真的有其需求者,較小尺寸的GIGABYTE G27QC或許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額外補充)
想要獲得VESA DisplayHDR 400認證沒這麼簡單,為避免消費者被宣傳標語和灌水規格誘導,VESA在DisplayHDR的認證制定上頗為嚴格,要達成DisplayHDR 400認證有以下三個要素
①原生8bit面板,且能顯示真實8bit色彩品質(有些顯示器為6bit面板透過模擬出8bit色彩)
②支援HDR-10與全域調光
③面板峰值亮度達到400cd/m2 (VR面板顯示器亮度普遍落在約300cd/m2,一般顯示器約在200~250cm/m2)



GIGABYTE G32QC詳細開箱
G32QC的外盒很大,正面和背面都有外觀圖




G32QC詳細規格(官網)



左下和側面均有G32QC的特色
①擁有2560 x 1440 QHD高解析度
②曲率1500R,165Hz畫面更新率和1ms的反應時間
③搭載輔助遊戲的戰略功能
④低藍光和防閃頻設計
⑤自動更新韌體




外盒隔板有說明如何取出顯示器並進行安裝,先安裝支架後再鎖上底盤,這種模式其實已是基本步驟


螢幕用兩層保麗龍固定和保護


(一)配件區開箱
配件均放置在同一面,底盤、支架和螢幕本體均有泡棉袋包覆




配件裝在袋內,並貼有標籤以避免接錯線材


說明書和產品保固卡


電源變壓器和電源線


變壓器製造廠商是亞源科技,在客製化電源相當知名的品牌


考量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很貼心的提供三種常用的三頭和雙頭電源線






連接線分別有DP、HDMI和USB3.0三種,從接頭做工可以看出線材是有相當品質








(二)支架與底盤開箱
螢幕支架正面和背面,有磨砂黑處理質感很好




上方有GIGABYTE字樣


支架和螢幕連接處,附有四個螺絲固定




除了高度外還有仰角可以調整


支架高度約為40cm,底部有四個卡榫和螺絲孔位




支架下方有集線孔,方便線材集中


底盤正面和背面




磨砂黑質感加上斜角設計,正面有GAMING SERIES字樣




螢幕支架固定處


背面四周皆有橡膠止滑墊




低盤長度為50cm,深度為25cm,消費者須留意自家桌面是否可容納底座的深度




螢幕支架與底盤結合,體積真的不小


(三)螢幕開箱
保麗龍的兩端均有空間可以輕鬆將螢幕取出




G32QC螢幕正式登場,底下有GIGABYTE字樣,從正面望去不太能感覺曲面效果


右下角有電源指示燈


橫躺擺設就可以看到1500R的曲面相當驚人




螢幕左右兩邊長度約為70cm,不過真正螢幕的視角長度高達80cm,可見曲面螢幕不僅有更大的視野,也有效節省了擺設空間


邊框寬度約1cm,厚度約0.2cm相當輕薄




個人覺得邊框跟螢幕間的縫隙有點大,可能也算是曲面螢幕在做工上沒辦法這麼精細


螢幕背面,左上角有GIGABYTE字樣,右下角則是產品型號G32QC,整體造型走低調簡約風格




螢幕面板與支架接合處,可以看到四周是用粗面菱格紋處理,應該是為了避免安裝時容易刮傷


在內面交接處用了鏡面,其他部分則是採用磨砂黑,算是外型設計上的一點小巧思,中間的小孔洞是防盜鎖




左下的控制按鈕,透過按壓和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來操作螢幕功能,是相當重要的按鈕




I/O埠由左至右分別是耳機插孔、兩組HDMI連接埠、DisplayPort、USB上行連接埠、兩組USB3.0連接埠和電源接孔


上方有多組散熱孔,畢竟是32吋面板,發熱量也比較高


(四)組裝與整體展示
開始進行安裝作業,首先將支架與螢幕結合後用螺絲固定




之後將支架底部與底盤連接,底盤螺絲確實拴緊即可




組裝完成




正面高度調整,可調範圍約在10cm左右


正面傾斜調整,可調角度約在-5°~+20°


側面高度調整,可調範圍約在10cm左右


側面傾斜調整,可調角度約在-5°~+20°


後方I/O埠的線材基本上建議插滿,因為G32QC的OSD軟體需要透過USB連接才能使用,然後透過另一條HDMI可以進行子母畫面分割,讓多工作業更便利




上機展示中


讓鷹神不惜折翼也要膜拜的對象,非GIGABYTE G32QC莫屬!




加上耳機和耳機架,形成一個完整的周邊設備


看鷹神又調皮起來了


整個桌面再加上主機似乎略顯擁擠,曲面螢幕流露出一股霸氣,可能與Mini-ITX機殼在空間上會比較搭配吧





OSD選單介紹與操作
GIGABYTE Gaming系列顯示器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透過實體五向控制按鍵或OSD Sidekick軟體來操作螢幕的各項功能。
(一)五向控制鍵


①預設快速選單
向上為黑平衡調整,預設數值為10


向下為影像選單,包含預設總共內鍵六種模式,並能自定義三種模式




向左為音量選單,可以控制耳機音量


向右為輸入來源,G32QC提供兩組HDMI和1組DisplayPort


②五向功能鍵選單
按壓控制鍵後即會出現該選單


向上為螢幕設定,介面上方會顯示各功能設定的內容


(遊戲功能)
穩定瞄準功能,會減少快速移動時造成的動作模糊
黑平衡,調整黑色域亮度
超級解析度,能使低解析影像銳利化
顯示模式,選擇螢幕的畫面比例
反應時間,預設是平衡,玩遊戲選擇速度優先,看影片可選擇畫質優先
AMD FreeSync Premium Pro,能增加遊玩時的順暢度,避免延遲和畫面撕裂狀況發生


(圖像功能)
內建預設模式、FPS模式、RTS/RPG模式、電影模式、閱讀模式和SRGB模式六種


預設模式亮度頗高,使用久了眼睛容易疲勞,所以閱讀模式的亮度50對比45是個人覺得最為舒適的環境


sRGB模式僅能調整亮度,預設亮度是25,整體會偏暗


(顯示功能)
有兩組HDMI和一組DiplayPort,HDMI RGB和Overscan功能都只有插入HDMI才能使用


HDMI畫面最高更新率是144Hz,DP則有165Hz,當然以G32QC沒有內建喇叭來看,最好選擇自然是DP無誤


(PIP/PBP)
PIP子母畫面分割


PBP 1:1比例分割畫面


(系統功能)
可以設定OSD顯示時間,和介面的透明度




快速鍵設定能切換成其他功能


其他設定這邊要注意若要啟動DP的HDR效果,須啟動顯示卡的10位元色彩輸出


(儲存和清除設定值)
螢幕設定可以儲存三組,清除設定值個人在使用時有出現一些問題,像是165畫面更新率無法設定,連續開機幾次都只有60/120兩個可以選,重插顯示卡才解決,所以萬不得已個人是不會去做清除設定




向下為電源關閉,基本上長按壓也會將電源關閉




向左為系統資訊窗,可以在螢幕上顯示系統資訊,像是CPU和GPU溫度,風扇轉速和使用頻率等


開啟以後即便是在遊戲中也不會消失,可以替代監控軟體,不過偶爾會有無法偵測的情形


系統資訊窗可以放在四個角落,依照個人使用習慣隨時調整




向右為遊戲輔助工具


可以開啟遊戲計時計數和畫面更新率,並顯示在螢幕上,有六個位置可以放置,可以跟系統資訊窗錯開來使用






準心模式在實體按鍵中開啟時只有單一樣式,之後在OSD Sidekick內還可以自己創作個人獨特的準心,相當有趣,準心會出現在螢幕中央,在遊戲時則會跟著瞄準中心改變位置




(二)OSD Sidekick軟體
在官網下載後安裝,記得要將螢幕I/O埠的USB與電腦相連接才可使用




OSD Sidekick主介面,以藍黑配色為基調,字體感覺沒這麼清晰,大部分功能都跟五向控制鍵差不多,所以以下僅就異同部分稍微說明


①影像設定
影像設定介面,包括影像模式、內部參數、子母畫面和遊戲協助等功能都有


準心設定可以客製化,視窗內用像素構成所想要的圖案




做了一個失敗的小精靈!




應該是叫做兔子的生物?




系統資訊窗的位置只能調整上下,這比實體按鍵能四邊調整的選項還少


遊戲協助功能的位置則是跟實體按鍵一樣有六個選項可以調整


②熱鍵設定
熱鍵設定介面,個人相當喜歡這個功能,尤其是準心開關在玩遊戲時特別需要


左邊隱藏功能隨時可以加入使用,設定好組合鍵即可




③基本設定
基本設定介面


解析度和畫面更新都可以瞬間切換


快速切換鍵在這邊調整也很方便


④版本更新
包括OSD Sidekick和螢幕韌體都可以在此進行手動或自動更新(GIGABYTE G系列螢幕在更新上也有做安全措施,若是不小心斷線或當機也不用擔心,重新連線後會接續之前更新的內容繼續完成)



GIGABYTE G32QC實際體驗
①色彩表現
G32QC採三星的VA面板,用monitorinfoview觀看內部資訊


因為個人沒有校色器,從網路上找到G32QC用DisplayCal的測試結果(左邊是輕電科技,右邊是電腦王阿達),兩者測試的結果差不多,色域覆蓋率sRGB均有99%以上,Adobe RGB約在80%,PCI P3則是85%左右,色域容積更大sRGB均有120%以上,Adobe RGB約在83%,PCI P3則是85%左右,跟表定規格差不多,數值相當優異,這也代表G32QC在觀感上色彩飽和度是很足夠的


用預設模式播放2K影片,畫面更新率165Hz,反應時間以畫質優先,即便未開啟HDR,潺潺流水,斑駁楓葉和星辰位移在影片中的表現也是令人驚艷不已


https://youtu.be/pjZr8gO5bzY

以DisplayPort畫面輸出,要開啟HDR模式需開啟顯示卡的10位元像素,這邊不得不提一下AMD的Radeon軟體真是越做越好了,整個介面一目了然,之後打開AMD FreeSync Pro,就可以開啟AMD FreeSync2 HDR,HDR模式下亮度會定值在100,但是整體畫面會清晰很多,不僅僅是因為亮度增加,而是細節更多了






開啟HDR同樣用預設模式播放2K影片,在暗部細節都有展現出來,夜晚時的畫面更為明顯且層次更加豐富,尤其是搭配曲面螢幕的全面視野下,更能沉浸在體驗影片的氛圍裡
https://youtu.be/nxupS6Dl35I

②遊戲表現
測試的電腦配備,Ryzen 5 3600加上RX 570的組合,感覺在2K解析度下顯卡還是不夠力


在開啟HDR或FreeSync2時,黑平衡和穩定瞄準功能將無法開啟,因為這兩個功能對於射擊類型的遊戲影響比較大,所以玩家可以視情況斟酌使用


最近在STEAM購買的風之旅人和FLOWER就相當適合開啟FreeSync2 HDR,整個畫質的呈現搭配2K解析度,只能用絕美來形容




風之旅人畫面展示,開啟HDR,解析度2560 x 1440,沙漠上黃沙粒粒分明,旅人前進時揚起的砂子漸漸落下,陽光照射到旅人產生的光影變化,真的每一個畫面都這麼令人美不勝收,可惜用手機攝影還是有極限


https://youtu.be/-bX6hqWTN7E

FLOWER畫面展示,一樣有開啟HDR,解析度2560 x 1440,花苞在空中飛舞的姿態,還有前進時野草微微傾斜的動作,最後是播種時花開的瞬間,一切的一切都是這麼細膩而且栩栩如生


https://youtu.be/hAzXtOh-5E0

VA面板在暗部畫面表現真的不錯,有時候黑平衡調整不僅僅是可以拿來增加場景亮度,也可以拿來述說故事,像是把FLOWER主頁面斑駁的場景瞬間變為恐怖片一般




射擊遊戲這次試玩了卡通畫面的鎗火重生,開啟HDR畫質令人驚豔,解析度2560 x 1440,雖然是卡通畫風,不過戰鬥的地方是在地牢,也有不少陰暗的場景,但是都非常細緻




https://youtu.be/V-_6_HmFBc0

開啟準心後,中心點會跟著槍枝移動,隨著射擊的後座力也會產生些許震盪,跟槍枝的配合頗為完美


https://youtu.be/pMc0USKzHPE

在OSD Sidekick內製作的準心也可以開來用,為遊戲增添一些樂趣


開啟HDR後會造成FPS下降,這讓原本在效能方面頗為吃緊的RX570在表現上就更差了些,至少在風之旅人和FLOWER上完全感受不到165Hz畫面更新帶來的優勢啊,不過鎗火重生個人覺得跟60Hz就有不小的差距,遊玩時在165Hz的狀況下不會有暈眩感,而且快速轉身時也不會有殘影,在遊玩過程中也相當順暢


③畫面分割
PIP模式會將畫面分割成子母視窗,可調整子視窗尺寸並移動位置




PBP模式會分割成1x1的左右視窗,基本上除了文書作業不建議開到全螢幕,畫面會變形






④拖影測試
用小飛碟測試畫面更新率,比較165Hz和60Hz間的差異


畫面更新率165Hz,慢動作30%模式,小飛碟移動很順暢


https://youtu.be/M7a2vzip2tA

畫面更新率60Hz,慢動作30%模式,可以看到小飛碟有明顯拖影


https://youtu.be/B-uPMRnU8Cs


GIGABYTE G32QC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①GIGABYTE G32QC是個人第一次使用32吋2K解析度的螢幕,不得不說其表現實在令人驚艷,曾經被1080p 32吋螢幕荼毒過的我,彷彿在G32QC中尋到了新天地,雖然身為一款電競螢幕,走低調內斂風格的G32QC在外觀上沒有太多吸引人的目光,但是對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還是使用體驗,G32QC強大的規格絕對能滿足所有電競玩家的需求,主流曲面1500R,擁有2K解析度和165Hz畫面更新率,並支援G-Sync和FreeSync,還有獲得VESA DisplayHDR 400認證,而且貼心的用軟硬體結合了OSD功能,讓使用者在遊戲中也能隨時輕鬆利用熱鍵改變參數等,都可以看出技嘉在顯示器產品中究竟下了多少功夫,而這一切只為了使玩家獲得最良好的視覺體驗。個人雖然不是對色彩特別敏感的人,不過在挑螢幕上經歷過不算短的陣痛期,畢竟LED的刺眼亮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當初是在尋尋覓覓許久以後才找到感覺不會這麼傷眼的DELL 2412M,所以這次針對此次G32QC的試用,我是用極為苛刻的標準來看待其眼睛的舒適度,沒想到成果頗為驚喜,在個人最喜歡的閱讀模式下刻意長時間使用,眼睛幾乎不會感到不適。

②儘管GIGABYTE G32QC表現是這麼優異,但是個人仍覺得有些部分是可以加強的,像是螢幕邊框與螢幕間的縫隙似乎大了點,當初在安裝不小心指甲卡入面板還以為壓壞了,再來是希望支柱和底座能加個旋轉顯示器的設計,因為32吋螢幕很大搬運不易,若能稍微轉出一點空間會比較好挪動,還有I/O埠如果能加入USB-C 接孔會更好,因為現在很多耳機都改成這規格了,也不用多浪費一個USB3.0埠來連接,最後是軟體的部分,其實以技嘉去年才剛推出螢幕,到現在也不過一年多左右,OSD Sidekick的表現確實已經及格,備有眾多功能取代實體按鍵,只不過執行的速度不像實體五向鍵這麼順暢,每執行一個指令就會卡頓一次,所以除了測試外我幾乎都用實體鍵居多,軟體本身的穩定度還不錯,除了切換FreeSync有當過一次外都沒啥問題。雖然有點吹毛求疵,不過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看,GIGABYTE G32QC無疑是目前顯示器市場上的閃亮新星,在這樣的價格帶還擁有如此優異的規格,實在很難不讓人心動,若能將一些小缺點加以改善,絕對是玩家不可多得的超性價比聖品。

[心得] 曲中之曲,G32QC完整開箱測試

$
0
0

前言

在這玩家慾望越來越大的時代,大螢幕、高畫質,已經不能滿足我們這些遊戲玩家了,所以曲面也是技嘉重要的考量之一,這次技嘉帶來的G32QC除了擁有超大螢幕以外,螢幕原生曲率也高達1500R.. 可以說是32吋完美曲率,想當初我從筆電時代開始15吋螢幕,那時最大的願望就是一台17吋的筆電,哪知道走歪了,走向桌機這條不歸路,螢幕從21吋→24吋→27吋,到現在的技嘉32吋的G32QC,只能說不要小看人類的慾望阿!當然這次技嘉除了帶給我們大螢幕以外,當然還帶給我們相當多的驚喜,咳咳..讓我們看下去吧!

規格一覽

產品規格介紹:
螢幕大小:31.5”吋 VA 1500R 16:9 寬螢幕
解析度:2560 x 1440(QHD)2K
點距:0.2724*0.2724
色域表現:94% DCI-P3 / 124% sRGB
面板類型:VA
亮度 (最大):350 cd/m2(TYP)
對比率 (最大):3000:1
顏色深度:8bits
更新速度:165Hz
反應時間:1ms(MPRT)
HDR 認證:VESA DisplayHDR 400
可視角度 (CR≧10):178°(H)/178°(V)
訊號輸入:HDMI 2.0 x 2、Display port 1.2 x 1
耳機孔:3.5mm 耳機
上下調整:100mm
USB 擴充:USB 3.0 Type-B x1(連接電腦);USB 3.0 Type-A x2
尺寸:614 x 532 x 260mm
重量:7kg
VESA:100 x 100mm
FreeSync Premium Pro:支援
G-Sync Compatible:支援

開箱介紹
首先我們先從外箱開始,可以看到這次的外箱走的風格相當樸素,省了相當多的印刷墨水,畢竟愛地球人人有責!

▼外箱正面一覽,除了技嘉的英文跟螢幕型號,右邊還印著螢幕正面的視覺圖


▼外箱背面一覽大體上相同,不過螢幕變成背面的視覺圖


▼側面一覽,大致上就是前面那些參數了

(重點筆記:1500R曲率、1ms的響應時間 & 165hz超高更新率、超級廣色域、OSD Sidekick軟體控制,遊戲輔助模式)

▼打開來會發現紙箱上有組裝流程讓我們參考

技嘉真貼心

▼完全拆箱後可以看到有相當厚的保麗龍保護著進行防撞
[img]https://www.xfastest.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7/10/215554qszefozp5lxfinji.jpg.thumb.jpg[/img]

好了!外箱介紹完了,就讓我們直接切入主題,接下來就從螢幕本體來介紹,而這次的G32QC擁有1500R的曲率的包覆感加上32吋的螢幕,相信無論是追劇or遊戲,都絕對可以滿足我們玩家的需求。

▼螢幕正面一覽,而且這螢幕還有電能源之星認證喔

↑在32吋的尺寸下,連鷹神也顯得如此渺小!鷹神:QQ

▼螢幕背面一覽

↑除了左上角有技嘉GIGABYTE的英文LOGO外,整體外觀並沒有做過多華麗浮誇的設計,呈現簡單樸素的風格!

▼左上方有純白技嘉的英文logo,相當的典雅!


▼LOGO的正下方則是有5 向 OSD 旋鈕


▼大面積的散熱孔


▼v字型的底座
[img]https://www.xfastest.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7/10/220518ntctn536n0gn4l71.jpg.thumb.jpg[/img]

▼底座跟支架是用一個螺絲固定
[img]https://www.xfastest.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7/11/000500qbkv9dnvczu4mzuc.jpg.thumb.jpg[/img]

▼螢幕固定的鎖孔除了自家支架可以用以外,當然也支援VESA壁掛。


▼螢幕連接埠分別有耳機孔、影像輸出、螢幕用USB、USB3.0 *2、HDMI*2、 DP*1


▼螢幕支架

↑支架本身支援高度調整100mm,傾斜角度則是可以在-5°~+20°之間調整,不過可惜的是沒有支援左右旋轉,當你在SHOW東西給別人時的,沒辦法裝酷帥氣的轉給別人看。


▼理線孔特寫

↑上機時可以用這來固定營幕線,而且孔做的蠻大的可以容納好幾條線!

▼電源線有歐規、美規、日規兩腳接地線

▼HDMI & DisplayPort線各一條
[img]https://www.xfastest.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007/10/221800xl3era31am13yyms.jpg.thumb.jpg[/img]

▼變壓器是外接式的


▼組裝完成圖

↑G32QC高達1500R曲率算是32吋完美曲率,因為主流的1800R曲率面對32吋這麼大的螢幕,效果恐怕沒有這麼容易感受出來

▼俗話說得好!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有時候好東西就是比較出來的,以下是1800R VS 1500R(G32QC)的對比

↑上面是1800R的曲面螢幕,下面則是G32QC 1500R的曲面螢幕,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G32QC使用體驗上將會有更好的包覆感與沉浸感

小知識:曲率其實是指螢幕的彎曲程度,針對曲線上某個點的切線方向角對弧長的轉動率,也就是彎曲螢幕的半徑數值!
▼至於大尺寸帶來的的震撼感,我們也來比比看囉! (32吋VS 27吋)

↑左邊的G32QC跟27吋比有稍微比較大一點,看起還好是因為1500R的曲率,讓G32QC看不會太寬廣,不用因為32吋的大螢幕一直轉頭喔!

▼32吋vs 24吋

↑不是我在說啊!左邊的主流24吋螢幕跟大哥級的G32QC的32吋簡直不能比


螢幕OSD & OSD Sidekick介紹

螢幕OSD按鈕控制
▼首先先來介紹螢幕實體按鈕吧,以下按下螢幕OSD按鈕會出現的介面

↑由最上面順時鐘下來分別是基本設定、遊戲輔助工具、關機、系統資訊

▼基本設定


▼遊戲輔助工具
▼系統資訊

以上這些是實體按鈕的介紹,而實體按鈕的存在其實在一些使用環境,也是有便利性存在的,例如:只想調整一兩個螢幕參數時,就非常適合,而如果要大調整的話,就是OSD Sidekick登場的時候了!

技嘉OSD Sidekick介紹
如果你是懶人一個,不想用按鍵來調整螢幕設定那你有福了,沒錯!G32QC也支援技嘉自家OSD Sidekick軟體,讓你動動滑鼠就能調整囉!

▼但是首先需要接上技嘉隨螢幕附贈的USB 3.0 Type-B,才能使用OSD Sidekick喔!


▼下載完,安裝完成後就會出現設定畫面囉!第一眼感受覺得跟我曾經體驗Fl27Q-P的設定軟體很像,最大的不同就是左上的LOGO從AORUS變成GIGABYTE,也因此如果你是Fl27Q-P的使用者,會感到非常熟悉!

↑那麼首先我們先來介紹DISPLAY SETTING區域的相關設定,大部分常用的功能也都能在這裡找到,像是亮度、對比、銳利、黑平衡、色彩飽和、低藍光、超解析、反應時間,以及 GAMMA、色溫通通可以在這裡找到,並加以調整喔!

除了這些當然還有更多的功能,接下來就讓我一個個介紹給各位吧!

★內建遊戲準心功能

↑有在玩射擊遊戲的人都懂吧!這東西簡直就是物理外掛,尤其是在移動瞄準時,這功能簡直是救星!

▼當然如果你心中有個惡搞魂,技嘉也準備了準心自訂義功能,讓你的準心永遠跟大家不一樣獨一無二!

↑這邊我是畫一顆愛心

▼實際效果展示


★而這次G32QC除了大以外、顏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擁有124% sRGB甚至94% DCI-P3 廣色域,而原廠也有設定一些使用情境的預設模式,分別有預設、閱讀、電影、SRGB、FPS..等等模式讓使用者依照當下使用環境進行調整,這邊將使用同一張圖片來體驗,比對一下到底差在哪裡呢!

▼出廠預設

↑雖然有點題外話,但這次的出廠預設G32QC跟Fl27Q-P相較來說,個人比較喜歡G32QC的預設,發色表現上跟Fl27Q-P相比更偏暖一點,個人較喜歡!而跟我目前主力27吋比較的話G32QC無論是哪方面都完勝!

▼SRGB模式

↑SRGB模式對一些創作者創作時算是蠻重要的一個功能,但平常我不會常開這功能,跟預設模式比起來,SRGB顏色會素一些

▼閱讀模式

↑閱讀模式的話,我的感覺預設亮度調太亮,亮度可以試著調低比較好喔,然後暗部超暗

▼電影模式

↑撇開預設亮度還是過高以外,個人認為色彩表現還蠻不錯的,暗部該暗的地方有暗,該亮的地方有亮,只是預設亮度偏高,需要離遠一點才有良好的體驗!

▼RTS/RPG模式,這邊是技嘉專門為遊戲設定的模式

↑可以看到框起來的地方跟其他模式(尤其閱讀模式)來說暗部細節看得更清楚,玩遊戲時可以更快的找到人物跟物品!讓你克敵制勝!

▼FPS模式

↑如果說RTS/RPG模式只是把暗部變亮更凸顯細節,那FPS模式就是把黑夜變白天,讓你的敵人沒得躲!

★PBP/PIP功能介紹

▼PBP功能,單螢幕支援1個以上訊號源輸出,組成完全無邊框的雙螢幕!

↑隨著螢幕越做越大,以前覺得這功能不實用,但現在慢慢覺得這就是未來的趨勢,尤其G32QC 擁有32吋的大小即使分割了畫面,但是畫面大小還是相當大的!

▼PIP功能,也是支援1個以上訊號源輸出,不過組成方式是以子母畫面的方式呈現


▼並且也是玩法最多的一種模式,可以把子畫面放在各種地方,也能調整子畫面大小,子母互換也是小菜一疊

↑這邊是把子畫面用到最小,並且移到左上方!

▼以下是PIP各種玩法,可以把位子任意互換



以上技嘉的PBP/PIP功能介紹,無論是你是單訊號輸出還是要玩PBP/PIP,這邊祝福大家能找出最適合自已的模式啦!

★顯示更新頻率、遊戲計數器、系統資訊介紹

▼顯示更新頻率、遊戲計數器

↑而遊戲計數計也算是一個大外掛了阿,想想看玩《英雄聯盟》時你總是知道野怪刷新的時間點,就不會浪費時間影響遊戲發育了,這不是外掛什麼才是外掛!

▼系統資訊

↑可以即時顯示電腦硬體當前狀態,當遊戲卡頓或閃退時可以觀察這邊,了解電腦狀態是否有問題!

PS:當然這些顯示位子也是可以依照需求自行調整喔

▼HOT KEY區

↑顧名思義就是快捷鍵的設定,更快速地開啟營幕的功能,也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修改快捷鍵

▼CENERAL SETTING

↑在這邊主要可以調整輸入訊號源、OSD透明度跟顯示時間,還有調整螢幕解析度

▼ABOUT,這邊會顯示軟體版本的地方,也可以線上更新喔



實際上機體驗

首先是G32QC主打的HDR & 黑平衡 & 高對比體驗

▼這邊使用技嘉提供的DP線點亮165HZ 、8BIT、 HDR


▼除了本身是2K以外也可以模擬4K畫質,所以直接連接遊戲主機時就有虛擬4K可以看囉!

如果螢幕不是G32QC也是可以開虛擬4K的,只是需要比較麻煩到DSR裡調整!

(嘿嘿!順邊一提我已經確定要買PS5了,就等他上市囉!)

▼SDR模式時


▼HDR開啟時

↑照片上的差異可以發現HDR的確有更真實的觀看體驗,而這次技嘉的G32QC更令我驚豔的地方是在於,跟我使用過的F127Q-P比起來這次的G32QC HDR效果絕對有在優化過,相比F127Q-P不會過於刺眼了但效果更好了,光這點在我心裡就加了不少分!
(認真!只要你用過這2台絕對體會的出來之間的差異)

夜晚是最能看出HDR效果的時刻了,那麼早上呢..別急..讓我們來看看吧!

▼SDR模式時


▼HDR開啟時

↑左邊的雲朵倒影HDR模式時清晰可見

▼而以下將提供各種樣張,讓各位體會HDR的魅力!



↑顏色的三原色RGB,開啟HDR又有不同的魅力了!




↑不過我還是喜歡大自然的陽光,打在花草的感覺

HDR遊戲實測
老樣子,我們開啟我們的遊戲庫,找到育碧(Ubisoft)旗下的刺客教條,甚麼…你問我為什麼還是沙漠!沒辦法…我們的《維京紀元》還在路上啊....,等待他出衝一波囉!

▼在早上時欣賞埃及美景

↑此時的金字塔的暗面與亮面對比鮮明啊!

▼又或者我們也可以穿越到現代《全境封鎖2》的華盛頓特區,了解一下HDR對反恐任務多麼重要XD

↑未開啟前


↑開啟後、明顯畫面有更好的表現,與發色囉!

★黑平衡測試

▼黑平衡為0時,整個洞窟都只剩火把的顏色了

▼開啟黑平衡到等級10時,感覺好太多了,至少看得到前方二、三步以上的路了

整體使用下來,雖然黑平衡的等級能到20級,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在一般情況9到13級的區間我認為效果最不錯!黑平衡太高螢幕反而會白掉導致看不到路喔!

★高刷新率

▼使用網站測試165hz的急速快感


FreeSync  與 G-Sync 相容測試

由於A N大戰,NVIDIA讓我們使用FreeSync螢幕也能開啟G-Sync 相容,尤其是這台G32QC,經過官方認證能完美相容G-Sync

▼成功開啟G-Sync 相容

↑G-Sync 鐘擺測試,瞭解 NVIDIA G-SYNC 如何透過消除撕裂、降低延遲的方式改善遊戲畫面,提供順暢無比的遊戲體驗。

▼開啟前後撕裂比較

↑開啟前,撕裂相當嚴重


↑開啟後沒有撕裂了

AMD FreeSync測試

▼首先必須在OSD Sidekick開啟FreeSync喔!




▼開啟前


▼開啟後


使用心得
這次的G32QC的使用感覺最有感的就是大!還要更大!但也因為32吋的大小所以桌子的深度跟大小需要注意一下,撇開個人環境問題,技嘉這G32QC使用新一代的VA面板,以2K高畫質、1500R 的包覆感、165Hz的極高更新率跟1ms的反應時間打中遊戲遊戲玩家的心坎啊!沒想到沒想到VA也能1ms了啊!這在我打遊戲時尤其是戰地風雲五,那遊戲體驗不是言語能形容的,當然如果是要享受高品質畫面的的使用者,G32QC也絕對能滿足你的需求,對比高達3000:1,加上這次的HDR效果有在優化過,看起來更舒適,非常適合長時間觀看HDR影片,而我雖然不常看HDR影片,但在遊戲時也是有體驗到了G32QC HDR的魅力!

最後總結一下,個人認為G32QC以1W3的價格打入了相當甜的價位,1W3有找,跟Fl27Q-P相比雖然少了浮誇的外型,但價格足以無視這些小缺點!只是在各位衝動入手之前,還是先提醒一下,雖然G32QC 32吋的大小非常的棒,但選擇上終究還是要看使用環境,各位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環境需求選擇G32QC 32吋 or縮小版的G27QC 27吋,不過環境允許的話,個人建議直上32吋,避免後悔!
...畢竟次世代主機都要出來了,給自己一台好螢幕非常重要啊!


[分享] COUGAR GEX 750W金牌全模組電源供應器-搭載日系主電容與低負載零噪音設計,五年保固安心沒煩惱

$
0
0




搭載日系主電容與低負載零噪音設計,五年保固安心沒煩惱
COUGAR除了電競周邊、機殼與散熱產品外還有推出電源供應器產品,這次要介紹GEX系列產品,GEX系列通過80PLUS金牌認證,擁有超過90%轉換效率,提供650W、750W與850W,全系列皆採用日系主電容/待機電容與LLC + DC to DC高轉換率線路結構,提供最佳電源輸出環境與穩定度,散熱採用120mm HDB動態液壓軸承風扇,搭配零噪音設計,在40%以下低負載情況下風扇不會轉動,達到完全無噪音狀態,安全機制提供OVP、UVP、OPP、SCP、OCP與OTP,保護相當齊全完善,讓玩家可以安心使用,線材採用全模組化設計,除了主機板電源線外其他線材皆採用扁黑線,方便玩家整線與維持機殼內部美觀,現在就來看COUGAR GEX 750W金牌全模組電源供應器帶來的表現吧。

包裝、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與特色

▼COUGAR Logo

▼通過80PLUS金牌認證與提供五年保固

▼產品為GEX系列

▼本次介紹為750W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

▼採用HDB動態液壓軸承風扇、LLC + DC to DC高轉換率線路結構與全模組化線材設計

▼產品特色說明

▼側邊標示COUGAR Logo與產品為GEX系列


▼頂部標示電源各電壓輸出與線材接頭


▼底部標示多國語言產品說明

▼配件:產品說明書、電源線與固定螺絲

▼電源線與模組化線材:主機板供電24pin與雙VCore供電8pin

▼模組化線材:顯卡供電6+2pin四組

▼模組化線材:SATA電源八組

▼模組化線材:大四pin電源七組與軟碟機電源

▼電源供應器上方標示各電源輸出規格、產品型號、通過80PLUS金牌認證與各國安規認證


▼散熱採用120mm HDB動態液壓軸承風扇,搭配零噪音設計,在40%以下低負載情況下風扇不會轉動,達到完全無噪音狀態

▼側面標示COUGAR字樣與Logo

▼前方配置為標準的電源開關與電源輸入,還有零噪音模式警語



▼後方為模組化線材輸出接頭,上方有標示對應線材,方便使用者連接使用


燒機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9900K @ 5.0GHz
Cooler: RAIJINTEK ORCUS RBW 280
MB: ROG STRIX Z390-F GAMING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DDR4-3200
VGA: ASUS DUAL GeForce RTX 2070 SUPER
Storage: WD Black 1TB NVMe SSD
PSU: COUGAR GEX 750W金牌全模組電源供應器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閒置時功率約80.11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515.90瓦


▼3.3V表現,待機約3.33V,測試過程3.31~3.33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32V左右,壓降為0.3%


▼5V表現,待機為4.9575V,測試過程4.9575無跳動無壓降


▼12V表現,待機為12.085V,測試過程11.885~12.085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12.03V左右,壓降為0.45%


總結:
COUGAR GEX 750W金牌全模組電源供應器測試過程中各電壓輸出表現相當出色,電壓壓降最高僅0.45%,5V輸出更是完全沒有壓降,提供非常優異的電壓輸出品質,讓硬體擁有更好的使用壽命,在Intel Core i9-9900K OC 5.0GHz與RTX 2070 SUPER高壓力全速負載下還是有相當穩定的12V電壓輸出表現,測試過程中風扇相當安靜,電源供應器外殼比室溫高約5度左右,散熱採用120mm HDB動態液壓軸承風扇,在低負載情況下風扇風扇是完全停轉狀態,達到完全無噪音;線材部分接頭相當充足,不論要安裝各種裝置基本上都夠用沒問題,線材長度也相當足夠,幾乎不會發生長度不足的情形,加上是全模組化設計,需要什麼線材再安裝上電源供應器上,機殼內不會有太多用不到的接頭與線材;想找一款採用日系主電容與擁有穩定輸出表現的電源供應器,COUGAR GEX 750W金牌全模組電源供應器是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如何救援已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

$
0
0

使用Netflix,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舒適度和時間觀看许多電視節目和電影。它具有一個菜單,可根據新發行、舊發行、紀錄片和喜劇等眾多類別提供多種娛樂內容。要欣賞所有這些電視節目和電影,您需要在Netflix創建帳戶,然後登錄該帳戶以享受愉悦的體驗。


Recover-Deleted-Netflix-Profile-and-History_Main.jpg



但是,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您刪除了Netflix登錄配置檔案和歷史記錄該怎麼辦?好吧,不用擔心!如果您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將與您分享救援已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的一些方法。


是什麼導致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被刪除?

Netflix將檔案直接存儲到其伺服器上。然後本地訪問時,暫時不使用應用程式。因此它可能會由於會話超時而刪除您的配置文件,並且刪除配置文件時,歷史記錄也會刪除。那麼如何救援已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呢?


救援已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的方法

下面提供了一些可以幫助您救援Netflix帳戶的方法。


[chapter]解決方案1:通過註銷和登錄來救援已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chapter]

有時,當您打開Netflix帳戶並看到您的個人資料不存在時,可能是由於應用程式和伺服器之間的Internet連接不暢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請執行以下步驟。



步驟1:登錄後從Netflix帳戶註銷。


步驟2:現在,再次登錄到您的帳戶,您的主要個人資料將出現在屏幕上。


[chapter]解決方案2:借助聊天救援已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chapter]

當您的帳戶可用但歷史記錄不可用時,此解決方案很有用。在這種情況下,請通過實時聊天功能獲得在線支持。



步驟1:啟動Netflix,然後輸入您的憑據進行登錄。


步驟2:打開我的帳戶,然後轉到幫助中心。


步驟3:在幫助中心頁面中,點擊下拉列表底部的Netflix支持。您可以通過請求檢索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來與客戶支持聯繫實時聊天。





[chapter]解決方案3:通過撥打免費電話救援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chapter]
如果選擇實時聊天后問題仍未解決,那麼您想撥打免費電話+ 1-866-579-7172立即救援您的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您可以就此號碼與客戶支持主管聯繫,並說明問題;高管會理解您的問題並幫助您解決。




[chapter]解決方案4:在論壇幫助下救援已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chapter]

如果上述解決方案不能解決您的問題,那麼您特可以在Netflix論壇的幫助下救援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



Netflix論壇包括:



NetFlix-Forums TrueAchievements:http://www.trueachievements.com/game/Netflix/forum


NetFlix-Reddit:http://www.reddit.com/r/netflix


NetFlix論壇Topix:http://www.topix.com/forum/com/netflix


NetFlix-用戶論壇:http://www.netflixusers.com/



閱讀更多?如何救援已刪除的Netflix個人資料和歷史記錄

[分享]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
0
0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過往我們對Be quiet!的品牌形象,無論是機殼、電源供應器和風扇皆以極致靜音為主,且在無聲操作下亦能維持高效的散熱模式,加上德國嚴謹工藝把關與良好的售後服務,都給予消費者有一種莫名的信賴感。之前曾開箱過PURE BASE 500,內裡的細節和做工都相當好,對於初學組裝者而言也是非常好上手的機殼,只是在外型上走簡約低調風格,沒辦法讓喜歡燈效的消費者擁有更多變化。而這次準備開箱的PURE BASE 500DX,不僅在前面板和內部都導入了RGB燈效,並提升了整體散熱效能,還搭載 USB 3.1 Type C插口,可以說是完完整整的將使用者需求回饋在該機殼上,給予玩家硬體設備最佳的環境和空間。


PURE BASE 500DX外觀簡單開箱
PURE BASE 500DX的外盒,從正面圖樣就可看出與PURE BASE 500外觀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前面板,這次主打的特色除了加強內部風流和散熱效果外,更要維持be quiet! 過往的靜音傳統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背面有各部件分解圖和PURE BASE 500DX的特色介紹
①前方面板與上蓋極高性能的進氣量
②預裝三組Pure Wings 2 140mm 風扇
③正面及內部配置 ARGB LED
④USB 3.1 Type C Gen. 2 插口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PURE BASE 500DX詳細規格,支援主機板尺寸最大為ATX,機殼重約7.8KG,這次開箱的顏色與之前開箱的500一樣都是白色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PURE BASE 500DX本體用保麗龍固定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這次外型最大的不同就是前面板了,左右各有一組鐵絲濾網和燈條,be quiet的LOGO在上方中間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後方為基本配置,7組擴充插槽,下置電源配有拖架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頂部濾網採用磁吸式,這次網面多了白色的樣式,與機殼顏色更為搭配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前置I/O,由左而右分別是USB3.1插口,USB3.0插口,開機鍵,耳機和麥克風孔還有燈光變化鍵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下方為大片抽取式濾網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左側為電源區,右側是可卸式硬碟架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四個底角均有止滑的橡膠墊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右側為純白的烤漆面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左側則零件安裝區和強化玻璃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強化玻璃約4mm,採用內嵌式,即便取下四邊螺絲也不會造成玻璃摔落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PURE BASE 500在前面板採用兩側邊進氣,PURE BASE 500DX則前方大範圍直接進氣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PURE BASE 500在頂部上蓋配置了封閉式和磁吸式濾網兩種,PURE BASE 500DX僅有磁吸式濾網,主要目的是讓散熱最佳化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內部配置正面和背面完全一樣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PURE BASE 500DX內部空間介紹
採用上下分層,上方為零組件,下方為電源供應器和硬碟的遮罩式設計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正面空間頗為寬敞,上方、前方和後側各有一顆140mm的Pure Wings 2風扇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主機板與螺絲孔的對位都有相當清楚的標示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左邊是主機板放置處,右側是開放的2.5吋硬碟架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硬碟架左側的空隙方便走線,前方取下硬碟架後可容納三顆12cm風扇或360mm水冷設備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上方可放置兩顆12cm風扇或240mm水冷設備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下方有預留三個走線孔位,並有大面積散熱孔洞方便下層組件散熱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背面右側板拆下後內側有大面積的隔音棉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配置與PURE BASE 500除了線材幾乎完全相同,主要線材用四條魔鬼氈固定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USB 3.0和USB 3.1 Type C各一組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Reset鍵拿來做為RGB燈效的切換鍵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ARGB接頭和一組SATA電源接頭,與主機板連接可操作同步燈效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下層有抽取式硬碟架,可放置兩顆3.5吋硬碟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電源供應器最長可支援25.8公分,放置處有防滑墊片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卸下前面板,內側還有一層濾網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RGB燈效採用接點式設計,不會受到線材影響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磁吸式拉門濾網,很容易拆卸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Pure Wings 2風扇本體,轉速高達900rpm,但噪音值僅17.10,相當安靜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前後各一組2.5吋硬碟架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前方硬碟架搭配純白的SSD更有一體感,線材部分也會被be quiet的蓋子遮擋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全部組件拆卸後的機殼,看起來很簡潔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三組濾網分別是頂部磁吸濾網,前方磁吸濾網和底部抽取濾網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機殼配件有說明書、機殼螺絲和束線帶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3.5吋硬碟螺絲比較特殊,要稍微留意一下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PURE BASE 500DX組裝與燈效展示
要上機的零組件,因為X470只有一組ARGB接頭,要連接機殼前面板的燈效,就沒有再增加其他ARGB產品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主機板孔位準確,X470幾乎塞滿左邊空間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安裝電源供應器,有托架方便很多,可以發現與硬碟架之間還有很餘裕的空間塞入線材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考量到頂部拉線,果斷拆卸風扇至前方,當作2進1出的平常配置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前置I/O接線時發現一個問題,USB 3.0接頭太大,會被前方硬碟架的空隙壓到變形,只能果斷放棄這位置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CPU散熱器安裝高度可達19cm,顯示卡長度達36.9cm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拉完線路組裝完成,散熱器採用AMD原廠,顯示卡也使用基本雙風扇,感覺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利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顯示卡組裝也遇到一個問題,後方插入的卡榫寬度不夠,個人是用一字起子輕輕撐開空隙後才勉強完成安裝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背面走線配置,只安裝一顆前方的SSD,所以背面和硬碟架都是藏線空間,有2cm的間隙走線很足夠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組裝完成,上機後燈效展示,前面板兩條燈效頗為柔和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內部的燈效則仰賴這10顆燈珠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燈珠燈效展示,分別有單色、呼吸、彗星和追跡四種,還有RGB燈效
https://youtu.be/3sUMQzxMhyE

透過reset鍵切換,顏色方面總共有RGB、無色、橘色、綠色、藍色、黃色和紫色七種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燈效變化展示,分別為單色、呼吸、彗星和追跡
https://youtu.be/nsUsd3q3t7Q

全機燈效展示
https://youtu.be/osJVaGK_o7s

按壓三下reset鍵後會與主機板同步燈效,不過Asrock軟體的同步燈光效果滿少,反而感覺be quiet內建的視覺效果較好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散熱性能提升,燈效外觀更加分,Be quiet! PURE BASE 500DX簡單開箱試用


PURE BASE 500DX試用心得與個人想法
500DX著實為PURE BASE系列帶來了截然不同的風貌,擁有RGB燈光的前面板和內部空間的燈效變化,雖然效果只有四種,不過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加上主板的同步燈效已足夠。噪音上有比原本的PURE BASE 500在大聲一些,畢竟機殼前面板和頂部是以散熱為主的設計,Pure Wings 2風扇真的很優秀,能在極為安靜的運作下還保有大量的風壓進出氣,而且這次還多配了一顆,真的是相當佛心。在組裝的過程很輕鬆,Be quiet!的基本做工都相當有水準,只是顯示卡和USB 3.0接頭部分可能要稍微留意一下,雖然是小瑕疵不過都可以補救。另外這次在前置I/O面板終於導入3.1 USB Type C,終於讓PURE BASE系列走上主流規格,也大大增強了與同價位帶產品的競爭力,PURE BASE 500DX對於消費者或是Be quiet!的愛好者來說絕對是不可錯過的好機殼。

[分享] Raijintek PHORCYS EVO CD360水冷套件-Intel Core i9-10900K超頻5.2GHz也沒在怕!

$
0
0




Intel Core i9-10900K超頻5.2GHz也沒在怕!
Intel第10代處理器的發熱量不用說了,就只能用怕來形容,尤其是目前最高階的Core i9-10900K,在預設環境下TDP大概落在170~180W左右,而超頻後差不多是上看300W,這完全就是在考驗散熱器的能耐,AIO一體式水冷產品240mm差不多就是預設狀態下勘用,360mm在超頻狀態下可能也是無力招架,於是有了自組DIY水冷的想法;目前市面上許多DIY水冷套件大多為硬管產品,不過硬管對於常拆裝與裸測環境來說比較不友善,於是這次的DIY水冷會採用市面上的套件改軟管使用,套件採用Raijintek PHORCYS EVO因為要解到將近300W的熱量,冷排一定要夠強,PHORCYS EVO是厚排設計,有240mm與360mm可選擇,在解熱能力表現會比標準來的出色,水冷排(CALORE C360D)由銅和65毫米厚度散熱器製成,水道三排14條組成,提供優異的散熱表現;水冷頭(CWB-RGB)採用全銅鍍鎳與鏡面拋光處理,內部擁有0.1mm 3D微結構流動通道設計,達到更好的導熱效果,這款冷頭還支援了ARGB視覺燈效;水泵(ANTILA D5 RBW)水箱高度為200mm,底部含有托架,最高揚程達3.85米,轉速最高為4500轉,最大噪音為30dBA,同樣支援ARGB發光;風扇為IRIS 12 RBW ADD,採用液壓軸承,提供四萬小時壽命,最高轉速為1800轉,最大噪音為28dBA,轉速為400~1800rpm,風流為35.8CFM,擁有ARGB發光功能,可與水冷頭、水泵同步發光,馬上就來看Raijintek PHORCYS EVO CD360水冷套件改軟管後帶來的表現吧。

Raijintek PHORCYS EVO CD360水冷套件包裝與本體

▼這次所有套件型號如下
水冷頭:CWB-RGB
冷排:CALORE C360D
水泵:ANTILA D5 RBW
風扇:IRIS 12 RBW ADD-3
水冷液:RAIAQUA-T1


▼水冷頭配件包含散熱膏、散熱膏刮板、強化背板與Intel/AMD平台固定螺絲


▼冷頭外圈為ARGB發光,中間有Raijintek Logo,接頭為標準的G1/4管接頭孔位


▼CPU接觸面為銅底鍍鎳與鏡面拋光處理


▼水泵水箱高度為200mm,底部含有托架


▼頂蓋有Raijintek Logo


▼水泵電源、3pin轉數偵測與5V ARGB接頭



▼下方的出水孔與入水孔


▼底部托架


▼水冷液RAIAQUA-T1,包含滴管與RGB三色染色液


▼冷排CALORE C360D,由銅和65毫米厚度散熱器製成,水道三排14條組成


▼進出水孔


▼風扇為IRIS 12 RBW ADD,採用液壓軸承,提供四萬小時壽命,最高轉速為1800轉,最大噪音為28dBA,轉速為400~1800rpm,風流為35.8CFM,擁有ARGB發光功能,接頭為4pin PWM設計,ARGB接頭為標準設計,可相容於各大主機板,風扇螺絲孔有防震膠墊設計,可防止共振聲


▼裝上軟管接頭




▼經過一番努力後完成!


▼試運轉



▼試運轉確認沒漏水後就可以上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bAqrpGu5M

▼水冷頭、風扇與水泵都會發光,享受散熱效果更能享受視覺燈效




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超頻5.2GHz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10900K @ 5.2GHz
Cooler: Raijintek PHORCYS EVO CD360套件改軟管
MB: ASRock Z490 Steel Legend
RAM: GeIL Dragon DDR4 16GB kit @ DDR4-3600
Storage: WD Black 1TB NVMe SSD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AIDA64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測試環境室溫約29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先來用CINEBENCH R20暖身一下,全程5.2GHz無降頻,最高溫度為97度


▼燒機20分鐘平均溫度約86~101.4度,最高溫度為106度,平均CPU功率為273.79W,以溫度狀況來說是沒有頂到115度降頻點,CPU也沒有觸發Throttling,CPU降頻估計是長時間燒機ASRock Z490 Steel Legend供電頂不住~


總結
Raijintek PHORCYS EVO CD360水冷套件實測效果真的很不錯,各組件也很強,冷排由銅和65毫米厚度散熱器製成,水道三排14條組成,水泵擁有最高揚程達3.85米,冷頭採用全銅鍍鎳與鏡面拋光處理,內部擁有0.1mm 3D微結構流動通道設計,組合起來後壓制Intel Core i9-10900K超頻全核心5.2GHz也沒問題!平均溫度可以壓制在86~101.4度,最高溫度為106度,平均CPU功率為273.79W,也就說Raijintek PHORCYS EVO CD360水冷套件可以解到273W以上,而且套件還支援了ARGB發光,可以搭配風扇內提供的ARGB控制器,也可透過主機板與其他ARGB發光產品同步視覺燈效;這次把Raijintek PHORCYS EVO CD360水冷套件改成軟管來使用主要是因為常拆裝與裸測的關係,一般玩家可以直接搭配硬管安裝使用,想要找可以壓制Intel Core i9-10900K處理器超頻全核心5.2GHz的水冷套件,Raijintek PHORCYS EVO CD360水冷套件是很不錯的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TOTOLINK A600UB AC600 USB藍牙WiFi無線網卡-藍牙與WiFi二合一就是方便

$
0
0




藍牙與WiFi二合一就是方便
現在藍牙與WiFi無線網路卡可以說是筆電與行動裝置的標配,不過桌上型電腦可能就要入手中高階主機板才有內建,中高階的主機板價格可以說是高不可攀,入手USB介面的擴充才是最佳選擇;這次要介紹由TOTOLINK推出的『A600UB』AC600 USB藍牙WiFi無線網卡,A600UB體積非常小,Wi-Fi規格為802.11ac,傳輸速率最高提供600Mbps,支援MacOS與Windows雙系統,擁有免光碟驅動安裝,連線支援MU-MIMO技術,提供不錯的連線品質,除了WiFi還有藍牙BT4.2可以使用,可連接藍牙耳機、鍵盤、滑鼠、喇叭…等裝置,是一款非常方便的產品,馬上就來看TOTOLINK A600UB AC600 USB藍牙WiFi無線網卡吧。

TOTOLINK A600UB AC600 USB藍牙WiFi無線網卡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與特色,原廠提供三年保固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資訊,支援藍牙BT4.2與2.4GHz/5GHz WiFi


▼側邊標示產品型號


▼產品安裝手冊與A600UB本體


▼A600UB本體體積小方便攜帶與使用




▼採用USB2.0傳輸介面


TOTOLINK A600UB AC600 USB藍牙WiFi無線網卡實際連接使用

▼裝上A600UB後在檔案總管可以看到多一個光碟機,裡面有驅動程式


▼可分別安裝無線網路卡與藍牙裝置驅動


▼無線網路卡與藍牙皆採用Realtek解決方案


▼無線網路卡支援802.11ac,所以2.4GHz與5GHz訊號都可以接收


總結
TOTOLINK A600UB AC600 USB藍牙WiFi無線網卡是一款非常方便小巧的擴充產品,插上USB後即可立即使用,像是桌上型電腦就很適合升級這類產品,價格便宜又能同時擁有WiFi無線網卡與藍牙兩種功能,原廠提供三年保固服務,想找一款價格便宜且安裝簡單的USB藍牙WiFi無線網卡,TOTOLINK A600UB AC600 USB藍牙WiFi無線網卡是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超平價主動式降噪首選-JLab 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

$
0
0




超平價主動式降噪首選
耳罩式藍牙耳機許多使用者追求是寧靜無噪音的體驗,而擁有ANC主動式降噪功能的耳罩式耳機價格都不算親民,這次要介紹一款價格超級平價的主動式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由JLab推出的『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採用藍牙BT 5.0晶片,支援高解析AAC音頻編解碼,耳機耳罩式設計,提供不錯的阻隔環境噪音能力,再搭配ANC主動式降噪技術,可擁有更好的寧靜體驗,單體為40mm驅動單體,音質表現相信會有一定的水平,操作按鈕設計在耳機下緣與側面Logo,更方便操作,內建麥克風,支援Siri與Google語音助理,續航力方面未開啟ANC降噪續航力為34小時,開啟ANC降噪續航力為28小時,支援快充功能,充電10分鐘可使用1小時,除了藍牙連接外,可透過有線3.5mm接頭連接使用,讓應用更為廣泛,馬上來看JLab 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帶來的寧靜體驗吧!

JLab 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品牌、產品型號、外型與特色


▼JLab Logo


▼採用藍牙BT5.0晶片,擁有ANC主動式降噪技術


▼產品型號為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提供34小時續航力、輕量化舒適配戴與ANC主動式降噪技術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說明與產品各部位特色


▼產品特色說明


▼產品各部位特色


▼側邊有透明櫥窗與標示代理商資訊



▼代理商為思博特有限公司


▼翻開後會看到產品本體與線控操作說明



▼配件:產品說明書、3.5mm連接線、micro USB充電線與攜帶束口袋


▼攜帶束口袋收納線材與耳機後一覽


▼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本體一覽,本體為可收折,收納後更方便攜帶


▼頭帶外側有JLab字樣


▼頭帶內側有減壓設計,提供不錯的配戴舒適度


▼耳機內側標示左右聲道,剛好也是耳機收折的關節處



▼左右兩側一覽



▼中間有JLab字樣


▼頭帶為手動調整方式



▼耳照護蓋一覽,兩邊看起來外型相同都有JLab Logo,右側的Logo為ANC降噪與操作按鈕


▼耳機底部一覽


▼右邊底部有功能按鍵,分別為音量調整、電源開關、micro USB連接埠與指示燈號



▼耳罩空間稍微比較小一點,皮革質感還不錯



實際連接使用

▼可從手機端搜尋到JLab Studio ANC裝置


▼配對完畢後可看到藍牙裝置已連線,並且可以看到耳機的電池狀態


▼音訊採用AAC格式傳輸


▼電腦若有藍牙也可直接與電腦連線



▼透過手機直接播放無損音樂享受音樂饗宴


通話實測
通話品質方面,在室內噪音較低的環境中基本上非常清晰,若在戶外馬路上有大量車流經過的環境下測試,吵雜的車流噪音會變成非常小聲的背景噪音,對方依然可以清晰聽到配戴耳機者的說話聲,若在車流量較小的馬路測試,車流噪音幾乎是聽不到太到,整體收音品質來水準中上。

配戴舒適度
配戴舒適度來說耳罩屬於比較小的配置,耳朵較大的使用者配戴可能會有壓耳的情況,頭戴搭配手調與的減壓設計,頭頂不會有明顯壓力,調整區間算足夠,耳罩因為皮革與空間較小,耳朵與皮革有緊密的接觸,夏天使用略有悶熱感,建議在冷氣房內使用會比較合適。

音質表現
音質方面高頻延伸表現與穿透性適中,中頻人聲定位穩定,歌聲位置定位偏前,歌聲厚度表現適中,喉音深度略淺,歌聲情感偏暖有甜味,低頻低沉延伸尚可,整體音場表現適中。

連線穩定度測試
連線穩定度方面室內格局如下,搭配ASUS ZenFone Max Pro M1,整體連線表現相當出色,在隔間較少的狀況下可以達到16米且穩定不會有聲音斷斷續續的狀況
測試點A: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B: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C: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D: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距離手機約10米
測試點E: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距離手機約13米,再嘗試測試更遠,走到馬路上約17米開始會有斷斷續續的狀況


總結
JLab 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採用藍牙BT5.0晶片,看電影或影片時幾乎是影音同步無聲音延遲,實際連線測試可以達到16米左右穩定連線,穩定度測試中在測試點C表現相當棒,這個空間是許多藍牙耳機的罩門,不是完全沒聲音就是聲音斷斷續續,不過JJLab 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在C空間內可以穩定連線播放,表現真的非常出色;操作採用按鈕方式,讓玩家可以更方便操作,續航力表現算中規中矩,單次續航力未開啟ANC降噪續航力為34小時,開啟ANC降噪續航力為28小時,基本上可滿足2~3天左右的使用量,耳機支援快充,充電10分鐘可使用1小時,除了藍牙也能透過3.5mm接頭連接,各種行動裝置或是遊戲機都可使用,應用層面相當廣泛,最值得一提的是有ANC降噪功能,可達到更好的聆聽體驗,以價格NT$2500元能入手有ANC主動式降噪的耳機真的非常超值,想找一款平價的ANC主動式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JLab Studio ANC降噪耳罩式藍牙耳機絕對是第一首選。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ID-COOLING IS-30 & IS-40X超薄靜音散熱器-超小型緊湊主機散熱好幫手

$
0
0




超小型緊湊主機散熱好幫手
之前介紹適用於iTX小主機用的散熱器ID-COOLING IS-60,散熱表現不錯,那比iTX更小的主機像是ASRock DeskMini A300這類的緊湊型主機有沒有可以安裝的產品,這次就是要介紹適用於緊湊主機的散熱器IS-30與IS-40X超薄靜音散熱器,這兩款都是下吹是散熱器,採用9公分風扇與4支6mm的導熱管,高度IS-30為30mm,IS-40X為44mm, CPU接觸面都採用直接接觸式,提供更好的導熱效果,風扇規格IS-30是12mm的薄型滾珠軸承風扇,最高轉速為3500轉,最大噪音35.8dBA,風量為40CFM,IS-40X是15mm的液壓軸承風扇,最高轉速為2500轉,最大噪音33dBA,風量為44.3CFM,兩款皆支援Intel與AMD主流平台,解熱能力官方標示為TDP 100W,這次手邊沒有入門款處理器可以搭配測試,所以就輕鬆簡單介紹吧。

ID-COOLING IS-30 & IS-40X超薄靜音散熱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產品型號


▼側邊標示支援平台、產品外型、特色與多國語言產品規格





▼兩款配件相同:產品說明書、ID-TG05散熱膏與各平台固定螺絲


▼風扇規格IS-30是12mm的薄型滾珠軸承風扇,最高轉速為3500轉,最大噪音35.8dBA,風量為40CFM,IS-40X是15mm的液壓軸承風扇,最高轉速為2500轉,最大噪音33dBA,風量為44.3CFM,電源採用4pin PWM 控制模式




▼IS-40X風扇比IS-30高3mm



▼左邊為IS-30,右邊為IS-40X,IS-30總厚度為30mm,IS-40X為44mm,在緊湊型主機內也能輕鬆安裝






▼風扇拆下後一覽,IS-40X為全黑化處理


▼導熱管採用四支6mm配置,處理器接觸面為直接接觸設計


總結
ID-COOLING IS-30 & IS-40X超薄靜音散熱器這兩款的高度設計都是針對緊湊型主機來著,讓玩家們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升級到最薄的散熱器,以配置來看有4支6mm熱導管,且為下吹式設計,在有限的空間內可以兼顧CPU供電的散熱,官方標示解熱能力為TDP 100W,搭配入門的處理器可以說是綽綽有餘,想升級緊湊型主機內的散熱器,ID-COOLING IS-30 & IS-40X超薄靜音散熱器這兩款產品是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XROUND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搭載獨家環繞音效與超低50ms延遲, 輕鬆達成無感延遲成就!

$
0
0




搭載獨家環繞音效與超低50ms延遲, 輕鬆達成無感延遲成就!
還記得XROUND VERSA真無線藍牙耳機帶來的好表現嗎?XROUND是台灣聲學品牌也推出過不少膾炙人口的產品,近期即將再推出新產品『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AERO的誕生挑戰了人耳無感延遲,雖然很多真無線藍牙耳機在看影片或電影時可以達到影音同步,不過在遊戲中還是會有約200ms的延遲,遊戲中稍微一點點延遲可能就被敵人阻殺,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透過特殊的藍牙傳輸演算法與晶片設計,達成50ms超低延遲,讓遊戲玩家在遊戲中也能體驗到影音同步!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採用藍牙BT5.0晶片,支援高解析AAC音頻編解碼,耳機本體採用耳道式設計,對於環境噪音有一定的阻隔效果,外型方面採用耳桿造型,搭配雙麥克風降噪,提供不錯的通話收音品質,本體提供IP54防水防塵設計,日常防水與汗水防護沒問題,耳機操作為滑動式觸控設計,操作起來簡單方便,支援語音助理呼叫,操作功能可透過專屬App調整,讓使用者操作更得心應手,單體採用鍍鈦PET振膜單體,搭配三維時頻調音技術,提供綿密細節與層次豐富的音質表現,續航力表現方面單次續航力為6小時,搭配充電收納盒提供24小時總續航力,還有兩個值得一提的是AERO提供XROUND Lite環繞音效與低延遲藍牙發射器專屬套件,可搭配電腦與各種遊戲主機,讓應用更為廣泛,馬上就來看XROUND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這次帶來的表現如何吧!

XROUND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外觀與配件

▼配件:USB Type-C充電線、一般矽膠耳塞兩組(大、小,中號在耳機上)與SpinFit專利可搖式導管耳塞三組


▼低延遲藍牙發射器專屬套件,包含了USB Type-A轉USB Type-C、XROUND XT01低延遲藍牙發射器與3.5mm接頭高靈敏麥克風,這款套件需加購,官方募資價為$990元


▼USB Type-A轉USB Type-C轉接頭




▼XROUND XT01低延遲藍牙發射器,採用高通藍牙5.0晶片,支援aptX、aptX LL與aptX HD音頻編解碼,可同時兩組藍牙耳機裝置(一對二)






▼3.5mm接頭高靈敏麥克風,可安裝在Switch與PS4搖桿上使用


▼充電收納盒一覽,上面有XROUND Logo


▼背面標示充電收納盒規格與XROUND公司資訊


▼前方為充電盒電力指示燈號


▼後方為USB Type-C充電埠


▼兩側一覽



▼充電收納盒上方標示產品型號為AERO,可以看到充電鍍金接點與標示左右耳擺放位置


▼可以看到充電鍍金接點與標示左右耳擺放位置


▼放入耳機後一覽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本體一覽,外型為耳桿造型設計,前方有XROUND Logo,觸碰操作區塊在耳桿上,支援語音助理呼叫,功能可透過專屬App修改調整,指示燈號在耳桿上,方便使用者辨識


▼耳機其他角度一覽



▼耳機背面可以看到充電鍍金接點與標示左右耳


▼拆除耳塞後一覽,採用鍍鈦PET振膜單體


實際連接使用

▼從充電收納盒拿出後,即可從手機端搜尋到AERO裝置


▼配對完畢後可看到藍牙裝置已連線,並且可以看到耳機的電池狀態


▼音訊採用AAC格式傳輸


▼電腦若有藍牙也可直接與電腦連線



▼透過手機直接播放無損音樂享受音樂饗宴


▼搭配SONY PS4使用,如果採用一般模式與遊戲模式比較會感受到稍微有一點延遲,而開啟遊戲模式就能享受幾乎無延遲的體驗,遊戲模式的50ms延遲可是相當厲害!


▼PS4搖桿可以直接安裝3.5mm接頭高靈敏麥克風使用


專屬App介紹

▼進入App後可看到已連線的裝置與電量


▼耳機有音樂模式與超頻模式,超頻模式就是遊戲模式,延遲可降低到50ms,下方有XROUND Lite環繞音效技術開啟,有兩個Level可以調整


▼內建五種EQ設訂參數,使用者也可自定義EQ


▼左右耳操作模式有三種,功能可自行調整,有個比較特別的功能叫做側音,側音就是在講話的同時,可透過耳機聽到自己的說話聲,就不會通話時因為聽不到自己說話的音量而越講越大聲!


▼所有調整功能一覽,個人覺得滑動調整音量或歌曲非常的方便且更人性化!


通話實測
通話品質方面在室內噪音較低的環境中基本上非常清晰,若在戶外馬路上有大量車流經過的環境下測試,吵雜的車流噪音會比現場聽到來的小聲一點,對方依然可以清晰聽到配戴耳機者的說話聲,若在車流量較小的馬路測試,車流噪音會變成小聲的背景噪音,整體收音品質來說算中間水準;另外側音的功能,開啟後就有如沒戴耳機一樣,自己講話的聲音也能聽見,在藍牙耳機產品中比較少看到這個功能,算比較特別。

配戴舒適度
配戴舒適度來說耳機本體的大小屬於適中設計,耳朵較小的使用者配戴也很適合,隔音耳塞提供三種大小可以選擇,另外還有Spinfit專利可搖式導管耳塞可以使用,挑選最適合且服貼的使用,達到最佳的聽感,整體配戴來說舒適且適合長時間久戴,本體擁有IP54防水防塵設計,運動中使用也是沒問題的喔!

音質表現
音質方面高頻細節細膩有質感,延伸表現與穿透性水準中上,中頻人聲定位精確穩定,歌聲位置定位偏前,歌聲厚度與喉音深度適中,歌聲情感溫暖微甜,低頻表現力道足夠,低沉下潛延伸水準適中;整體聽感不論抒情歌或是快節奏歌曲都能輕鬆駕馭,樂器定位精確各司其職,整體音場表現適中;這次主打的XROUND Lite環繞音效也是很有感的功能,尤其在看電影時開啟此功能,可以感受到聲音更有包覆感與立體感,尤其是玩命關頭與鋼鐵人系列電影,音效穿梭立體且熱血刺激,大場面震撼力非常不錯,XROUND Lite環繞音效可提供更沉浸式的體驗。

連線穩定度測試
連線穩定度方面室內格局如下,搭配Nokia 8.1,整體連線表現還不差,在隔間較少的狀況下可以達到13米且穩定不會有聲音斷斷續續的狀況
測試點A: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B: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
測試點C:進入測試點C後,聲音完全中斷,應該是必須穿過較多的牆壁造成
測試點D: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距離手機約10米
測試點E:進入測試點E距離手機約13米,連線穩定聲音不會斷斷續續,超過13米後會開始有聲音斷斷續續的狀況


總結
XROUND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整體表現有中上水準,CP值很高,環繞音效與低延遲都是其他品牌產品缺乏的強力特色,採用藍牙BT5.0晶片,實際連線測試可以達到13米左右穩定連線,AERO有一般模式與電競模式,開啟電競模式後可達到超低50ms延遲,看電影或影片時幾乎是影音同步無聲音延遲,拿需要對拍的節奏遊戲也可達到幾乎同步狀態,拿來搭配手遊相當合適;操作採用觸碰方式,讓玩家可以更方便操作,最特別的是滑動式操作,非常的人性化,可透過App軟體調整功能,左右耳功能可單獨設定,讓產品擁有更好的自由度,續航力表現單次續航力為6小時,搭配充電收納盒可達到24小時總續航力,基本上可滿足1~2天左右的使用量,因為充電收納盒體積小,所以總續航力不算太高,不過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額外販售的配件中有低延遲藍牙發射器專屬套件,可搭配電腦與各種遊戲主機,玩遊戲機也能享受到低延遲與無線好聲音;整體來說XROUND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在音質表現非常稱職,更針對遊戲使用者優化,達成超低延遲,還導入了XROUND Lite環繞音效,各種應用都能勝任,想找一款擁有50ms超低延遲且音質表現不錯的真無線藍牙耳機,XROUND AERO真無線藍牙耳機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十銓 TEAMGROUP PD1000 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高速傳輸方便省時,更搭載軍規抗摔與IP68防水防塵認證

$
0
0




高速傳輸方便省時,更搭載軍規抗摔與IP68防水防塵認證
USB隨身硬碟是現今非常便利的產品,不過隨身硬碟大部分都是採用物理硬碟,物理硬碟不耐震動,更別說防水了,在運作期間也不能移動,但如果採用固態硬碟,就能達成耐震與運作期間可移動,再加上良好的外接盒設計,更有可能達成防水,這次要介紹一款防護相當完善的外接式SSD,由十銓 TEAMGROUP推出的『PD1000』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PD1000採用SSD做為資料儲存載具,傳輸介面為USB3.2 Gen2 Type C,最高可提供讀取1000MB/s,寫入900MB/s,容量提供512GB與1TB兩種,外觀採用鋁合金外殼,表面使用陽極霧面處理,質感相當棒,同時也擁有了散熱效果,長時間使用效能表現依然穩定,作業系統相容於Android、Mac OS與Windows,應用相當廣泛,PD1000通過了軍規抗摔與IP68防水防塵認證,資料更有保障,不會因為震動或碰到水造成資料損壞,保固方面提供三年保固,馬上就來看十銓 TEAMGROUP PD1000 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帶來的表現吧!

十銓 TEAMGROUP PD1000 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本體與包裝

▼包裝標示產品外型與特色


▼擁有IP68防水防塵與軍規抗摔認證,可耐1600KG重壓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多國語言產品說明


▼產品基本規格與多國語言產品說明


▼本次介紹為512GB


▼側邊標示品牌與產品型號



▼傳輸線提供USB Type-C to USB Type-C與USB Type-C to USB Type-A


▼PD1000本體一覽,外殼採用鋁合金外殼,表面使用陽極霧面處理,質感相當棒且兼具了散熱效果



▼正面有十銓 TEAMGROUP Logo與產品型號PD1000


▼背面標示產品容量


▼側邊為USB Type-C傳輸介面,有防塵塞保護,最大的特色就是接頭是防水設計,不用防塵塞也能達到防水功能


▼另一側一覽,可以看到斜邊有做導角,摸起來不割手


▼厚度為10mm設計



十銓 TEAMGROUP PD1000 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效能表現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9-109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490 Steel Legend
RAM: GeIL Dragon DDR4 16GB kit
System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外接盒晶片採用JMicron晶片,內部SSD採用自家MP33 M.2 NVMe PCIe Gen 3 x4 512GB


▼AJA Video System 讀取:968MB/s 寫入:860MB/s,影音讀寫採用5K高解析度檔案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測試顯示4MB區塊之循序讀取與寫入在各種資料壓縮率中表現皆相當接近,4K讀取與寫入成績也相當接近,三種模式測試結果差異不大




▼AS SSD Benchmark基本測試循序讀取989.15MB/s、寫入901.74MB/s,總分共獲得了1902分,以外接產品來說這樣的表現相當漂亮





▼ATTO Disk Benchmark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021.60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945.81MB/s


▼Crystal Disk Mark多佇列(QD32)循序讀取1054.82MB/s、寫入964.01MB/s,4K讀取268.34MB/s、寫入286.32MB/s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978.7MB/s,最大值為990.8MB/s,最小值為779.6MB/s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536.0MB/s,最大值為917.8MB/s,最小值為42.5MB/s,TLC顆粒後段都會有效能降低的狀況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941.770MB/s,寫入部分可達到848.395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935.710MB/s,寫入部分可達到832.363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933.839MB/s,寫入部分可達到819.335MB/s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871.827MB/s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189.836MB/s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


▼HD Tune額外寫入測試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985.382MB/s、寫入972.553MB/s


十銓 TEAMGROUP PD1000 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十銓 TEAMGROUP PD1000 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19.80秒,平均寫入速度為580.81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16.80秒,平均讀取速度為684.55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13.30秒,平均寫入速度為894.07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12.36秒,平均讀取速度為961.93MB/s


結語
十銓TEAMGROUP PD1000 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中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021.60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945.81MB/s,與官方提供的數據接近,實際傳輸中不論大檔案或小檔案表現都不錯,11GB的檔案在20秒內都可以讀取/寫入完畢,大檔案可在14秒鐘內處理完畢,容量提供512GB與1TB,外殼質感很棒,再加上有軍規抗摔與IP68防水防塵認證,不用任何防水塞就能直接做到防水效果,非常適合商務人士與大量資料傳輸攜帶的使用者,保固方面十銓TEAMGROUP提供三年保固,想尋找高速傳輸且擁有軍規抗摔與IP68防水防塵認證的外接式SSD,十銓TEAMGROUP PD1000 USB3.2 Gen2 Type C外接式SSD是不錯的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Viewing all 14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