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全部主題 :: 遊戲基地 電腦資訊站 討論板
Viewing all 14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求救] 請問我有二台電腦,怎麼讓二台電腦都能上網?

$
0
0

請問我有二台電腦

一台XP的

一台win7的

win7的可以正常上網

XP的要怎麼接上網



[心得] 玩顯示卡的心得

$
0
0

我從VOODOO3就開始玩顯示卡

心得是

上一代高階的顯示卡雖然說舊了

但是高階顯示卡的技術與功能

永遠不會下放到下一代的中低階顯示卡


所以要買就買上一代的最高階顯示卡

因為驅動程式非常成熟


[問題] (急)(急)(急)WIN7底下,USB讀卡機沒反應

$
0
0
我花99元,買了iCooby的粉紅白讀卡機

然後第一天很正常

第二天就沒反應

去順發3C換了一個一模一樣的

結果也是第一天正常讀取

第二天又是沒反應

所以確定不是讀卡機故障

快告訴我怎麼用好

http://www.dragon.com.tw/pg_dgproddetail.aspx?prod_no=298561

[心得] 不知道如何選購顯示卡嗎?請進來看看(2008/8/2 15:41更新)

$
0
0
有鑿於最近各電腦店的店員清庫存的能力越來越強
小弟以最近這幾個月在板上學習的淺薄知識
發了這篇文
如有錯誤
請多多指正與包含
--------------------------------------------------
1.數字大效能不一定好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許多人都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句:「數大便是美」的影響...)
認為數字越大
效能就越好
其實這是錯的
舉例來說:
8400GS跟7900GT的效能好
應該許多人都會直覺的認為〝8400GS〞的效能高於〝7900GT〞
但是,事實是很殘酷的
其實是7900GT的效能為佳。
而這個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如果您又很不幸的遇到店員正在施展〝清庫存大法〞
請盡速離開現場
回家求證(?)後
再決定是否購買
2.注意數字後面的英文
這點小弟有切身之痛OTL
N個月前
家父替小弟買了現在小弟用來發表此文的電腦
其實最後選擇哪台電腦的權利在我手上
But當時我根本不懂這點= =
所以就選了一台顯卡很爛的電腦 (就是這台...)
(迷:不要在廢話了啦)
好!切回正題
之所以要注意最後面的英文
那是因為它代表著它在那一個子系列 (抱歉我想不到其他的形容詞...) 的效能如何
以nv的為例;
通常GTX>GTS>GT>GS>LE (字尾如是LE通常都是大幅閹割過的裝機卡)
而ATI的如下:
XTX>XT>PRO (註)
3.注意顯示記憶體
如果你看到一張高階卡
且價格實在是有夠低的
請注意它的顯示記憶體大小&版本&傳輸速率及頻寬(bit)
因為顯示記憶體 (GDDR) 掌握著該顯示卡約35%~50%的效能
因此
只要該顯示卡的顯示記憶體是GDDR2甚至GDDR1
那卡就可以不用買了
就算是GTX280也一樣

而顯示記憶體的大小也是要注意的部分
顯示記憶體的大小
也是很重要的
因為顯示記憶體的大小關係到顯示卡在高解析度時的效能
如果顯示記憶體太小
而螢幕解析度又很高
GPU在好也沒用啊
照樣Lag

蛤?你說要是有兩張一樣的顯示卡
但是A的顯示記憶體是GDDR2 512MB
B是GDDR3 256MB
哪一張比較好
這個問題要看螢幕的解析度
解析度低的情況下是B勝出
解析度高的情況下是A勝出
詳情請看樓下大大的回文(酸)

再來是時脈及頻寬的部分
這兩點也是很重要且相輔相成的
這兩點關係到GPU存取資料的速率
基本上是頻寬越大越好
時脈亦同
4.散熱器也是很重要的
相信各位都聽過:工欲其善事,必先利其器
同樣的
要讓顯示卡發揮它的效能也是很重要的
不過通常公版(再註)散熱都不是頂好
這時候就得透過改裝散熱器或調高風扇轉速來達到降溫的目的
又或者直接購買廠商另外使用其他風扇的顯示卡也是可行的...
目前使用公板散熱器溫度會不太好看的顯示卡有:
1.8800GT
2.舊版8800GTS(註3)
3.4850
4.4870
另外,
顯示卡散熱器所占用的slot(應該沒拼錯吧= =)
也是重點之一
好的顯示卡散熱器
或高階顯示卡的公板散熱器(不過就算不是公版的也差不多=  =)
通常都會額外占據一個slot
這時就會造成顯示卡旁的那一個插槽無法使用
故購買顯示卡前
請注意顯示卡插槽旁的那一個插槽有沒有使用到喔:D

5.注意顯示卡介面
這是最大的一個重點
如果你選好了一張顯示卡
但是買回家卻發現裝不上去
那就表示
你買錯顯示卡了啦
以目前來講
顯示卡介面有分為兩種
1.AGP
2.PCI-E
前者是已經過時的介面了
但是還是有不少人的電腦尚未升級
仍使用AGP介面
故顯示卡廠商仍然有在生產該介面的顯卡
後者則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介面
大多數的顯示卡都是使用該介面
請記得把顯示卡抱回家之前先看一下主機板的顯示卡插槽是AGP還是PCI-E
不然後果自行負責
--------------------------------------------------
註:
ATI從HD3xxx系列開始
顯示卡型號後的英文以數字來代替
如:3850原本應是3800PRO;
而3870應是3800XT
至於頂級產品(XTX)
則以兩顆xx70(xxxxXT)的顯示晶片組成一張顯示卡
註2:
公版,指nVIDIA跟ATI提供給廠商的〝官方〞顯示卡配線圖
而廠商照著做出來的顯示卡
顯示卡散熱器也是使用〝官方〞所指定的
便是公版顯示卡
通常公版顯示卡的差別只有散熱器上的貼紙不同而已...
註3:
8800GTS有分為兩個版本
較舊的版本是G80核心的
耗電量高,溫度高,效能略低於9600GT,效能是否等於9600GSO小弟就不知道了= =
較新的版本是G92核心
耗電量,溫度皆比舊版8800GTS低
至於效能
高8800GT約5%~10%(您也可以把它視為超頻版的8800GT...)
--------------------------------------------------
重點:顯示卡的記憶體版本與系統記憶體版本無關!!
--------------------------------------------------
請各位大大看完後
不要吝於提出意見
小弟必定洗耳恭聽
本文將同步發表於友站的:電腦應用綜合討論 哈拉版
此文在巴哈的討論串



[分享] AMD Ryzen 5 2600X VS Intel Core i5-9600K宿敵大對決-各類應用詳細剖析

$
0
0





▼6分鐘帶你快速看完AMD Ryzen 5 2600X VS Intel Core i5-9600K宿敵大對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IeJEVUnno
AMD Ryzen 5 2600X VS Intel Core i5-9600K宿敵大對決
自從AMD推出Ryzen產品後可以說是『重返榮耀』,更將牙膏廠逼進困境,Ryzen 2000系列產品擁有更多的優化,讓處理效能與表現更加強悍,Ryzen 5系列一直以來都是性價比最高的多工處理器,目前Ryzen 5推出了2600與2600X兩款,先來看看官方提供的基本規格

上面規格紅字項目是Ryzen 5 2600與Ryzen 5 2600X兩顆處理器差異,主要差異在於工作頻率、TDP與散熱風扇差異,兩款處理器核心數量都是6核心12執行緒(6C12T),Ryzen 5 2600基本頻率為3.4GHz,Boost後為3.9Ghz,TDP為65W,搭配Wraith Stealth散熱器,Ryzen 5 2600X基本頻率為3.6GHz,Boost後為4.2GHz,TDP為95W,搭配Wraith Spire散熱器,從規格上來看在多核心處理上會有不錯的表現,且可再透過超頻達到更好處理效能,這次還搭配了Radeon RX 570顯示卡,讓使用者可以無負擔暢玩目前主流線上遊戲與單機遊戲大作。
這次會與對手前陣子上市的Intel Core i5-9600K做基本效能、遊戲與影音轉檔…等應用比較,讓玩家們可以了解這兩顆處理器,首先來看看兩顆處理器規格基本比較

在規格上看起來AMD Ryzen 5 2600X擁有較多優勢,在快取、製程與核心數都勝過Intel Core i5-9600K,不過還是要實際跑測試才能見真章!!這次的PK主機板晶片組AMD採用B450晶片組、Intel採用B360晶片組,在價格上屬於比較親民的產品,AMD的B450晶片組不論是處理器還是記憶體都可以透過超頻提升效能,而Intel B360晶片組都無法做超頻動作,若需要超頻則須採用更高階的Z370或Z390,在價格上就高出許多;講到這邊還不如馬上來看看這場精彩的宿敵大對決

AMD Ryzen 5 2600X簡單介紹

Ryzen 5處理器採用經歷一代優化後的Zen+架構與12nm先進製程,擁有高效能與低耗電特點,導入『SenseMI』智慧感測技術,更精準進行電源管理『Pure Power』,衡量CPU溫度、內部資源狀況,『精準加速2』自動提升時脈,若到最高時脈時,CPU溫度還在允許範圍內,則會啟動『XFR 2』功能,讓核心獲得更高的時脈;另外『Neural Net Prediction』與『Smart Prefetch』優異技術,提供絕佳的效能表現



第2代Ryzen處理器在相同時脈設定下,比起上一代功耗降低11%


這次AMD的『精準加速 2』維持以25MHz為間隔精準地提高時脈速度,依據CPU溫度、負載…等因素進行判斷,當Core 0只佔用一組執行緒時可Boost至最高時脈,隨著核心與執行緒負載數量核心時脈會依據25MHz階段調整Boost超頻時脈


第2代Ryzen處理器在自動超頻下有著Precision Boost 2與XFR2技術加持,可獲得更好的性能表現


主機板部分有X470、B450、X370、B350、A320、A300與X300七種可選擇,A320與A300不支援CPU超頻功能,目前X470與B450主機板搭載了StoreMI儲存裝置加速技術,並有2組PCIe 3.0顯卡插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使用需求與未來升級需求做挑選搭配,AM4平台搭載原生USB3.1 Gen2、NVMe(PCIe x4)與PCIe 3.0,讓使用者可獲得最佳的效能表現與擴充性


AMD Ryzen 5 2600X包裝與本體

▼AMD Ryzen 5 2600X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Ryzen 5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此款搭配Wraith Stealth散熱器,若超頻玩家建議可採用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或其他散熱產品


▼AMD Ryzen 5 2600X正面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AMD Ryzen 5 2600背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Wraith Spire散熱器一覽,採用下吹式設計,風扇上方有AMD Logo,無LED發光功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採用螺絲固定,需要將主機板上的扣具先移除即可直接把散熱器鎖上,Wraith Spire散熱器提供相當低調的外觀且不錯的散熱效果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MAX字樣,若有超頻的玩家可以考慮用WRAITH MAX幽靈風扇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支援RGB發光,可支援各家主機板廠發光控制

▼上方可看到AMD Logo與發光光圈

▼WRAITH MAX幽靈風扇其他角度一覽,採用下吹式設計,可以看出來採用四支熱導管組成,扣具部分左右扣設計




▼WRAITH MAX散熱器背面一覽,CPU接觸面採用大面積銅底設計,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



搭配硬體簡單介紹

此次測試環境除了主角AMD Ryzen 5 2600X外,主機板華碩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與WD BLACK NVMe 500GB SSD,這樣3A優質組合、強號的記憶體與高速NVMe SSD提供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讓各硬體表現發揮到淋漓盡致,要玩最夯的吃雞遊戲或是單機遊戲大作絕對是綽綽有餘!!

華碩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華碩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用料相當不錯,擴充性部分也相當完整,支援M.2與SATA 6Gb/s,可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最酷炫的還是PCB版上與散熱片上的電競圖騰

▼預裝I/O護板,I/O部分相當豐富,有PS2、USB2.0*2、USB3.1 Gen 1 Type-A*3與Type-C*1、USB3.1 Gen 1 Type-A*2、USB3.1 Gen 2 Type-A*2、HDMI2.0、Display Port與音效輸出,I/O飾板上還有發光ROG Logo,可透過軟體做模式與發光顏色設定


▼CPU部分採用八相數位供電(CPU六相,SOC兩相),MOSFET皆有獨立散熱模組

▼記憶體提供四組插槽

▼PCIe x16插槽前兩組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M.2介面部分一組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另一組則提供PCIe Gen3 x4訊號

▼音效部分採用SupremeFX,Realtek ALC S1220A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電容音效電容,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

▼SATA提供六組擴充

▼這散熱片真的超美!!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採用雙風扇散熱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低負載時為零噪音設計,風扇不會轉動,可達到零噪音的效果,背面採用防彎背板設計,可防止顯卡變形,優良的用料提供穩定的供電與超頻性能

▼I/O為DVI-D、HDMI 2.0與三組Display Port 1.4

▼上方一覽

▼強化背板一覽

▼Radeon RX 570特色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正反面一覽,獨特的鷹眼外型設計,讓外型整體相當陽剛,再搭配RGB發光,視覺效果再升級

▼中間有T-FROCE Logo

▼鷹眼RGB發光導光條

▼上方RGB導光條一覽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WD BLACK NVMe 500GB SSD正面一覽

▼採用SanDisk 20-82-007011控制器

▼搭配SKHynix H5AN4G6NBJR做快取

▼SanDisk 05560 3D NAND TLC 顆粒


AMD Ryzen 5 2600X預設與超頻效能測試

AMD Ryzen 5 2600X預設時脈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26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48917MB/s Write:47561MB/s Copy:43302MB/s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811sec 1024M-133.366sec

▼WinRAR:10589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5 OpenGL:122.56fps CPU:1317cb

▼CrystalMark09 Score :533835

▼PerformanceTest Score :5277.9

▼PCMARK7 Score :8098

▼PCMARK8 Score :4550

▼PCMARK10 Score :5591

▼x264 FHD Benchmark :41.7

▼x265 FHD Benchmark :22.0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33.83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7.99


AMD Ryzen 5 2600X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2600X @ 4.1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 DDR4-346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50675MB/s Write:48262MB/s Copy:43536MB/s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748sec 1024M-127.073sec

▼WinRAR:10949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5 OpenGL:125.88fps CPU:1384cb

▼CrystalMark09 Score :555106

▼PerformanceTest Score :5504.9

▼PCMARK7 Score :8298

▼PCMARK8 Score :4611

▼PCMARK10 Score :5838

▼x264 FHD Benchmark :43.4

▼x265 FHD Benchmark :23.1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35.52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8.68


Intel Core i5-9600K預設效能測試

CPU: Intel Core i5-96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US PRIME B360M-K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 DDR4-266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36403MB/s Write:36988MB/s Copy:32089MB/s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5.921sec 1024M-175.206sec

▼WinRAR:9596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5 OpenGL:119.87fps CPU:1049cb

▼CrystalMark09 Score :464165

▼PerformanceTest Score :4396.5

▼PCMARK7 Score :7044

▼PCMARK8 Score :4692

▼PCMARK10 Score :5211

▼x264 FHD Benchmark :34.3

▼x265 FHD Benchmark :24.3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38.68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9.34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Intel Core i5-9600K與AMD Ryzen 5 2600X在預設部分單核心處理AMD Ryzen 5 2600X有小落後,另一個落後點為H.265轉檔Benchmark,不過其他測試軟體來看在多核心多工表現上AMD Ryzen 5 2600X擁有較多的優勢,最大領先幅度高達41%,記憶體頻寬部分Intel Core i5-9600K畢竟只跑DDR4-2666,而AMD Ryzen 5 2600X可以跑XMP參數DDR4-3200,頻寬表現上也相差了28~34%,記憶體時脈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AMD Ryzen 5 2600X超頻至4.1GHz後最大領先幅度拉至47%,多核心多工表現更為亮眼。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效能測試

AMD Ryzen 5 2600X平台
CPU: AMD Ryzen 5 26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16616

▼3DMark11 Extreme Mode :X5039

▼3DMark Cloud Gate :34774

▼3DMark Fire Strike :12540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6186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275

▼3DMark Ice Storm :172866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63489

▼3DMark Night Raid :31260

▼3DMark Sky Diver :32416

▼3DMark Time Spy :4598

▼VRMark Orange Room :7419

▼VRMark Blue Room :1224

▼VRMark Cyan Room :4756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1920x1080 MAXIMUM) :19896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1920x1080 MAXIMUM) :10928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1920x1080 MAXIMUM) :10702

▼FINAL FANTASY XV(1920x1080 High Quality) :4300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8xAA Ultra) :1366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8xAA Extreme HD) :2257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HIGH):5841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OPTIMUM):9671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

▼Street Fighter IV Score(1920x1080 C16xQAA):16111

▼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Escalation FHD Benchmark(1920x1080 Extreme)


▼GTA5 Benchmark,特效幾乎都是非常高設定,五個場景平均都有67~77張左右的優異表現




▼FarCry5(極地戰嚎5) Benchmark,畫值設定為極高,平均為73張,最高87張,最低65張,表現相當不錯!!


Intel Core i5-9600K
CPU: Intel Core i5-96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US PRIME B360M-K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 DDR4-266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16636

▼3DMark11 Extreme Mode :X5035

▼3DMark Cloud Gate :27395

▼3DMark Fire Strike :1203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6081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238

▼3DMark Ice Storm :117157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10156

▼3DMark Night Raid :30509

▼3DMark Sky Diver :29652

▼3DMark Time Spy :4482

▼VRMark Orange Room :7380

▼VRMark Blue Room :1216

▼VRMark Cyan Room :4590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1920x1080 MAXIMUM) :14134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1920x1080 MAXIMUM) :10969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1920x1080 MAXIMUM) :10667

▼FINAL FANTASY XV(1920x1080 High Quality) :4294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8xAA Ultra) :1352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8xAA Extreme HD) :2235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HIGH):5831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OPTIMUM):9712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

▼Street Fighter IV Score(1920x1080 C16xQAA):16012

▼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Escalation FHD Benchmark(1920x1080 Extreme)


▼GTA5 Benchmark,特效幾乎都是非常高設定,五個場景平均都有68~78張左右的優異表現




▼FarCry5(極地戰嚎5) Benchmark,畫值設定為極高,平均為73張,最高90張,最低35張,表現相當不錯!!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同一張顯示卡在不同平台上會有些許不同表現,尤其在New 3DMark部分AMD Ryzen 5 2600X獲得較多的領先,其他測試部分則是1~2%之間的差距,Radeon RX 570整體表現不錯,多款遊戲大作與線上遊戲都可以維持70張左右的優異表現,想要順暢體驗這些大作可以說是輕輕鬆鬆,後面還有其他遊戲實際體驗,千萬別錯過了!!

遊戲實際體驗測試

本次遊戲實際體驗會採用PUBG(絕地求生)與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分別會針對AMD Ryzen 5 2600預設、超頻與Intel Core i5-9600K表現錄影

AMD Ryzen 5 2600X平台(預設)
CPU: AMD Ryzen 5 26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PUBG(絕地求生)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遊戲過程中皆有80~120張左右,平均有90張左右的優異表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yM45XYExI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內建Benchmark獲得總分67.9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遊戲過程中皆有80~110張左右的優異表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mvKs_QFc4

AMD Ryzen 5 2600X平台(超頻)
CPU: AMD Ryzen 5 2600X @ 4.1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PUBG(絕地求生)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遊戲過程中皆有80~120張左右,平均有95張左右的優異表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80yCFhDpA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內建Benchmark獲得總分69.1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遊戲過程中皆有80~110張左右的優異表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aav5ut6Rs

Intel Core i5-9600K平台
CPU: Intel Core i5-96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US PRIME B360M-K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 DDR4-266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PUBG(絕地求生)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遊戲過程中皆有80~110張左右,平均有90張左右的優異表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xurBocV88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內建Benchmark獲得總分52.2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質設定為超高,解析度為1920*1080,遊戲過程中皆有76~110張左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2kOymY7x_I

小結:看了三款主流大作遊戲的表現可以發現AMD Ryzen 5 2600X搭配RX 570基本上要順跑這些遊戲都是相當輕鬆,如果再加上超頻可更加順暢,讓體驗可以更為優異,對比Intel Core i5-9600K在PUBG(絕地求生)與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兩款遊戲的表現幾乎是在伯仲之間, 遊戲最主要還是以顯卡效能為主,不過Intel Core i5-9600K在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內建的Benchmark中獲得較低的52.2分,這部分比AMD Ryzen 5 2600X差了一點點。

H.265影音轉檔PK

影音轉檔也是許多使用者常用的功能,轉檔也是考驗處理器多工處理能力與效能,這次採用AMD Ryzen 5 2600X預設與超頻對比對手產品Intel Core i5-9600K

▼轉檔PK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4v2g2VYvc

▼使用軟體:格式工廠
轉檔格式:mkv
影片編碼:HEVC(H.265)
解析度:1920*1080
音訊編碼:AAC
音訊採樣率:48K
音訊位元率:192K


AMD Ryzen 5 2600X平台(預設)
CPU: AMD Ryzen 5 26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2分22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6分14秒


AMD Ryzen 5 2600X平台(超頻)
CPU: AMD Ryzen 5 2600X @ 4.1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0分5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5分29秒


Intel Core i5-9600K平台
CPU: Intel Core i5-96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US PRIME B360M-K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 DDR4-266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7分45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8分56秒


▼影片轉檔表現總表


小結:AMD Ryzen 5 2600X透過處理器超頻後約有22%左右的效能表現提升,可大幅度縮小轉檔時間,若轉換檔案更大或所需時間更多可以減少更多時間,與Intel Core i5-9600K比較,AMD Ryzen 5 2600X預設領先14%左右效能,超頻後更是領先了18%左右的效能表現,在轉檔部分擁有核心數較多的AMD Ryzen 5 2600X表現相當優異,充分展現了多核心與可超頻優勢!!

OBS直播應用PK

OBS直播相當吃處理器效能,擁有多工的處理器在整體順暢度上會有非常大的幫助,這次遊戲部分使用GTA5遊戲運行搭配OBS直播工具,平台採用AMD Ryzen 5 2600X預設/超頻 PK Intel Core i5-9600K,馬上來看精彩的PK賽

▼OBS設定


AMD Ryzen 5 2600X平台(預設)
CPU: AMD Ryzen 5 26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未開啟OBS前,處理器使用率約37%左右

▼開啟OBS後,處理器使用率約87%左右


AMD Ryzen 5 2600X平台(超頻)
CPU: AMD Ryzen 5 2600X @ 4.1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未開啟OBS前,處理器使用率約34%左右

▼開啟OBS後,處理器使用率約72%左右


Intel Core i5-9600K平台
CPU: Intel Core i5-96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US PRIME B360M-K
RAM: 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 @ DDR4-266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
Storage: WD BLACK NVMe 500GB SSD
PSU: XFX XTR 750W 80Plus Gold
OS: Windows 10專業版 64 Bit

▼未開啟OBS前,處理器使用率約86%左右

▼開啟OBS後,處理器使用率約91%左右


▼處理器使用率總表


小結:AMD Ryzen 5 2600X預設與超頻開啟OBS直播,大約降低17%使用率,預設與Intel Core i5-9600K開啟OBS直播比較少了4%使用率,超頻後更是少了20%使用率,AMD Ryzen 5 2600X擁有較佳的多工能力,在OBS直播上會比較有優勢,處理器的使用率會較低,超頻後提供更優異的效能展現CP值。

AMD StoreMI儲存裝置加速技術介紹與實測

AMD StoreMI有點類似Intel Optane Memory 技術,採用快速的儲存裝置當作是快取來幫物理硬碟加速,軟體會透過演算法將常用的檔案放入快取內,讓物理硬碟也能享受高速的效能,AMD StoreMI除了可以透過SSD外也可搭配記憶體做最極致的加速效果,AMD StoreMI技術個人覺得比較方便好用,因為它可以搭配任何SSD(目前最大建議用256GB)與物理硬碟,而Intel Optane Memory 技術必須搭配指定硬體才可以使用,操作介面與設定上AMD StoreMI相當簡單容易,馬上就來看看這黑科技的威力!!

▼X470與B450晶片組可以免費使用AMD StoreMI技術,這款軟體價值19美金


▼StoreMI技術說明如下,可以將物理硬碟與SSD結合達到加速效果,還可以搭配記憶體切割2GB做更快速的加速效果


▼StoreMI不用在BIOS內做任何設定,僅需要在作業系統內安裝軟體





▼進入軟體後可以製作三種模式
①開機碟加速
②非開機碟加速
③非開機碟儲存空間


▼可自訂設定,設定相當簡單僅需要勾選慢速與快速裝置即可,這邊提供幾個方案
①HDD+SSD
②HDD+SSD+RAM
③HDD+NVMe SSD
④HDD+NVMe SSD+RAM


▼設定完畢後製作中


▼製作完畢後,就可以看到磁碟三是1TB的硬碟加上256GB的SSD,容量共1165.84GB


▼先來看看HDD的龜速,讀取與寫入都只有100MB/s左右


▼HDD加上SSD加速,讀取最高可達到553.6MB/s,寫入最高可達到400.2MB/s,效果不錯


▼HDD加上SSD與RAM加速,讀取最高可達到4.31GB/s,寫入最高可達到403MB/s,寫入部分加上RAM加速後沒有什麼成長,不過讀取成長相當明顯,可以享受到超高速的讀取效能!!


▼GTA5遊戲讀取測試,分別採用HDD、StoreMI HDD+SSD與StoreMI HDD+SSD+RAM分別測試,結果如下
①StoreMI HDD+SSD+RAM:53秒
②StoreMI HDD+SSD:56秒
③HDD:1分03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hTZZBvNKE

▼HDD物理硬碟與AMD StoreMI相差11%效能,若再加上RAM加速則可以差異到15.87%效能,效果相當顯著,若讀取更大檔案資料,會有更明顯的時間差異!!


小結:使用AMD StoreMI功能設定相當簡單與方便,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輕鬆將物理硬碟做加速,經過實際測試,HDD搭配SSD就可達到與SSD類似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再加上RAM的加速,則可以達到讀取飛快的極速表現,這些加速應用可以同時擁有大容量與高速傳輸兩大特點,如果使用者對寫入上沒有很大的要求,則可以將一顆沒在使用或是退役的SSD再加上RAM做加速,就可以達到每秒5GB/s的超高速讀取速度,讓電腦整體效能與體驗可以再升級。

WD BLACK NVMe 500GB SSD效能展示

▼WD BLACK NVMe 500GB SSD讀取最高提供3479.3MB/s,寫入最高提供2538.7MB/s


▼遊戲載入時間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IryFCsg-C8

▼當載入的遊戲容量越大,則差距的時間會越來越大,若存取單一大檔案時會有更大的時間差異產生


RGB發光展示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與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C_ys0Fhcs

總結:
這次的對決測試相當精彩,AMD Ryzen 5 2600X充份表現出優異的多工表現,與Intel Core i5-9600K比較不論是在各方面表現都有不錯的成績,轉檔部分表現更是優異,還有OBS直播測試中AMD Ryzen 5 2600X處理器的使用率較低,開啟OBS直播後預設頻率使用率為87%,超頻後為72%,而Intel Core i5-9600K開啟OSB直播後使用率高達91%,擁有較強悍多工處理的AMD Ryzen 5 2600X可輕鬆應付OBS直播高負載工作環境;AMD Ryzen 5 2600X就算搭配B450晶片組還是可以輕鬆超頻,處理器與記憶體都可透過超頻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記憶體部分可載入記憶體的XMP設定DDR4-3200,還可在超頻至DDR4-3466,讓效能表現更為優異,對比Intel的B360晶片組僅能支援至DDR4-2666,且無法對處理器做超頻,整體平台來講AMD擁有較高的CP值。

遊戲部分採用PUBG(絕地求生)與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實測,畫質部分幾乎都可以調整到最高!! PUBG(絕地求生)實測可以維持平均90張的優異表現;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實測同樣可維持平均90張的優異表現;在不同平台的表現上可以說是伯仲之間,差異來說不大,虹彩六號:圍攻行動Intel Core i5-9600K表現稍微比較差一點,內建的Benchmark成績也比較差,以運行遊戲來說AMD Ryzen 5 2600X處理器也是不錯的好選擇!!

AMD Ryzen系列產品為無鎖倍頻,使用者可享受超頻的樂趣,且可以有效提升整體電腦的效能表現,測試中的小超頻在各種測試項目都有效能提升;AM4平台擴充性相當充足,不論是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USB 3.1都有支援,相信已經可符合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要預留未來升級空間都沒問題!!搭配新款的X470與B450晶片組可以免費使用StoreMI軟體,幫物理硬碟做加速,讓使用者可以同時擁有大容量與高速傳輸的體驗,且軟體介面操作簡單方便,輕鬆幾個步驟就可以設定完畢,且經過實測效果相當顯著,搭配SSD後效能表現就會與SSD效能接近,若再加上RAM加速,讀取部分可以衝到最高4.31GB/s的驚人效能,實際遊戲載入測試,可縮短最高15.87%載入時間,效果相當不錯,讓物理硬碟安裝單機大作或是大容量的遊戲也能利用AMD StoreMI享有超高速的體驗!!

AM4平台真的相當不錯,處理器效能不錯還可以超頻,讓Ryzen系列處理器提升不少CP值,若再搭配不錯的其他硬體更能帶來優異的效能表現,像這次搭配的主機板ASUS ROG Strix B450-F GAMING採用優異的用料,提供相當不錯的穩定度與超頻性,有好的硬體也要有穩定的主機板才能發揮最優異的效能表現;顯卡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70 8GB GDDR5是款用料不錯的產品,散熱採用雙風扇設計,且搭配零噪音設計,低負載或低溫時則可達到零噪音的境界;記憶體搭配T-FROCE NIGHT HAWK RGB DDR4-3200 16GB Kit,不僅效能表現優異,還有RGB發光可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可展現個人風格;SSD採用WD BLACK NVMe 500GB,擁有不錯的效能表現,且載入遊戲時間可更短,若存取大容量檔案也可大幅度縮短時間,讓整體電腦效能更上一層樓。

AMD Ryzen 5 2600X與Intel Core i5-9600K這兩款處理器的價格以原X屋的價格來看,兩款處理器價格相差NT$2100元

以效能角度來說AMD Ryzen 5 2600X在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且有些測試項目還有小贏Intel Core i5-9600K,轉檔測試則是擁有核心數較多的AMD Ryzen 5 2600X占上風!!遊戲實測則是伯仲之間,以CP值的角度AMD Ryzen 5 2600X擁有較高CP值,搭配價格不高的B450晶片組即可做處理器與記憶體超頻,讓整體效能表現更為優異,兩款處理器的差價還不少,玩家可利用這NT$2100元去更換更高頻率的記憶體、更換高一階的顯示卡/主機板或是升級高速的儲存裝置…等,又或者直接省下來讓荷包滿滿XDDD,經過這一連串的測試與PK賽,相信玩家們也了解到AMD Ryzen 5 2600X與Intel Core i5-9600K這兩款處理器的效能表現,想要省荷包又想要擁有強悍的多工處理效能,AMD Ryzen 5 2600X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以上資訊提供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


[心得] 相隔了一年後,今年2018雙11‧讓我們再度相遇XF台中網聚…之我終於抽中現場加碼獎了~

$
0
0
[title]前言[/title]

(上圖取自XF官網)

其實是因為這一次活動進場後時間稍微比較趕
加上今年是選舉年 所以跟暑假的台北網聚的內容來比較之下
這次會寫得相對簡單一些 敬請見諒...

老樣子,這次一樣在南山


XF台中網聚在此已經邁入第七年嚕
而且連兩年適逢雙11 帶給參與會員更多的福利與優惠~


這次一樣有VIP報到區分流機制 加快報到入場時間
雖然有點延誤了就是...


排隊準備報到嚕~




報到前一人先發一個這個
迎廣提供的iEar耳機掛架 可以吸在機殼上方便附掛耳機


報到之後會拿到一張抽獎單 以及 XF 2019正妹年曆


待會的主會場 先找個好位子嚕


本次獎品名錄(嗯,我是不太想搬機殼回家啦)


本次知識王可以帶走圖中這些


以及左邊這張X299 Taichi XE 共三樣
然後你相信這些全部都由一個女生獲得嗎...繼續看下去就知道


所以加起來全部可以拿到這些
耶 還有一個眾人都想要的ROG信仰抱枕~~


[page]

[title]廠商巡禮篇[/title]
如上所言
因為時間有限 能拍的時間比之前短很多
所以有多少就拍多少嚕


GALAX
帶來這次新的Geforce RTX2070/2080與2080Ti系列產品






LianLi聯力










圓剛AverMedia


3M 這次帶來的是獨家TwinAx技術的PCI-E延長線






NZXT






Crucial 美光












ZOTAC GAMING






TT Thermaltake 曜越


這次展出的重點產品 初音未來聯名鍵盤與滑鼠



據說這鍵盤待會要拿來抽的


Fractal Design




Seasonic


Western Digital


[page]

[title]結語[/title]

跟前面說的一樣 這次進場後時間有點趕 所以拍得不夠仔細
希望明年活動舉辦部分可以改進時間掌控這項...

不過XF站方這一次除了豐富的廠商活動與課程內容之外
在中場活動裡面實行了很多新的嘗試

包括說知識王改用電子式的玩法 以快問快答來呈現
取消往年紙本式的方式 看誰最後答錯最少 也比較好玩
最後得獎的是女生 也是歷年首次(也只錯一題)
讓人覺得驚訝連連 是否也在期待明年的活動了呢

然後站長宣布明年正妹活動部分會搬回北部場次舉行
對北部玩家來說也算是一個福利吧

徵文結束後這也代表今年度所有網聚系列活動即將告一段落
讓我們期待日後XF精彩活動再度舉辦,我們明年見!!

[心得] 高階產品線的處理器頂尖對決 Intel I7-8700 vs AMD R7 2700 各項應用與跑分大解析

$
0
0
前言

近期電腦零組件的高階CPU選擇方面,Intel與AMD兩家公司在同價位所能夠端出來的產品都具備很一定的競爭力。AMD自從去年推出第一代Ryzen 1000系列的時候,由於不錯的效能表現與售價和不鎖頻的銷售策略,使得甫推出就在市場上帶給了許多玩家一個震撼的消息。





在今年初AMD也將Ryzen第二代2000系列的產品送上了市場供消費者選擇,另外在主機板晶片組方面,也推出了400系列的新款晶片組,相較於300系列擁有更多的功能特色。並且兩者使用的AM4 Socket也是完全互相相容,原本就已經持有300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的玩家們可以直接沿用在2000系列的CPU上。



另外在產品線方面,Ryzen 2000 系列除了集成內建顯示功能的幾款Raven Ridge APU (R3 2200G 與 R5 2400G)以外,當然也有不包含內建顯示單元、主打高效能的Pinnacle Ridge系列的CPU。同樣與1代相同。全系列產品均不鎖定倍頻,玩家可以自由的超頻來釋放更多潛力。以及產品的命名方式也承襲一代。字尾有X的代表具備XFR 2 動態時脈擴展技術等等。另外在製程方面,Pinnacle Ridge也採用相較於上一代GlobalFoundries 14nm LPP來說更加先進的12nm FinFET LP(Leading Performace) 製程所生產。

另外為了應對更低階的市場,亦有在超頻上有所限制但價格更低的Athlon 200GE這樣的低價APU產品出現,為AMD這一代CPU增進更多更豐富的產品線。

當然Intel這裡也有帶來一些新品,例如今年四月左右上架的新款的八代酷睿CPU,代號:CoffeLake。製程方面採用了相較於前面7代的14nm+更加改善的14nm++,許多人都直接稱為咖啡湖。

另外也推出相對應的300晶片組,這款晶片組相較於前面比較大的差異基本上算是CNVi單元的有無,在CNVi方面,除了Z370與H310C因為算是"馬甲"(由前代產品改名)的關係,因此沒有支援。其餘的都是支援的。


至於CNVi相信是一般人以前比較沒見過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Intel在這一代的PCH中集成了WIFI MAC和藍芽的輔助RF(CRF)與MAC模組。
白話點說,在WIFI方面就如同以往Ethernet有線網路的的南橋搭配上主機板上那枚PHY晶片一樣,透過集成既有WIFI MAC層再搭配CNVio的無線網卡就能夠具備WIFI功能。
另外在藍芽方面則是具備MAC層與基帶數據機(Baseband Modem)的功能,因此用戶只要再額外配置上具備基帶濾波器(Baseband Filter),就能夠實現藍芽的功能。

在超頻的限制上維持Intel一貫的傳統,僅有K系列或是一些特殊型號能夠進行超倍頻的動作。另外在晶片組上,目前僅有Z、X系列的晶片組是能夠進行超頻的。


兩種平台的簡介

這次我們所拿到的兩邊的平台分別是AMD的R7 2700以及Intel的I7 8700。





首先我們先介紹AMD這組R7 2700的這個CPU,在晶片微架構方面。根據以下DieShot的圖片對比,可以看出同樣都是左右各一個CCX單元。另外每個CCX內部的構造也是幾乎一樣。

規格方面,基頻3.2GHz,官方預設Boost後最高可達4.1Ghz,TDP 65W,盒裝搭配Wraith Spire with RGB LED散熱器

另外最高階的R7當然就是所有的晶粒都解鎖,因此圖片中所看到的的8個核心的單元都是全部都能夠使用的。如果是R5或是R3等等的產品。就會根據良率等等的原因來遮屏部分的單元,以做出產品高低階的區隔。


另外也搭載XFR 2 Enhanced 以及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這兩項技術,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能夠根據主機板製造商所回報的VRD/VRM 供電設計參數來進一步針對自動超頻作出更多調整。因此選用供電越強悍的主機板,自動超頻的幅度理論上就能夠越高。這點也是Ryzen 第二代與400系列晶片組搭配才享有的功能。

Precision Boost 2.0技術

Precision Boost技術在第一代Ryzen CPU上就已經實現了,這功能主要是依據CPU核心使用數的多寡來調控時脈高低,如果應用程序僅占用1核心,致使其餘3核心的負載不高。這時候就可以針對那一顆核心的時脈進行增加,以達到最好的使用性能。若所有核心都被使用,則因為溫度、功耗等等方面的限制,將工作頻率切換成一般的情況。

在第一代的Precision Boost技術上,由於是依據執行續使用率來決定。因此時脈增減過程的落差比較大一些。而第二代的Precision Boost 2技術,則是還會依據 CPU 溫度、負載等因素來調整,這使得在時脈增減的曲線圖更加的平滑平緩,對於切換單多工處理的性能方面是有益處的。

接下來要介紹Intel的平台,這次所拿到的Intel I7-8700是屬於第八代CPU的範疇。並且採用了基於原本既有的14nm再進化的14nm++的製程。根據官方的說法,在功耗方面相比於原本的14nm製程均有20~23%的改善。

圖中是Intel的14nm、14nm+、14nm++。在NMOS與PMOS下的Drive Current(驅動電流)Lleakage Current(漏電流)的趨勢圖表。

另外另一張圖表則是以相同效能為橫軸,縱軸則是所需要的電力。同樣的,在14nm++下的表現是比14nm還要好的。

再來看看CPU架構,在核心方面同樣採用對稱的設計,兩邊四個共八個。另外中間也藉由從Sandy Bridge就開始有的ring interconnect環形互聯方式連接。



左邊則是SA單元,SA單元包含I/O、影像輸出、以及20條的PCI-E通道。右方則是intel HD內顯單元,在這顆I7-8700上共有24 個GPU EUs,另外內顯單元也包含多媒體解編碼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在CoffeeLake上。並不是如AMD Ryzen採用全部均8核心下去製作再藉由遮屏的方式作為產品分級。在6核與8核的lithography(光刻)的步驟上就已經決定了。

在針腳方面也有所改動,雖然同樣跟上一代都是1151的規格。但部分原先保留的Pin被改動成供電專用的VSS和VCC針腳。根據官方的要求是無法互相相容的。當然亦有不少自行修改BIOS獲得相容的方式,當然這樣的方式就不是官方所認可且保障運行穩定的。

上述資料來源:WikiChip 基於CC-BY-SA授權
https://en.wikichip.org/wiki/amd/microarchitectures/zen
https://en.wikichip.org/wiki/intel/microarchitectures/coffee_lake


CPU包裝與本體一覽



這次所拿到的是AMD R7 2700以及Intel I7-8700來進行測試。
在外盒設計上AMD方面,與第一代的Ryzen系列CPU算是幾乎一樣,都是以橘色與黑色的配置來呈現。另外Intel方面則是一改先前使用的以藍色為主的外盒包裝。改以採用紫色系為主的包裝。



同樣的兩邊在盒子右側可看見內部的處理器的實際樣子,而在盒子的上方貼有防拆封封條貼紙

CPU正背面一覽,AMD方面與第一代Ryzen相同,採用Socket AM4 1331Pin。

Intel方面則是採用同樣Socket FCLGA1151的,如同前述所言,部分針腳定義有做更改。



隨盒裝所附上的AMD Wraith Spire散熱器,採用銅底設計,並且是具備LED的款式,因此還有多附一條連接主機板RGB LED的線材。基本上應付TDP僅65W的R7 2700預設情況是足夠的。



Intel的盒裝裡面亦有附上散熱器,當然就是採用鋁底的。考慮到I7-8700為鎖定倍頻的設計。因此並不需要搭配可保留超頻空間的散熱器也是在合理範圍內。

其他測試設備,外包裝與配件一覽

這次測試除了前述提到的CPU之外。在主機板方面則是分別搭配華碩的B450M-K、B360M-K。由於R7 2700並沒有內顯,以及I7-8700的內顯主要也並非能夠應付高效能的遊戲。因此顯示卡方面這次搭配撼訊出廠的AMD RX580 RedDevil 8G來進行整機測試。另外,以下也將分別介紹具備NVMe的WD Black SSD與十銓的。


這次所選用的是華碩的B450M-K與B360M-K。基本上-K結尾的代號在華碩的主機板產品線規劃中算是比較入門的款式。因此在記憶體方面都只具備兩條插槽。另外供電能力也是較為一般。當然基本上一些該有的都不會缺少。甚至是USB 3.1 Gen2 10Gb/s都一應具備。


彩盒外包裝上以紫色與黑色為主題,印有產品型號以及右下角5X PROTECTION。另外背面則是印有主機板的I/O以及更多詳細的資料。

內部配件的部分,兩邊都是一樣。有1個M.2固定器、後擋板、驅動光碟、2條SATA 傳輸線、以及說明書(只有幾張紙張,其餘以QR CODE為內容)



主機板本體正面一覽,AMD的板子尺寸上比INTEL的大一些。畢竟也是受限於AMD的Keep Out Zone需要更多的面積。

背板I/O,兩張配置上完全相同,具備內顯輸出界面(1A/1D) ,以及兩個水藍色的USB插槽就是USB3.1 Gen2插槽。



在音效與網路方面,兩者都是採用ALC887與REALTEK 8111H這樣的配置,算是普通且常見的,USB3.1 GEN2也是都由P13EQX做為REDRIVER IC





在供電方面,AMD的B450M-K採用了ASP1106GGQW主控,4+2相供電,SOC方面為2H2L 2x 4C10B+2x 4C06B,CPU方面則是1H2L 1x 4C10B+2x4C06B,晶體廠牌為OnSemi





Intel的B360M-K則為ASP1401CTB主控,IA與GT供電分別為3+2相,IA方面採1H2L 1xSiRA14DP+2xSiRA12DP ,GT方面則是1H1L 1xSiRA14DP+1xSiRA12DP,晶體廠牌為通用半導體(Vishay)



另外各有一個M.2,都兼容PCI-E/NVMe與SATA界面



SATA數量的部分,B450M-K由於晶片組本身的配置,因此僅有四組原生。B360M-K則是有6組










另外記憶體則是選擇十銓 Night Hawk RGB 黑 D4-3200C16 8G*2,不僅具備原生的DDR4 3200速度,更具備RGB燈光效果


撼訊 AMD RX580 RedDevil 8G顯示卡介紹

正如同前述所提到,R5 2600並沒有內顯。並且為了遊戲平台的需要,這次在顯卡上我們選用由AMD AIB廠商憾訊所推出的RX580 RedDevil 8G顯示卡。近期受到挖礦市場大幅縮水、以及新製程新架構的顯卡可能要推出的緣故,目前架上的顯卡售價也迎來了一波跳水。以AMD來說,從RX570、580一直到Vega系列都有這樣的情形。


外盒正面,明顯的「DEVIL」字樣放置於中間並以深紅色標示。右下角標註GPU型號:RX580

背面則是介紹顯卡機能與特色,像是風扇與供電設計。以及相關規格



本體一覽,除了顯卡外,配件就是一張驅動光碟與Devil Club 使用者俱樂部邀請碼。

顯卡背面裝有強化背板,背板上印有五芒星圖案。另外上方有兩個可開關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調整燈光開關與BIOS在OC與SILENT模式切換

背面螺絲雖然有防拆貼紙,但為了讓各位讀者能夠了結其細節,這裡筆者還是拆開散熱器並分析用料給大家看。

PCB一覽,採用非公版的自有Layout, Extension power使用了 6+8 Pin的配置。

供電方面,採用6+1+1相供電。VCore方面在MOSFET的部分使用了英飛凌DrMOS系列的TDA88240,一顆就整合HS、LS與DRIVER。另外PWM主控則使用 IR 3567B。另外I/O供電則是使用ONSemi 4983NF + 4C10N MOSFET。

VRAM供電位於外接電源旁邊,採用1HS+2LS架構,分別為 ONsemi 4C10N、4C05N

散熱器方面採用全鍍鎳工藝,整體做工來說十分整齊精美。沒看到什麼明顯瑕疵,另外在VRAM與MOSFET的位置均貼有導熱膠。

卸除背板的PCB背面一覽


AMD R7 2700 vs I7 8700 CPU效能測試

測試配備一覽

AMD組
CPU: AMD R7 2700
RAM: 十銓 Night Hawk RGB 黑 D4-3200C16 8G*2 (跑D.O.C.P 3200)
MB:ASUS B450M-K
VGA:PowerColor RX580 8G RedDevil
SSD:WD SSD 500GB NVMe PCIe Gen3
PSU:Seasonic G-550
OS:Win10 x64 Pro 1809
MONITOR:DELL U3011
AC input:110V@60Hz
Cooler: AMD Wraith Max

Intel組
CPU: Intel I7-8700
RAM: 十銓 Night Hawk RGB 黑 D4-3200C16 8G*2 (跑2666)
MB: ASUS B360M-K
VGA:PowerColor RX580 8G RedDevil
SSD:WD SSD 500GB NVMe PCIe Gen3
PSU:Seasonic G-550
OS:Win10 x64 Pro 1809
MONITOR:DELL U3011
AC input:110V@60Hz

這次我們將AMD R7 2700與價位相近的競爭對手Intel I7 8700進行對比,以CPU零售價格來說,今天(2018/11/21) 台灣某通路的報價,AMD R7 2700方面大概是$9990。而在Intel I7 8700的部分則是$11900。但目前這也是兩邊這個價格帶與定位相對接近的產品。因此我們將兩者進行比較。並且由於AMD不鎖頻的特性,因此我們還會再將R7 2700超頻到4.1GHz進行另一個比較項目。畢竟這次在主機板方面僅使用B450M-K這種較為入門的主機板,因此我們僅使用較為一般的超頻設定。

AMD超頻設置,新版的Ryzen Master雖然目前只有英文。但是明確標出更多的參數,包括像是CCX1/2。我們直接將CPU全核心拉上4.1GHz。另外電壓也手動提升到1.45V。當然這樣子做溫度方面也會升高,因此玩家可能還需要購買夠好的散熱方案。當然基本上與對手的$2000的差價已經可以買到很不錯的塔型多熱導管散熱器了。

測試分數圖表如上,以下將挑選幾項較具指標性的測試結果進行比較與解說。

另外可能會有筆者詢問Pcmark10方面的測試為何從缺,這是因為Pcmark10最新版在Win10 1809下的渲染測試下會出現錯誤導致整個無法完成,官方是說將輸入法強制改為英數模式或許可以解決,但筆者仍然無法解決,因此考量到測試平台的一致性與基準性,這個分數就暫時從缺。


在CPU-Z Benchmark方面,單執行續雙方差距並不大,。但多執行緒方面無超頻下則是大勝31.78%。

兩個比較古老且僅支持單核心的Benchmark,SuperPi與CPUMARK99則確實是intel比較好些。當然這兩套軟體年紀都接近18歲了。除非軟體真的非常老舊,完全只吃重單一執行續效能這點才比較有參考價值。

WinRAR與7-ZIP壓縮軟體測試。整體的分數來說,WinRAR算是AMD弱勢的。但7-ZIP方面,AMD超頻後則還是扳回一城。

另外CineBench方面,單執行續模式INTEL勝過一些。多核心方面AMD相對比較占優勢

PCMARK的部分,在PCMark7方面,AMD這裡是勝出的。而PCMark8則是INTEL勝出。當然PCMark是整個平台的性能指標。在硬碟速度、顯示卡等等,都列入一定的比例記分。CPU並非唯一的計分項目。總之這個項目算是各有輸贏

x264與x265編碼的部分,這裡Intel組勝出的多一些

另外我們選擇一4K的影片以格式工廠進行同一個形式的輸出,並且評分為所經過的時間,越低越好。如最後一組

記憶體方面不同時脈的AIDA64測試圖表如上,AMD的平台最高直接開D.O.C.P 3200MHz,另外INTEL最高只能到2666,因此這個數據只有AMD平台的可以參考

另外顯示卡相關的測試如上方。基本上來說三組項目都是相近的。3Dmark部分有一個物理測試對於CPU方面可能稍微有一點影響而已。


遊戲測試

這次遊戲測試方面使用的顯示卡均為前述所提到的RX580那張。畢竟RX580 8G的效能算是很高的。另外在挖礦風氣降低的現在,RX580的價格也算是親民,對於遊戲玩家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次我們主要所比較的是Cpu間的差異,以下將分成三組:R7 2700全預設、R7 2700超頻4.1GHz,以及I7 8700預設的情況來作為對比。其中刺客教條奧德賽、FarCry5、虹彩六號都是用內建的Benchmark測試。

三組平台(R7 2700預設、R7 2700超頻4.1GHz、I7 8700)的測試結果表列於下





WD Black M.2 NVMe SSD介紹

這次在硬碟方面我們也選擇了WD Black 500G M.2 NVMe的SSD來做為主要的硬碟。WD在收購Sandisk之後,這意味著WD就擁有了Sandisk整套的快閃儲存設備的專利與製造技術、人才等等。因此WD所推出的SSD在品質方面絕對也是沒問題的。WD Black NVMe M.2 500G SSD在標示的讀寫速度方面最高分別為3400MB/s、2500MB/s,另外容量上提供250GB/500GB/1TB容量可以選擇。並搭載自家的控制器與顆粒。這裡我們也順便介紹一下這款SSD,並且也會與筆者之前某通路特價時所入手的KLEVV SSD NEO N500 480G進行比較,藉此證明縱使同樣是SSD,具備完整快取與走NVMe通道的SSD還是比起現在市場上跳水幅度較明顯價格較便宜,但是卻是一般SATA 6Gb/s與Dramless的來的好。


外包裝使用黑白的顏色搭配來呈現,正好呼應WD Black的配色。另外左下方可以看到最高讀取速度3400MB/s,以及容量為500G

外包裝後方可以看到WD Black M.2 SSD本體,以及一窺本體序號相關資訊。

本體的部分,正面搭載滿滿的元件,背面則是空的

內部方面,由於撕去貼紙可能導致保固失效,因此這裡的資料從網路上找來。
在主控晶片使用自製的Sandisk 20-82-007011。顆粒方面,使用兩顆Sandisk 05560 256GB,組成500GB容量,DRAM快取則是使用美光的D9TGQ,容量256M


WD Black M.2 NVMe SSD實際測試與比較

這次測試我們使用上述AMD的R7 2700平台進行

Crystal disk info的辨識結果

AS SSD Benchmark 總分4141分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的部分,在各壓縮比的資料方面,速度表現都算是平均

AS SSD copy benchmark

Crystal disk Mark一般模式(隨機)

Crystal disk Mark 0Fill模式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總分得到了4119.94。測試設定的環境為46% (Application)

PCMARK8 storage benchmark,5032分 存儲頻寬為475.08MB/S

另外我們選幾項以及一些遊戲的啟動時間,與KLEVV SSD NEO N500 480G做比較,比較表格與勝負如下

BF1方面為從伺服器瀏覽器按下去之後到選擇小隊的時間,PUBG、虹彩六號則是點開啟動到大廳的時間,為了盡量公平都選擇在相近的時間進行,並且藉由手機計時,這點供各位讀者參考。

AMD StoreMI測試



安裝完畢後,來這裡一步一步照著指示做。記得務必備份資料,避免意外

這裡有個可以將記憶體擷取2G過去使用的選項,看你的記憶體有多少而決定。

設定成功後再到裝置管理員確認,會有一個AMD T00 StoreMI的裝置出現

基本上來說,訓練到第二次,速度就會明顯增加了
圖片中是我將WD Black m.2 NVMe 500G與KLEVV NEO SSD N500 480G組合起來加速的結果

心得結論
這次的測試相信大家都看得很眼花,整體來說,這兩組平台上可以說是各有勝負。還是一如往常的樣子,AMD在多工方面是比較佔優勢的。而Intel則是單核心方面比較佔優勢。當然如果說是以遊戲方面為主要需求的角度了話。兩者所測出來的在遊戲方面的表現說真的還都是差沒多少的。這點筆者認為畢竟AMD的R7與Intel的I7,都已經是兩家中代表高效能的產品了。因此以遊戲對CPU的需求量來說,可能真的是並不是需要這麼多。因此,這兩家的CPU在遊戲上的表現都是很不錯的。

當然如果要說了話,AMD方面是不鎖定倍頻的。這樣的設計使得玩家還能夠再藉由購買更好的散熱器超頻上去。目前來說淘寶其實也是很便利的一個管道,大概折合台幣500元就可以買到一個很不錯且足夠應付這顆R7 2700耗電量的散熱器了。畢竟如同前面所說,AMD R7 2700與INTEL I7 8700這兩個CPU再價差上還是有著2000元左右的差距,若加上散熱器了話,AMD則還便宜了1500台幣。這樣的差距算是可以再多添購一顆480G的一般的SSD。還是有差的。

另外在未來升級方面,Intel如果還是比照以往,可能這一代300系列頂多就是到9系列。但是AMD則是承諾AM4腳位的壽命至少到2020年。因此如果考慮到未來升級不用更換主機板這一項,AMD算是相對有優勢的。

SSD方面這次選擇的是WD BLACK NVMe 500GB,效能表現方面確實比普通的SATA SSD好一些。若連續存取大容量檔案,具備NVMe介面的SSD可以說是更加地明顯的有優勢,如果有這方面需求的不仿可以考慮這樣的產品。

總之,相信大家也看了這麼多的測試項目,也知道兩者在效能表現上都是有很不錯的水平的。在AMD方面的一些額外的小優勢,如同前述所說,確保未來的升級與腳位相容性、可超頻來體驗更棒的效能與樂趣,使用400系列的晶片組免費使用StoreMI來加速整體系統等等。另外Intel則是有具備CPU內顯,雖然遊戲玩家具備高效能獨顯倒是沒啥差,不過也是聊勝於無。相信這篇文章能夠帶給各位一個不錯的組裝參考與選擇!

報告完畢,感謝收看

[心得] VEGA11、GT1030、UHD630三款入門GPU測試

$
0
0
之前一直對VEGA11的性能表示好奇
剛好這次XF活動借到了R5-2400G、i5-8400、GT1030等零件
這次就來對這三個入門的GPU做一些測試,因為借測時間剛好卡到出差
文章測試的項目可能較少,會以大宗使用體驗分享為主!

首先看一下這次測試的兩顆CPU的一些參數





R5-2400G算是中階CPU定位非常特別的一顆處理器
4核心8執行緒對於多工也是有一定處理能力
雖然命名為2開頭,但本質上是屬於Zen系列架構
其最大特色就是擁有性能非常強大的Vega 11內顯
不過PCIe Max Lanes數量只有12條,若搭配高階顯卡可能要注意頻寬問題。

AMD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5 2400G
MB:ROG STRIX X370-F GAMING
RAM:Team Night Hawk RGB 16G DDR4-3200(8G*2)
SSD:WD Black NVMe M.2 SSD 500G
POWER:LEADEX GOLD 750W

說明:
原本的PRIME B450M-K僅提供D-SUB與DVI-D視訊輸出
剛好家裡沒有這兩個介面的螢幕,故直接改用手上的X370-F進行測試
這次主要測試了預設跟超頻兩項,超頻設定為全核心4GHz



i5-8400為Intel在2017年底上市的中階CPU
實體6核心在使用上並不輸同等級4核心8執行緒的配置
加上市面上遊戲普遍對超線程優化並不是很好
在幾個月前可說是中階玩家首選的遊戲CPU
但經過一波漲價風波後,現在對比隔壁陣營同等級的R5-2600在性價比上顯得稍低一些。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8400
MB:TUF Z370-PRO GAMING
RAM:Team Night Hawk RGB 16G DDR4-3200(8G*2)
SSD:WD Black NVMe M.2 SSD 500G
POWER:LEADEX GOLD 750W

說明:
手上有Z370含系統的板子直接沿用
記憶體頻率使用2666MHz來模擬B360主機板的環境
其餘超頻設定皆不更動


SSD性能測試

這次拿到的是全新版本的WD Black NVMe 500G版本,雙平台都使用這條SSD測試
簡單測試一下讀寫能力還蠻猛的,使用NVM Express介面 PCIe 3.0X4通道
循序讀寫可達到 3,417 MB/s 與 2,591 MB/s 皆高於標示值
4K讀寫表現也不錯,46.73MB/s 與 203.1MB/s。






RAM性能測試

Team Night Hawk RGB 16G DDR4-3200(8G*2)
時序為CL16-18-18-38 算是市面上最常見的XMP設定檔
簡單用AIDA64記憶體效能測試一下效能
Ryzen 5 2400G超頻至3200MHz
讀取速度44744 MB/s
寫入速度44068 MB/s
複製效能40415 MB/s
記憶體延遲83.4ns。




i5-8400使用2666MHz
讀取速度38219 MB/s
寫入速度37834MB/s
複製效能33591MB/s
記憶體延遲59.3ns




可以看到AMD平台超頻之後記憶體的讀寫表現都獲得了提升
但礙於記憶體控制器的關係,延遲時間稍高

而Intel平台部分在非Z系列主機板當中則是無法進行超頻的,最高只能跑2666MHz
對於入門主機板來說,AMD在超頻這塊的可玩性更高了!


CPU性能測試

首先測試CineBench R15


在以Cinema 4D動畫製作軟體為基礎的跑分軟體CineBench R15中
i5-8400在多核心表現高於R5-2400G約11~15%,單核心差距則約8~15%


X264 FHD Benchmark測試轉檔能力


i5-8400表現高於R5-2400G約18~23%


接著測試了3DMark Fire Strike物理分數


這部分表示了CPU遊戲性能,i5-8400表現高於R5-2400G約4~5%
幾乎是在浮動值的誤差範圍內



遊戲測試

這裡測試了R5-2400G+VEGA11(內顯) & i5-8400+GT1030 & i5-8400+UHD630(內顯)三個組合的遊戲表現能力


首先測試了3DMark Fire Strike
R5-2400G+VEGA11分數領先i5-8400+GT1030約3%、
領先i5-8400+UHD630約309%

從理論性能可得知,VEGA11與GT1030性能非常接近
而與Intel的UHD630相比,VEGA11在內顯表現可說是非常亮眼


第一款測試的遊戲為PUBG
測試環境為1920*1080 特效全部開最低 地圖為4x4 Sanhok




測試結果


i5-8400+GT1030表現最佳,這邊推測是這款遊戲對記憶體頻率優化問題
在最低特效環境下平均FPS達到50.3算是勉強可玩的程度
而R5-2400G+VEGA11則約為31.3幀,以射擊遊戲來說這個表現不及格
i5-8400+UHD630則是14.3幀,完全無法玩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測試環境為1920*1080 特效開中 使用內建benchmark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


R5-2400G+VEGA11表現最佳,平均幀數達到64幀
i5-8400+GT1030表現也不錯,平均幀數達到61幀,但在爆炸場景有出現掉幀狀況
i5-8400+UHD630(內顯)仍然無法流暢運行,平均幀數約為20幀



極地戰嚎5
測試環境為1920*1080 特效開低 使用內建benchmark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


這款遊戲對VRAM要求較高,即使是開最低特效都需要2G以上的VRAM,
三個組合運行下來平均幀數都無法達到30以上
以射擊遊戲來說這些組合都不適合



刺客教條:起源
測試環境為1920*1080 特效開最低 使用內建benchmark進行測試




測試結果


R5-2400G+VEGA11與i5-8400+GT1030表現相當接近,平均幀約為30左右
而i5-8400+UHD630則是幾乎沒辦法運行,平均幀約為9



結論

R5-2400G有強大的內顯與不錯的多工能力,對於預算有考量的玩家來說CP值蠻高的
但由於VEGA11的顯示記憶體是與RAM共享,所以強烈建議使用雙通道記憶體
目前最主流憶體組合為8G*2,市價約為3000~6000不等,在低預算組裝上成本佔太高
若採用4G*2雖然可解決成本問題,但需犧牲日後擴充彈性且與內顯共享後,容量在日常使用上稍嫌不足
整體來說,筆者還是認為R5-2400G在性能與價格上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點,有自己獨佔的一塊市場。

i5-8400在這次測試中搭配了GT1030與UHD630
正常來說應該是不會有遊戲玩家這樣搭配,這顆CPU更適合搭配像是GTX1060或更高階的顯卡
Intel在去年把core系列處理器全部增加了兩顆實體核心,個人認為其中i5的級距受惠最大
實體6核心不管是單核還是多工表現已能應付絕大部分使用者日常需求
只可惜因為產能問題爆發全球漲價風波,不然在幾個月前這顆CPU的性價比是非常不錯!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不管是R5-2400G+VEGA11還是i5-8400+GT1030
這些組合遊玩最低特效的3A大作都還是有稍微困難的
但是拿來遊玩一些線上遊戲或小型遊戲都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 華擎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高速2.5G網路加持,電競效能一把罩

$
0
0




高速2.5G網路加持,電競效能一把罩
華擎ASRock有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產品線,除了太極之外,現在有多了一個新選擇Phantom Gaming系列,Phantom Gaming系列主打電競規格,適合電競玩家使用,這次要介紹『Z390 Phantom Gaming 6』,Z390 Phantom Gaming 6屬於中高階定位,CPU部分採用12相供電並搭配了超大電流的60A電感、Nichicon 12k 黑色電容與雙層堆疊 MOSFET,MOSFET有獨立大面積的散熱模組,外接傳輸介面擁有傳輸速率相當高的USB3.1 Gen2 Type-A與Type-C,音效搭載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支援600ohm耳機,搭配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5,在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DDR4,並可超頻至DDR4-4300MHz以上,M.2介面導入兩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PCIe x16提供三組插槽,三組皆導入金屬遮蓋,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採用Intel GbE網路卡與Realtek RTL8125AG 2.5G網路卡,支援 Phantom Gaming LAN軟體,提供相當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還預留了一組M.2 Wi-Fi網路卡擴充插槽,RGB LED控制支援可定址的addressable RGB控制與一般RGB控制插槽,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可搭配支援其他RGB LED產品同步控制,現在就來看擁有高速2.5G網路加持,電競效能一把罩的華擎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

包裝與配件
▼彩盒為全新設計,印有產品型號與特色

▼華擎ASRock Logo

▼產品型號:Z390 Phantom Gaming 6

▼HDMI認證Logo、支援AMD CrossFire與NVIDIA SLI、支援POLYCHROME SYNC RGB LED控制、採用Intel Z390晶片組、支援Intel 第9代Core系列處理器與Intel Optane技術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採用2.5G網路設計,提供高速穩定的網路環境

▼支援POLYCHROME SYNC RGB,提供兩組一般RGB控制與一組可定址RGB控制

▼音效支援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5

▼提供兩組Ultra M.2,提供一組22110 M.2全覆蓋式散熱片,讓SSD可以穩定工作不掉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

▼I/O標示與Z390 Phantom Gaming 6產品規格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明信片、ASRock貼紙、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4、SLI HB橋接器、I/O擋板與M.2固定螺絲*3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PCB與灰色做搭配,連PCH散熱片也有一整體的圖案搭配,整體質感相當不錯,I/O上方有一塊灰色飾板



▼I/O部分:PS/2、USB 3.1 Gen1 Type-A*4、USB 3.1 Gen 2 Type-A、USB 3.1 Gen 2 Type-C、DP、HDMI、D-SUB、GbE RJ-45、2.5G RJ-45與7.1聲道音訊輸出

▼CPU腳座,支援LGA1151處理器


▼CPU供電部分採用12相供電,搭配uPI uP9521P PWM控制器與雙層堆疊 MOSFET 7341EH並有獨立散熱片做散熱,背面有MOSFET DRIVER,CPU VCore供電為8+4 Pin,電容採用Nichcon 12K黑電容







▼記憶體擴充槽為4條

▼記憶體電源用料

▼Realtek RTD2168數位訊號轉D-SUB影像輸出

▼HDMI Level Shift晶片:ASMedia ASM1142K

▼網路晶片:Intel WGI219V

▼2.5G網路晶片:Realtek RTL8125AG

▼ASMedia ASM1543 USB3.1 Type-C偵測晶片


▼搭載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支援600ohm耳機,搭配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5




▼HYPER BCLK外部BCLK產生器晶片

▼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晶片

▼Pericom PI3EQX USB3.1 Redriver晶片
▼ASMedia ASM1074 USB3.0 Hub晶片

▼ASMedia ASM1061 PCIe轉SATA 6Gb/s晶片

▼NXP L04083B PCIe Gen3訊號切換晶片




▼兩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處理器下方那組僅支援到2280,另外兩組支援到22110,並提供了一組全覆蓋式散熱片


▼M.2 Wi-Fi無線網路卡擴充

▼前置Audio插Pin

▼兩組RGB LED控制與可定址addressable RGB LED插Pin

▼TPM模組插Pin

▼四組前置USB 2.0插Pin

▼前置面板插Pin

▼Debug指示燈號

▼電源與Reset開關

▼四組前置USB 3.0插Pin與前面板USB 3.1 Type-C接頭


▼SATA部分為八組SATA 6Gb/s

▼PCIe擴充槽一覽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Z390 PCH散熱片

▼Z390 PCH

▼Z390 PCH邊緣有多顆發光LED


BIOS設定簡單介紹
▼BIOS預設為Easy模式可看到整個主機板狀態總覽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


▼CPU超頻選項一覽



▼記憶體超頻選項一覽








▼可以直接查看記憶體內SPD資訊


▼進階頁面可設定各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NVMe裝置一覽


▼Thunderbolt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USB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安全性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系統總覽、RAID設定、RAID驅動安裝、Boot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Boot部分可以設定開機順序與其他開機選項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搭配i9-9900K效能測試(預設)

CPU:Intel i9-99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CL16-17-17-28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Super PI 1M:8.141s

▼CPU Mark:810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719sec 1024M-85.371sec

▼WinRAR:31310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57.5

▼x265 FHD Benchmark :43.4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68.9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6.43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rystalMark09


搭配i9-9900K效能測試(超頻)

CPU:Intel i9-9900K @ 5.0 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CL16-17-17-28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Super PI 1M:7.657s

▼CPU Mark:863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623sec 1024M-80.256sec

▼WinRAR:32167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61.6

▼x265 FHD Benchmark :44.6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71.33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7.26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rystalMark09


▼效能總表


POLYCHROME RGB工具軟體介紹

▼主機板發光區共有三處,分別為I/O飾板區、音效區與PCH區



▼軟體可分別針對不同區域做個別調整

▼標準12V RGB控制共提供7種模式可以選擇

▼還提供了可定址addressable RGB控制功能

▼模式部分除了原有的7種模式外,更提供了8種更酷炫的發光模式


2.5G網路卡效能測設

▼2.5G網路卡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個軟體網路封包優先順序



▼也可直接將某幾個軟體鎖定無法使用網路


▼可自定義軟體群組


▼可選擇是否開啟網站識別與PxHighPriority


▼透過iperf軟體測試可穩定於2.37Gbps速度傳輸工作


總結:
這次介紹的華擎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加入的電競元素2.5G網路卡,讓整體CP值與表現更為出色,Phantom Gaming系列主機板不僅保有紮實用料,且擁有不錯的超頻性能與穩定度,用料方面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讓產品整體效能與壽命大幅度提升,讓使用者更安心與放心,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支援600ohm耳機,搭配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5,在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讓音質表現相當出色,降低了許多雜音,讓整體音效更逼真且震撼力十足;擴充性部分提供兩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並提供了一組獨立散熱片,讓PCIe SSD可穩定工作,SATA接頭提供了八組,PCIe x16提供三組擴充槽,三組皆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效能表現方面搭配i9-9900K表現相當不錯,記憶體可跑DDR4-4000沒問題,BIOS調整部分設定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RGB LED控制已經變成許多主機板的標配,而且還有可定址的addressable RGB LED控制,可以展現更多酷炫的視覺效果,主機板部分有I/O飾板、音效與PCH發光三區,還提供兩組燈條擴充,可透過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還可以與主機板發光同步,Phantom Gaming這次最重要是加入了2.5G網路卡,且可透過軟體調整每一個軟體的網路封包權限,讓整體網路效能可以再次提升,整體來說功能相當齊全;保固部分原廠提供四年保固(第一年免費換新服務),並且有免費到府收送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目前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並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換新);想找一款擁有電競元素十足的Z390主機板,相信華擎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是不錯的好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ROG Ryujin 240龍神一體式水冷-信仰降臨誰與爭鋒

$
0
0




信仰降臨誰與爭鋒
ROG信仰系列產品越來越多樣化,這次連散熱器產品也推出了!!不過直接是水冷產品就是了,這次推出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共有兩款,分別為『Ryujin』與『Ryuo』,Ryujin(龍神)有240mm與360mm,Ryuo(龍王)則有120mm與240mm,全系列最大亮點就是擁有1.77吋全彩OLED螢幕,可即時顯示系統狀態,也可個人化標誌或動畫,完美展現個人風格,這次先介紹Ryujin(龍神) 240mm,水冷頭部分採用純銅導熱底座,冷頭護蓋上擁有NCVM電鍍處理,還有可定址RGB發光,最重要的是1.77吋全彩OLED螢幕,冷頭與護蓋中間擁有60mm風扇設計,可降低CPU周圍VRM與M.2溫度,水管部分採用強化橡膠套管,提供絕佳的產品壽命與品質,風扇部分採用貓頭鷹(Noctua)iPPC風扇,提供相當優異的散熱效果,發光可透過LiveDash軟體做調整,還可個人化1.77吋全彩OLED螢幕畫面,並支援AURA Sync,平台部分支援目前主流Intel(支援LGA115X/1366/LGA2011/LGA2011-V3/LGA 2066)與AMD(AM4/TR4)平台,馬上就來看ROG Ryujin 240龍神一體式水冷酷炫與優異的效能表現啦!!

ROG Ryujin 240龍神一體式水冷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與標示搭載貓頭鷹(Noctua)風扇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型號Ryujin 240


▼包裝前側為ROG信仰Logo


▼配件:產品安裝說明書、各平台扣具與固定螺絲



▼採用貓頭鷹(Noctua)iPPC風扇,四周有防震膠墊設計,接頭為4pin PWM控制




▼Ryujin 240一覽,水冷頭造型相當吸睛也相當有質感


▼水冷排各角度一覽,一側為水冷液體交換管線,水管部分採用強化橡膠套管,提供絕佳的產品壽命與品質




▼水冷頭一覽,擁有NCVM電鍍處理與可定址RGB發光,還有1.77吋全彩OLED螢幕,側邊有造型進風口設計





▼接頭部分泵浦電源為4pin接頭,有兩組風扇電源與一組USB接頭,電源輸入為SATA電源接頭設計





▼CPU接觸面採用純銅導熱底座,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


▼打開水冷頭護蓋後一覽


▼ROG字樣


▼60mm風扇


▼裝上風扇後一覽


LIVEDASH與發光展示

▼OLED預設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cjC3FM8Oc

▼OLED可設定為系統狀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Ybh0b9KlI

▼OLED可自定圖片或GIF動畫



▼OLED可設定Banner,文字部分可自行輸入(限英文)



▼RGB發光設定,共有六種模式可選擇



▼RGB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rTExvjMhU

搭配Intel Core i9-9900K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9900K
Cooler: ROG Ryujin 240
MB: ROG MAXIMUS XI HERO(Wi-F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 Disable),測試環境室溫約25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30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66~83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3度,平均溫度約69度


▼CPU 8顆Core溫度記錄,待機28~30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58~82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2度,平均溫度約63~67度









搭配Intel Core i9-9900K超頻5.0GHz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9900K @ 5.0GHz
Cooler: ROG Ryujin 240
MB: ROG MAXIMUS XI HERO(Wi-F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 Disable),測試環境室溫約25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燒機過程無降頻)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37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72~89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9度,平均溫度約74度


▼CPU 8顆Core溫度記錄,待機34~36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63~89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9度,平均溫度約68~72度









總結
這次介紹的ROG Ryujin 240龍神一體式水冷表現相當不錯,效能部分水冷頭採用純銅導熱底座,提供相當不錯的導熱效果,風扇搭配貓頭鷹(Noctua)iPPC風扇,不僅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且相當安靜,在搭配Intel Core i9-9900K預設環境中測試最高溫度為83度,平均溫度僅69度,表現相當優異且幾乎是聽不到噪音;超頻至5.0GHz後表現依然相當出色,雖然最高溫度來到89度,不過平均溫度可穩定壓制在74度,展現出相當優異的壓制能力,風扇依然相當安靜,一整個就是靜冷!! Ryujin龍神還考慮到了使用水冷後VRM溫度會較高,水冷頭內建60mm風扇,可有效降低VRM與M.2溫度;Ryujin龍神最大的亮點還是水冷頭上的OLED,可以透過LIVEDASH軟體自訂圖片與GIF動畫,也可製作ROG Banner,水冷頭上還有RGB發光,同樣可透過LIVEDASH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若有其他支援AURA Sync產品也可透過軟體做發光同步,讓玩家可以完全展現個人風格;想找一款散熱表現優異且擁有酷炫的OLED螢幕與RGB發光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相信ROG Ryujin 240龍神一體式水冷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艾維克EVGA 500 BV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五年保固,高CP值新選擇

$
0
0





五年保固,高CP值新選擇
北美第一電競潮牌艾維克EVGA這品牌相信玩家們一定不陌生,目前電源供應器產品開始由立光科技全台經銷,所以未來要購買到艾維克EVGA的電源供應器就更為方便,這次要先介紹艾維克EVGA BV系列電源供應器,BV系列產品有450W與500W兩款可選擇,皆通過80PLUS銅牌認證,符合最新ATX12V標準,內部結構3.3V採用DC to DC設計,提供不錯的電壓輸出,12V採用單路設計,散熱部分採用120mm風扇,提供低噪音與優異的散熱效果,線材採用扁黑線與編織網線兩種設計,方便玩家整線與維持機殼內部美觀,保護擁有OVP、UVP、OCP、OPP、OTP與SCP,全方位的保護讓玩家可以安心使用,現在就來看艾維克EVGA 500 BV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帶來的表現啦。

外箱、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保固與通過80PLUS銅牌認證

▼背面標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與線材標示,下方還有各電源輸出功率標示

▼側面標示電源轉換效率曲線

▼另一側標示中文產品特色、線材配置與各電源電源輸出功率

▼頂部標示EVGA Logo

▼配件:產品說明書、保固書、固定螺絲與電源線


▼本體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與序號

▼側面標示各電源電源輸出功率


▼散熱部分採用120mm 低噪音風扇,提供低噪音與優異的散熱表現

▼前方配置為標準的電源開關與電源輸入

▼線材提供主機板供電20+4pin、VCore 4+4pin、PCIe 6+2pin*2、SATA電源*4、大四pin*3與軟碟機電源





燒機測試

CPU:Intel i9-99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VGA:msi GTX980 4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閒置時功率約76.27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493.59瓦


▼3.3V表現,待機約3.5V,測試過程約3.49V,平均電壓落在3.49V左右


▼5V表現,待機約5.11V,測試過程為5.16~5.24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5.21 V左右


▼12表現,待機約12.23V,測試過程約11.81~12V之間跳動,平均電壓落在11.92V左右


總結:
艾維克EVGA 500 BV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表現不錯,測試過程中各電壓輸出表現都相當有水準,提供優異的電壓輸出品質,更可讓硬體擁有更好的使用壽命,在i9-9900K與GTX980的全速負載下還是有相當出色12V電壓輸出表現,測試過程中電源供應器外殼幾乎室溫相近,不過因為拉載功率接近500瓦,風扇噪音會稍微有點風切聲,散熱部分採用120mm低噪音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表現;線材部分接頭充足,不論要安裝各種裝置一定相當夠用,線材長度也相當足夠,幾乎是不會發生長度不足的情形,採用扁黑線與編織網線設計,讓使用者整理線材更加方便;保固方面原廠提供五年保固,讓使用者可以安心與放心使用,值得一提的是12/31前線上登錄活動,五年保固再加送兩年保固,共七年保固,價格部分目前500 BV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網路通路價格為NT$1790元,價格相當親民,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不錯輸出電壓表現的銅牌電源供應器,相信艾維克EVGA 500 BV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夢想盒子Dream TV TREND機皇電視盒-搭載DreamOS 2.0系統,體驗再升級

$
0
0



搭載DreamOS 2.0系統,體驗再升級
平板聯誼社推出了相當多款電視盒產品,在穩定度上也不錯,近期又再度推出機皇電視盒產品,『Dream TV TREND』,這次最主要搭載了DreamOS 2.0系統,還可以搭配2.4G語音遙控器,Android作業系統維持7.1版,操作介面更為人性化,與智慧電視操作類似,同樣提供了OTA(Over-The-Air)升級系統,只要連上網路即可做系統升級,且資料可完整保留,是個相當方便的系統升級方式,硬體部分採用Amlogic S912 Octa core ARM Cortex-A53八核心處理器搭配2GB記憶體,ROM為16GB,HDMI輸出支援4K高畫質輸出,WiFi部分支援2.4G與5G,還有藍牙4.0,USB部分提供四組USB2.0連接埠,並內建SD讀卡機,整體硬體規格相當強悍;軟體提供三大類項目直播、電影與其他多媒體,電視直播部分除了台灣電視以外還包含日韓頻道、越南頻道、中國頻道與港澳頻道,共提供將近600台的節目,App部分內含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讓應用更加廣泛,電視盒價格為NT$4500元,目前提供內建的Dream TV App軟體是終身免費,馬上就來看夢想盒子Dream TV TREND機皇電視盒。

夢想盒子Dream TV TREND機皇電視盒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簡約,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


▼產品型號為Dream TV Trend


▼產品特色與Dream TV Logo


▼Dream TV Trend外型


▼採用Amlogic S912 Octa core ARM Cortex-A53八核心處理器搭配2GB記憶體


▼包裝背面標示NCC認證與各國安規認證


▼前方標示產品特色


▼後方標示產品型號


▼側面標示支援4K UHD顯示輸出


▼說明書、電源變壓器與HDMI線



▼變壓器為5V/2A規格,也就是說只耗電10W,相當省電!!


▼記憶遙控器正反面一覽,背面說明學習功能,在操作與反應上都相當不錯





▼語音遙控器一覽,可透過講話方式操作電視盒!!





▼Dream TV Trend本體一覽,本體非常小台與輕巧,中間印有Dream TV Logo,外型也相當有質感


▼前方一覽,有時間顯示功能


▼左側一覽


▼右側IO為SD讀卡機與三組USB2.0連接埠


▼後方IO為有線網路、HDMI、電源輸入、AV訊號輸出與音源光纖輸出


▼底部有防滑設計並開有散熱孔,產品為台灣製造


Dream TV BOX COMMEMORATE硬體接線說明

▼使用情境一(當顯示裝置有HDMI時):直接將Dream TV Trend經由HDMI延長線安裝至液晶電視或是液晶螢幕,即可開始使用智慧電視所擁有的功能,USB部分提供四組可使用,可安裝USB鍵盤滑鼠、隨身碟與隨身硬碟,還有SD讀卡機可使用,網路部分可經由有線網路(RJ45)或無線WiFi連線


▼使用情境二(當顯示裝置無HDMI時):這時必須找一台HDMI轉D-SUB或是色差端子的機器,將HDMI內的訊源與音源分開輸出,如下圖所示,該機器可將訊源轉成D-SUB(CRT)或是色差端子,音源部分為RCA Jack輸出,音源可使用RCA Jack轉3.5mm輸入至液晶電視或是液晶螢幕,這樣的組合也可開始使用智慧電視所擁有的功能,USB部分提供四組可使用,可安裝USB鍵盤滑鼠、隨身碟與隨身硬碟,還有SD讀卡機可使用,網路部分可經由有線網路(RJ45)或無線WiFi連線


Dream TV Trend介面介紹

▼首頁與智慧電視介面類似,還有App、檔案總管、遊戲大廳、影視大全、家庭娛樂與系統設定


▼右上角的地球可直接開啟Chrome瀏覽器上網


▼客服圖示點選後可看到各種聯絡方式


▼所有內建App一覽



▼檔案總管一覽


▼遊戲大廳可以自行再新增常用的App


▼影視大全可以自行再新增常用的App


▼家庭娛樂可以自行再新增常用的App


▼設定部分畫面相當人性化



▼其他設定部分可做更細項設定




▼關於部分可以看到Dream TV Trend相關系統資訊,Android版本目前為7.1.2


▼點選系統更新可進入OTA更新


▼Dream TV Trend含有廣告機功能,有需要此功能可與官方直接聯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x1w41prH0

▼電視直播部分有台灣頻道(第四台)、港澳頻道、中國頻道、國際頻道、越南頻道與日韓頻道….等





















▼台灣頻道(第四台)換台展示,換台速度比以前更快,現在差不多1~3秒內即可換台完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Cn3zc3WGY
▼遊戲大廳內有許多款主流遊戲並有遊戲分類,使用者可依照喜好與分類挑選遊戲


▼千尋App內有電影、電視劇、兒童、動漫…等各種分類可以觀看







▼變身KTV唱歌也沒問題!!





▼應用商店內有推薦的軟體、追劇軟體、娛樂軟體、其他好用的軟體與已安裝軟體管理,使用者可針對喜好或常用的軟體做安裝







▼夢想影城內有各國戲劇、電影、綜藝節目與動漫,追劇娛樂樣樣行














▼夢想影城有搜尋功能,除了英文輸入法外還有注音輸入法!!




▼Google Play可安裝常用的軟體,達成更多應用


▼Miracast可做Android手機畫面鏡像,若要用Airplay則可以用內建的AirPin軟體


▼Android手機可透過鏡像畫面至Dream TV Trend內,可直接透過大螢幕看影片、聽音樂、玩遊戲…等應用





▼APK pure內有各式軟體、遊戲與應用程式,除了Goolgle Play可以下載軟體外,APK pure是一套免費可下載APP的軟體,並提供APP更新服務





▼CPU-Z




▼GFX Benchmark



▼安兔兔跑分


▼Geekbench


手機綁定也能隨身看

目前這功能還在測試中,算是嘗鮮使用測試,未來平板聯誼社針對Dream TV會提供一個電視盒可綁定一台手機,手機上安裝App後即可隨身看第四台與追劇!!

▼App內同樣提供相當多分類讓使用者可以快速選擇












▼直播所有電台一覽,超級無敵豐富!!






















▼可一邊預覽一邊換台



▼全螢幕模式下也可換台


▼直播畫面一覽



總結:
夢想盒子Dream TV TREND機皇電視盒更新了作業系統還提供了語音遙控器,讓操作更加順暢與方便,Dream TV App同樣為這次訊源為單一訊源且提供穩定收訊,電視直播相當順暢,且節目多到看不完,有各國節目直播,一機即可滿足啊!!!內建的App有非常多的電影、戲劇、動畫….等;硬體部分更新至八核心處理器,要做各種應用相當足夠且綽綽有餘,IO部分相當齊全,還有光纖音效輸出,安裝又方便,連接幾條線即可使用,軟體設定與操作相當容易,跟智慧電視一樣,還可以做出相當多的應用,像是最基本的上網看資料與瀏覽網頁或是播放音樂、電影(支援H.265格式)、戲劇…等,要播放高清影片檔也不是問題,還可以安裝適合的App做其他更深入的應用,這次內建了軟體可支援手機畫面鏡像,還有超方便好用的APK pure,可以安裝更多軟體達到方便的應用,硬體方面四組USB2.0介面可同時安裝USB裝置操作與應用,還內建SD讀卡機,影像採用HDMI輸出(支援4K解析度),網路除了可使用內建的RJ-45與802.11ac無線網路卡連線,整體來說是款硬體規格不錯且應用層面又相當廣泛的電視盒;比較令人雀躍的是未來會提供手機綁定App,讓使用者可以綁定一台手機可以隨身看電視與戲劇,這個服務真的是超級無敵棒!!!目前價格為NT$4500元,Dream TV App終身免費,想要找一台訊號穩定且硬體強悍的機皇電視盒,相信夢想盒子Dream TV TREND機皇電視盒是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ROG Ryuo 240龍王一體式水冷-客製化OLED螢幕,酷炫效能兼具

$
0
0




客製化OLED螢幕,酷炫效能兼具
之前介紹了Ryujin龍王一體式水冷,留下不錯的好印象,這次要再介紹他的小老弟Ryuo龍王一體式水冷,Ryuo(龍王)有120mm與240mm,兩款皆擁有1.77吋全彩OLED螢幕,可即時顯示系統狀態,也可個人化標誌或動畫,完美展現個人風格,水冷頭部分採用純銅導熱底座,發光為可編成RGB,並搭配高質感鋁製護蓋,水管部分採用CM橡膠套管,提供絕佳的產品壽命與品質,風扇採用獨家ROG 120mm風扇,提供相當優異的散熱效果,發光可透過LiveDash軟體做調整,還可個人化1.77吋全彩OLED螢幕畫面,並支援AURA Sync,平台部分支援目前主流Intel(支援LGA115X/1366/LGA2011/LGA2011-V3/LGA 2066)與AMD(AM4/TR4)平台,馬上就來看ROG Ryuo 240龍王一體式水冷的效能表現啦!!

ROG Ryuo 240龍王一體式水冷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型號Ryuo 240


▼包裝前側為ROG信仰Logo


▼配件:產品安裝說明書、各平台扣具、固定螺絲與USB連接線



▼採用獨家ROG 120mm風扇,側面有造型設計,接頭為4pin PWM控制




▼Ryuo 240一覽,水冷頭造型相當吸睛也相當有質感


▼水冷排各角度一覽,一側為水冷液體交換管線,水管部分採用CM橡膠套管,提供絕佳的產品壽命與品質




▼水冷頭一覽,上方有1.77吋全彩OLED螢幕,側邊採用鋁製材質設計,並有一個micro USB控制接頭





▼接頭部分泵浦電源為4pin接頭,有兩組風扇電源,電源輸入為SATA電源接頭設計




▼CPU接觸面採用純銅導熱底座,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


▼裝上風扇後一覽


LIVEDASH與發光展示

▼OLED預設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jhfNnZrW8

▼OLED可設定為系統狀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HcUAvYO9A

▼OLED可自定圖片或GIF動畫



▼OLED可設定Banner,文字部分可自行輸入(限英文)



▼RGB發光設定,共有六種模式可選擇



▼RGB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BRIGbqgyQ

搭配Intel Core i9-9900K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9900K
Cooler: ROG Ryuo 240
MB: ROG MAXIMUS XI HERO(Wi-F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 Disable),測試環境室溫約21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29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59~77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77度,平均溫度約63.5度


▼CPU 8顆Core溫度記錄,待機26~27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54~78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78度,平均溫度約58~62度









搭配Intel Core i9-9900K超頻5.0GHz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9900K @ 5.0GHz
Cooler: ROG Ryuo 240
MB: ROG MAXIMUS XI HERO(Wi-F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 Disable),測試環境室溫約21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燒機過程無降頻)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40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74~95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96度,平均溫度約76度


▼CPU 8顆Core溫度記錄,待機38~39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67~97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97度,平均溫度約69~76度









總結
之前介紹過ROG Ryujin 240龍神一體式水冷留下不錯的好印象,這次介紹他的小老弟ROG Ryuo 240龍王一體式水冷表現依然出色,水冷頭採用純銅導熱底座,提供相當不錯的導熱效果,風扇搭配獨家ROG 120mm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與低噪音特性,搭配Intel Core i9-9900K預設環境中測試最高溫度為78度,平均溫度僅63.5度,表現相當優異且幾乎是聽不到噪音;超頻至5.0GHz後表現依然相當出色,雖然最高溫度來到97度,不過平均溫度可穩定壓制在76度,展現不錯的壓制能力,風扇依然安靜無聲;Ryuo龍王最大亮點同樣是水冷頭上的OLED,可以透過LIVEDASH軟體自訂圖片與GIF動畫,也可製作ROG Banner,水冷頭上還有RGB發光環,同樣可透過LIVEDASH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若有其他支援AURA Sync產品可透過軟體做發光同步,讓玩家可以完全展現個人風格;想找一款擁有ROG信仰與酷炫OLED螢幕的RGB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相信ROG Ryuo 240龍王一體式水冷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艾維克EVGA 650 N1電源供應器-搶攻物超所值寶座

$
0
0




搶攻物超所值寶座
電源供應器百百種,入門產品更是多到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在挑選上更是要做足功課才能挑到最適合的產品,這次要介紹由北美第一電競潮牌艾維克EVGA推出的入門款N1系列產品,N1系列產品有400W、550W與650W三款可選擇,符合最新ATX12V標準,內部結構12V採用單路設計,安裝多顯卡也不用擔心,散熱部分採用120mm風扇,提供低噪音與優異的散熱效果,線材採用全編織網線設計,方便玩家整線與維持機殼內部美觀,保護部分450W擁有OVP、OPP與SCP,550W與650W除了前面的三大保戶外,還多了OCP與OTP,保護算是相當齊全完善,讓玩家可以安心使用,保固由立光科技提供與全台經銷,現在就來看艾維克EVGA 650 N1電源供應器帶來的表現啦。

外箱、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保固

▼背面標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與線材標示,下方還有各電源輸出功率標示

▼側面標示EVGA Logo

▼另一側標示中文產品特色、線材配置與各電源電源輸出功率

▼頂部標示EVGA Logo

▼底部標示電源為650W

▼配件:產品說明書、保固書、固定螺絲與電源線


▼本體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與序號

▼側面標示各電源電源輸出功率


▼散熱部分採用120mm 低噪音風扇,提供低噪音與優異的散熱表現

▼前方配置為標準的電源開關與電源輸入

▼線材提供主機板供電20+4pin、VCore 4+4pin、PCIe 6+2pin*2、SATA電源*6、大四pin*3與軟碟機電源





燒機測試

CPU:Intel i9-99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VGA:msi GTX980 4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閒置時功率約99.25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545.52瓦


▼3.3V表現,待機約3.49V,測試過程穩定在3.49V


▼5V表現,待機約5.06V,測試過程為5.06~5.12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5.075 V左右


▼12表現,待機約12.3V,測試過程約11.98~12V之間跳動,平均電壓落在11.99V左右


總結:
艾維克EVGA 650 N1電源供應器雖然是入門產品,但表現擁有不錯的水準,測試過程中各電壓輸出表現都相當有水準,最猛的是3.3V從頭到尾都沒有跳動!!其他電壓壓降也都是在安全範圍內,提供優異的電壓輸出品質,更可讓硬體擁有更好的使用壽命,在i9-9900K超頻5GHz與GTX980的全速負載下還是有相當出色12V電壓輸出表現,壓降僅0.32V左右,測試過程中電源供應器外殼幾乎室溫相近,且風扇噪音相當低,散熱部分採用120mm低噪音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表現;線材部分接頭充足,不論要安裝各種裝置一定相當夠用,線材長度也相當足夠,幾乎是不會發生長度不足的情形,採用編織網線設計,讓使用者整理線材更加方便;保固方面原廠提供三年保固,讓使用者可以安心與放心使用,值得一提的是12/31前線上登錄活動,三年保固再加送一年保固,共四年保固,五年保固產品則是再加送兩年,共七年保固,還有到府收送服務喔!!,價格部分網路通路400W為NT$990元、550W為NT$1390元、650W為NT$1590元,這價格真的是物超所值,想找一款物超所值的入門電源供應器,相信艾維克EVGA 650 N1電源供應器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香港将军澳机房,深港国际专线,香港VPS,全新打水服务器,大陆新IP!

$
0
0

香港TM机房,全10G的网络覆盖中国电信(CT/CN2),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还有PCCW, Telia, Pacnet, Telstra等等,一等的全球网络覆盖。

为各类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器,为客户提供五星级式售后,免费重装系统,重启,系统测试,维护等!!

通过整合中国大陆、香港及海外互联网网络资源,给客户提供真正的钻石级互联网服务。

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免费测试体验!国内+国际优化线路带宽!10M大带宽独享。

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多线BGP数据中心连接全球各地,并且能够处理最复杂苛刻的运算要求。

香港TM机房采用国际混合BGP线路,针对国内通过CN2直连中国电信,国际方面采用PCCW线路。

香港TM机房采用全新主流硬件设备,提供99.99%在线保障。

香港TM机房通过整合中国大陆、香港及海外互联网网络资源,给客户提供真正的互联网基础接入的全面解决方案。

香港电信线路硬防-机房接入超过200G电信线路(攻击时不饶线路)。

欢迎联系QQ:1362979138 微信:632521792 skype:+8617688738663 电话:17688738663 房s


[分享] COUGAR RGB LED STRIP & VORTEX RGB HPB120-升級無線控制RGB酷炫發光好選擇

$
0
0




升級無線控制RGB酷炫發光好選擇
現在許多新推出的電腦產品幾乎RGB都是標配,但許多玩家不一定要追求最新的硬體產品,可透過升級來達到RGB發光需求,這次要介紹由COUGAR推出的『RGB LED STRIP』與『VORTEX RGB HPB120』,RGB LED STRIP內含兩條15顆LED組成的燈條,可搭配自家的Core Box系列燈光控制盒,也可連接主機板5V addressable RGB接頭同步所有RGB發光產品,燈條背面採用磁吸設計,方便玩家移動安裝位置;VORTEX RGB HPB120內含三顆VORTEX RGB HPB 120風扇與Core Box控制器,VORTEX RGB HPB 120風扇採用液壓軸承設計,最高轉速為1500轉,風量為43.54CFM,最大噪音為26dBA,RGB發光由18顆LED組成,發光控制可連接至Core Box控制器,Core Box 控制器可支援八顆RGB風扇與四組LED燈條,並可透過遙控器無線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內建14種發光模式,提供酷炫且吸睛的視覺效果,也可直接安裝於主機板上的5V addressable RGB接頭同步所有RGB發光產品,馬上就來看COUGAR RGB LED STRIP & VORTEX RGB HPB120啦

COUGAR RGB LED STRIP & VORTEX RGB HPB120外觀與配件

▼RGB LED STRIP外包裝標示型號與外觀


▼COUGAR Logo


▼RGB發光


▼產品型號為RGB LED STRIP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多國語言產品說明




▼產品規格標示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與COUGAR Logo



▼配件:產品說明書與RGB轉接線材,可直接連接5V RGB接頭


▼燈條一覽



▼VORTEX RGB HPB120包裝標示        產品型號與外觀


▼COUGAR Logo


▼RGB發光


▼產品外型


▼產品型號為VORTEX RGB HPB120,並標示包裝內容物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多國語言產品說明


▼內含三顆VORTEX RGB HPB 120風扇


▼內含控制器與無線遙控


▼多國語言產品說明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與COUGAR Logo



▼配件:產品說明書、RGB轉接線、風扇電源線、固定螺絲、控制器與遙控器



▼控制器一覽,共可安裝八顆風扇與四條燈條,背面有磁吸式設計,方便固定與安裝






▼遙控器一覽,可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



▼三顆VORTEX RGB HPB 120風扇一覽


▼VORTEX RGB HPB 120風扇正反面一覽


▼風扇為4pin PWM控制,RGB接頭為直接裝控制器上,若要安裝於主機板則必須使用配件中的轉接線


▼風扇側面一覽


▼鎖點上方有類卡夢紋路處理,質感還不錯,後方有防震膠墊設計



▼風扇中間有COUGAR Logo


▼扇葉上採用特殊處理


▼專利扇框設計可集中氣流


實際安裝上機

▼燈條擁有背膠與磁吸設計,安裝非常方便


▼本次升級安裝於前面板


▼Auto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6XeoBN1iU

▼顏色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3z7VMpZx_8

▼模式手動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OJxOq5vDIw

▼亮度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8J9HHbh88
▼運行方向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bthWM-7xSo

總結
這次介紹的COUGAR RGB LED STRIP & VORTEX RGB HPB120是個不錯的升級組合,就算主機板沒有支援RGB發光也能升級燈條與發光風扇,VORTEX RGB HPB120搭配控制盒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的發光,提供各種不同酷炫的RGB視覺效果,控制盒最多可支援八顆風扇與四組燈條,且可以透過無線遙控方式做快速調整,不用透過電腦即可調整喔!!真的超級方便,RGB LED STRIP可以採用背膠或是磁吸方式固定,可以每天隨著心情更換燈條位置,拆裝方便且容易,升級RGB發光真的不再是困難事;想找可以輕鬆升級RGB發光的燈條與風扇組,相信COUGAR RGB LED STRIP & VORTEX RGB HPB120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科賦KLEVV CRAS X RGB DDR4電競記憶體-酷炫RGB水晶寶石造型設計,視覺效果再升級

$
0
0




酷炫RGB水晶寶石造型設計,視覺效果再升級
科賦KLEVV的電競記憶體在外型與質感上都下了不少功夫,這次要介紹近期推出的新款RGB電競記憶體『CRAS X RGB DDR4』,CRAS X RGB DDR4承襲了CRAS系列的精緻與優雅兩大元素,搭配水晶寶石造型導光條,讓RGB發光從不同角度多元散射,視覺效果更為吸睛,規格部分有DDR4-3200(CL16)與DDR4-3466(CL17),容量則是8GBx2與16GBx2雙通道包裝,RGB調色部分支援四大主機板廠華碩ASUS Aura Sync、技嘉Gigabyte RGB Fusion、微星MSI Mystic Light與華擎ASRock Polychrome RGB軟體,並可透過軟體與其他產品做發光同步,若不支援的主機板則會呈現彩虹七彩流動光效,效能部分開啟XMP參數後效能優異,讓使用者輕鬆獲得超頻至最高頻率的效能,CRAS X RGB DDR4電競記憶體相容於最新的Intel平台、AMD Ryzen與THREADRIPPER平台,提供優異的相容性,馬上就來看看擁有酷炫RGB水晶寶石造型設計的科賦KLEVV CRAS X RGB DDR4電競記憶體表現啦。

科賦KLEVV CRAS X RGB DDR4電競記憶體包裝

▼科賦KLEVV CRAS X RGB DDR4電競記憶體外包裝標示記憶體容量、外型與產品特色

▼科賦KLEVV Logo與產品型號標示CRAS X RGB

▼標示記憶體容量,本次介紹為DDR4-3200 8GBx2的16GB雙通道組

▼記憶體外型

▼產品特色,支援四大主機板廠RGB燈光控制軟體,相容於最新的Intel平台、AMD Ryzen與THREADRIPPER平台,產品提供終身保固服務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記憶體基本規格

▼CRAS II RGB產品特色
①電競記憶體模組,並支援RGB發光控制
②時尚水晶寶石造型導光條設計
③支援四大主機板廠華碩ASUS Aura Sync、技嘉Gigabyte RGB Fusion、微星MSI Mystic Light與華擎ASRock Polychrome RGB軟體
④高品質與通過嚴苛的可靠度測試
⑤電壓更低更省電
⑥支援Intel XMP 2.0
⑦相容於最新主流主機板

▼代理商為富基電通

▼多國語言產品說明

▼韓國製造,標示記憶體基本規格,工作頻率為DDR4-3200,時序為CL 16-18-18-38,工作電壓為1.35V,該包裝為8GBx2雙通道包裝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


記憶體本體
▼CRAS X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本體散熱片採用不對稱式設計,上方水晶寶石造型導光條,讓RGB發光從不同角度多元散射,搭配黑色PCB電路板,充分展現沉穩低調的風範,下方金色CRAS X RGB字樣,並貼有記憶體工作頻率、容量等參數貼紙

▼導光條上有KLEVV字樣提升品牌識別度

▼金色CRAS X RGB字樣

▼單條容量為8GB,工作頻率為DDR4-3200,時序為CL 16-18-18-38,工作電壓為1.35V

▼水晶寶石造型導光條一覽,發光可從不同角度多元散射,讓光線更為搶眼且均勻



▼CRAS X RGB DDR4外型質感真的很棒

▼CRAS X RGB DDR4外型360度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jWFQJ_F8c
▼近期購買CRAS X RGB DDR4記憶體都有加送超大的電競滑鼠墊!!





RGB發光展示

▼水晶寶石造型導光條加持,整體發光非常均勻且吸睛





▼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H1IZ3ttk

DDR4-3200(XMP)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99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
RAM: KLEVV CRAS X RGB DDR4-3200 16GB Kit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CPU-Z Bench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47844MB/s Write:49302MB/s Copy:43306MB/s

▼CPU Mark 99-Score:860

▼Fritz Chess Benchmark

▼CrystalMark09:147087

▼Performance Test:3603

▼wPrime-32M:3.483sec 1024M:80.211sec

▼Super PI 1M:7.704s

▼壓縮效能-49288KB/s解壓縮效能-630374KB/s

▼WINRAR壓縮效能:28551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49149KB/s解壓縮:656640KB/s

▼x264 FHD Benchmark-59.6 fps

▼x265 FHD Benchmark-44.6 fps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69.94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16.80 fps

▼Cinebench R11.5-23.48pts

▼Cinebench R15-2105cb


DDR4-3200(XMP) RAMDISK效能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8707MB/s Read-8552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2.28G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1.28G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7589.0MB/s Write-7800MB/s
4KiB Q8T8 Read-1867.6MB/s Write-2127.6MB/s
4KiB Q32T1 Read-979.2MB/s Write-862.8MB/s
4KiB Q1T1 Read-1025.8MB/s Write-862.2MB/s


DDR4-3466超頻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99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Z390 Phantom Gaming 6
RAM: KLEVV CRAS X RGB DDR4-3200 16GB Kit @ DDR4-3466 CL15
Storage: Samsung PM981 NVMe PCIe M.2 512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CPU-Z Bench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53457MB/s Write:53118MB/s Copy:46538MB/s

▼CPU Mark 99-Score:863

▼Fritz Chess Benchmark

▼CrystalMark09:156660

▼Performance Test:3881

▼wPrime-32M:3.469sec 1024M:80.15sec

▼Super PI 1M:7.688s

▼壓縮效能-51571KB/s解壓縮效能-634179KB/s

▼WINRAR壓縮效能:30180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51714KB/s解壓縮:659277KB/s

▼x264 FHD Benchmark-61.3 fps

▼x265 FHD Benchmark-45.0 fps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71.19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17.00 fps

▼Cinebench R11.5-23.70pts

▼Cinebench R15-2124cb


DDR4-3466超頻 RAMDISK效能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9339MB/s Read-9295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3.06G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1.94G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7829.9MB/s Write-8131MB/s
4KiB Q8T8 Read-2059.1MB/s Write-2300.1MB/s
4KiB Q32T1 Read-1001.6MB/s Write-868.6MB/s
4KiB Q1T1 Read-1046.1MB/s Write-887.4MB/s


▼效能比較總表


結語
科賦KLEVV CRAS X RGB DDR4電競記憶體外型承襲CRAS精緻與優雅傳統,並導入水晶寶石造型導光條設計,透過主機板軟體可調整發光顏色與模式,還可與其他硬體做發光同步,水晶寶石造型導光條讓整個發光效果非常吸睛,光線均勻不刺眼,透過不同模式與調色,可展現玩家個人風格;效能表現部分開啟XMP DDR4-3200後有不錯表現,僅須進入BIOS內XMP技術開啟後即可馬上享有優異的效能表現,可以讓整體電腦效能有相當不錯的提升;在AIDA64測試中採用XMP DDR4-3200設定讀取突破了47000MB/s大關,寫入達到49000MB/s大關,效能表現相當亮眼,出廠預設參數表現不錯,提供優異的效能表現,讓不會超頻的玩家可以輕鬆擁有好效能,超頻表現這款無法拉到較高頻率,可小幅度超頻並縮時序至CL15,不過高頻率依然充分展現高頻寬優勢,在AIDA64測試中讀取與寫入皆突破了53000MB/s大關,有這樣優異的效能表現在各方面應用都會有不錯幫助與效果,搭配遊戲可能享受到更低延遲的高速體驗;現在許多玩家都會使用記憶體做RAMDISK應用,製作RAMDISK並實測效能,效表現讀取與寫入都有破10GB/s的實力(ATTO Disk Benchmark)效能表現相當優異,有了RAMDISK應用更廣泛,可大大縮短電腦暫存檔案存取時間,提供更快速的各種應用體驗;科賦KLEVV原廠提供終身保固服務,有任何產品問題都可以找代理商富基電通,想找一款效能表現優異且擁有超吸睛的RGB發光電競記憶體模組,相信科賦KLEVV CRAS X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別忘了現在還有送超大張的電競滑鼠墊喔!!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NZXT AER RGB 2與HUE 2 Lighting Kit-電源線也能閃亮亮,同步吸睛視覺效果

$
0
0




電源線也能閃亮亮,同步吸睛視覺效果
許多新推出的電腦產品RGB幾乎都是標配,目前RGB產品像是風扇、燈條、SSD、記憶體、顯卡…等,電源供應器雖然有風扇RGB發光,但沒有線材上發光的產品,這次要介紹由NZXT推出的NZXT AER RGB 2與HUE 2 Lighting Kit,AER RGB 2內含HUE 2控制器,HUE 2控制器上擁有四個通道安裝RGB裝置,每一個通道可串接5個裝置,也就是說共可安裝高達20個裝置,並可透過CAM軟體做RGB發光與模式調整,風扇採用液態軸承與翼尖設計,可增進效能,同時將噪音壓到最低,風扇本體獨家導光設計讓光射散更為均勻與搶眼,風扇上還提供RGB串接功能,讓安裝更為簡單方便;HUE 2部分這次介紹Underglow機殼底部燈條與Cable Comb發光理線排,Underglow機殼底部燈條安裝簡單,僅需要安裝在機殼底部固定好,並接上控制訊號即可使用,Cable Comb發光理線排算是比較特別的產品,提供兩組主機板電源24pin與五組8pin供電理線排,建議搭配模組線才會比較好安裝,RGB控制部分同樣連接到HUE 2後即可輕鬆控制發光與模式,值得稱讚的是NZXT的發光控制整合的很不錯,所有產品都可透過CAM軟體做控制,且操作介面簡單方便,馬上就來看NZXT AER RGB 2與HUE 2 Lighting Kit吧!!

NZXT AER RGB 2與HUE 2 Lighting Kit外觀與配件

▼AER RGB 2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


▼產品型號為AER RGB 2


▼內含HUE 2控制器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基本規格


▼搭配CAM軟體可輕鬆調整整台主機內NZXT的RGB產品


▼產品基本規格


▼兩側標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



▼有繁體中文,代表相當注重台灣市場!!


▼頂部為NZXT Logo與代理商貼紙,代理商為鈦宇數位


▼配件:產品說明書、四組RGB轉接線、兩組風扇串接線、控制盒電源線、控制盒USB接線與固定螺絲




▼HUE 2控制盒一覽,擁有四個通道安裝RGB裝置,每一個通道可串接5個裝置,也就是說共可安裝高達20個裝置,並可透過CAM軟體做RGB發光與模式調整,控制器背面有磁吸設計,方便使用者安裝固定







▼風扇採用液態軸承與翼尖設計,可增進效能,同時將噪音壓到最低,風扇本體獨家導光設計讓光射散更為均勻與搶眼,側面有RGB訊號串接設計,風扇控制為PWM 4pin設計,鎖點部分有防震膠墊設計,規格部分轉數為500~1500轉,風量為30.39~91.19CFM,最大噪音為33dBA








▼Underglow機殼底部燈條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輪廓


▼背面標示產品內容物與規格


▼代理商資訊標示,代理商為鈦宇數位


▼配件:產品說明書與固定背膠


▼後I/O RGB訊號背板        



▼RGB轉接延長線


▼燈條一覽,燈條接線部分一組為一進一出,另一組則只有輸入




▼Cable Comb發光理線排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輪廓


▼背面標示產品內容物與規格


▼代理商資訊標示,代理商為鈦宇數位


▼接頭為標準RGB接頭


▼配件:產品說明書與一次性束帶


▼提供兩組主機板電源24pin與五組8pin供電理線排



實際安裝上機

▼控制器有磁吸設計,本次測試安裝於電源供應器側面


▼安裝於機殼頂部,發出的光真的超美超均勻



▼VCore 8pin供電



▼顯卡雙8pin供電




▼大魔王主機板24pin供電,建議還是模組線會比較好施工,如果採用一般Power線材,會需要較大的耐心處理




▼機殼底部燈條,沒有裝在機殼底部XDD,安裝在下方與機殼內側底部



▼看一下整體發光,頂部風扇因為拍照需求,把發光部分由上改為下,至於為什麼機殼底部燈條個人選擇安裝在顯卡下方,因為顯卡沒有RGB發光,而顯卡的散熱器會反射燈條發光,所以換個方式呈現!




▼發光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RnqPj62A

CAM軟體介紹

▼CAM軟體進入後,第一個頁面為硬體狀況監控,有CPU、顯卡、記憶體與硬碟狀態監控


▼第二個頁面為CPU、顯卡、主機板、記憶體與硬碟型號與規格簡述


▼CAM Overlay可以設定在遊戲介面提供CPU、GPU、記憶體與遊戲張數..等相關資訊


▼GPU狀況監控與超頻,若顯卡為可超頻則可以直接做超頻設定


▼使用者可透過CAM軟體調整控制盒上的風扇轉數,這次介紹的HUE 2控制盒無風扇接頭,而展示的機殼H400i上有風扇控制盒,可自動偵測,優化風扇轉速達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發光設定部份可看到所有控制盒HUE 2與Smart Device,並提供多種發光模式可以選擇



▼HUE 2與前一代多了四種發光模式,提供更多樣化的視覺效果


▼發光可針對CPU溫度、GPU溫度或遊戲FPS張數變換顏色


▼自訂模式可使用固定、呼吸與波浪模式新增Profile


▼音源模式可針對群組、同步或Bass做色彩跟隨變化設定


▼可針對遊戲做發光變化


▼查看已偵測到的控制盒


▼Smart Device偵測,可針對系統散熱配置做最佳化調整




總結
這次介紹的NZXT AER RGB 2與HUE 2 Lighting Kit是個很不錯的組合,透過CAM軟體可控制NZXT的所有控制盒,並可調整發光顏色與模式,提供相當吸睛的視覺效果,玩家可以採用一系列的周邊產品達到相當高的一致性與控制,且CAM軟體除了可以控制風扇轉速與發光外,還可以監看系統狀態、超頻、Overlay…等,功能相當齊全,HUE 2控制盒本身擴充性相當充足,共可安裝20個RGB裝置,要打造個人風格性十足的主機絕對沒問題;這次介紹的產品中Cable Comb發光理線排算是比較特別的產品,讓電源供應器線材也能升級RGB發光,還可與其他NZXT產品達成發光同步與一致性;想要打造個人風格性十足的主機嗎?相信NZXT AER RGB 2與HUE 2 Lighting Kit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喬思伯 Jonsbo RM3 RGB鋁鎂合金機殼-小巧大空間並搭載雙面玻璃透側與RGB同步發光

$
0
0




小巧大空間並搭載雙面玻璃透側與RGB同步發光
喬思伯Jonsbo機殼系列有許多非常特別的機種與產品,外型上相當用心且用料紮實,機殼產品皆採用鋁鎂合金材質,質感都相當不錯,這次推出了小巧體積且擁有優異擴充性的RM3小改款『RM3 RGB』,RM3 RGB保有小鋼炮特色,並導入了RGB同步發光功能,殼採用鋁鎂合金材質,表面採用金屬拉絲處理,RGB發光部分除了底部與後方標配RGB風扇外,配件中還提供LB-3燈條,讓玩家可以自由安裝搭配;散熱部分擁有不錯升級空間,後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或水冷排,底部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頂部可安裝一顆140mm風扇,整體可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括兩組USB3.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可安裝五顆2.5吋裝置(其中兩組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m-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00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70mm,雖然是小型機殼但在規格與擴充性部分都相當到位,現在就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RM3 RGB鋁鎂合金機殼啦。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型號、基本規格與外型輪廓,包裝部分走簡約風格,免去不必要的裝飾與加工,畢竟地球只有一個,讓大家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包裝背面標示機殼內部結構

▼側面標示RM3 RGB機殼特色


▼代理商為立光科技

▼目前有買機殼送LED風扇的活動,欲購從速!!

▼配件:產品說明書、蜂鳴器、LB-3燈條、各種固定螺絲與一次性使用束線帶

▼LB-3燈條一覽,背面有磁吸設計,方便安裝與拆卸,並提供RGB發光切換器,若使用者主機板部支援RGB時可以使用



▼RM3 RGB本體一覽,前面板相當簡約,可以看到金屬髮絲紋路,相當有質感,I/O設置在前面板

▼I/O:兩組USB3.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與電源開關,不過耳機與麥克風沒有標示有點小可惜


▼上蓋同樣採用簡約設計,並可看到內建的140mm大風扇


▼兩側為全景超厚5mm鋼化玻璃,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鋼化玻璃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



▼後方一覽

▼後方有風扇轉速控制快慢開關設計

▼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或水冷排,已內建120mm RGB風扇

▼RM3產品銘板

▼風扇轉速控制開關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電源供應器為下置式設計,先固定在支架上,再安裝到機殼內

▼底部一覽,底部有大面積濾網設計

▼高級音響常用的的高質感腳座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走線,主機板背面可安裝一顆2.5吋裝置,空間運用相當不錯


▼側板安裝框上有吸震膠墊設計,可防止共震聲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m-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背板設計

▼上方可安裝140mm風扇,原廠已內建啦!!

▼後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或水冷排,已內建一顆RGB風扇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前方可安裝兩顆2.5吋或3.5吋裝置

▼電源護蓋上方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

▼電源護蓋前方內建一顆120mm RGB風扇,提高機殼後方空氣對流

▼新導入的RGB發光銘板

▼主機板後方可再安裝一顆2.5吋裝置

▼前方開孔為硬碟裝置電源與傳輸線穿線孔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最大可支援標準ATX PSII PSU(165mm長度)

▼2.5吋安裝要記得套上防震膠墊

▼3.5吋安裝同樣要記得套上防震膠墊

▼2.5吋與3.5吋裝置安裝後一覽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m-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內部空間相當充裕,電源供應器下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相當方便,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足,可利用配件中的束線帶整理線材,讓內部線材整理得更加簡潔


▼顯卡後方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LB-3燈條個人是安裝在電源供應器護蓋上

▼開電後酷炫的RGB發光


▼採用RGB發光切換器共提供七色切換








總結:
喬思伯Jonsbo RM3 RGB鋁鎂合金機殼外觀上相當簡約,且提供了相當不錯的質感,搭配雙側全景鋼化玻璃側板,讓機殼可以展現內部酷炫硬體,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RM3為m-ATX專屬機殼,在小小的空間內可以提供共五顆2.5吋硬碟安裝空間,顯卡也能支援到300mm,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線空間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不錯,且原廠已經風扇都內建了,讓使用者不用再額外升級安裝;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升級空間相當不錯;視覺效果部分原廠有發光銘板、兩顆RGB風扇與LB-3擴充發光燈條,讓視覺效果相當吸睛,若有其他硬體也可搭配發光同步,展現個人風格,想找一款小巧大空間且擁有雙面全景鋼化玻璃側板與RGB發光同步的m-ATX機殼嗎,相信喬思伯Jonsbo RM3 RGB鋁鎂合金機殼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分享] 林帝LINDY CROMO USB 2.0系列傳輸線-真材實料質感優異

$
0
0




真材實料質感優異
USB2.0算是相當普及的規格,傳輸線接頭不外乎是Type-A對應Mini-B、Type-B與Micro-B這三種,這次要介紹由林帝LINDY推出的CROMO USB 2.0系列傳輸線,規格相當齊全,詳細規格與對應編號如下

全系列產品接頭與接點端子皆採用24k純金電鍍,提供高耐久度與接點訊號可靠度,連接器採用鍍鉻處理,提供高質感與阻絕不必要的雜訊,內部線材採用多重隔離包覆,訊號穩定,最高傳輸速率達480Mbps,適用各種USB 2.0傳輸介面支產品,也可當充電線使用,馬上就來看林帝LINDY CROMO USB 2.0系列傳輸線。

林帝LINDY CROMO USB 2.0系列傳輸線外觀

▼首先介紹CROMO USB 2.0 Type-A to Mini-B,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


▼背面則標示LINDY公司資訊


▼包裝上有系列產品介紹與特色說明



▼產品一覽


▼Mini-B接頭部分為24k鍍金處理,提供接點高耐久度與訊號高可靠度,後方有LINDY字樣與採用鍍鉻處理連接器



▼Type-A接頭部分同樣為24k鍍金處理,後方有LINDY字樣與採用鍍鉻處理連接器



▼線材上標示採用通過UL認證的E342987線材


▼接著介紹CROMO USB 2.0 Type-A to Micro-B,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


▼背面則標示LINDY公司資訊


▼包裝上有系列產品介紹與特色說明



▼產品一覽


▼Micro-B接頭部分為24k鍍金處理,提供接點高耐久度與訊號高可靠度,後方有LINDY字樣與採用鍍鉻處理連接器



▼Type-A接頭部分同樣為24k鍍金處理,後方有LINDY字樣與採用鍍鉻處理連接器



▼線材上標示採用通過UL認證的E342987線材


▼最後介紹CROMO USB 2.0 Type-A to Type-B,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


▼背面則標示LINDY公司資訊


▼包裝上有系列產品介紹與特色說明



▼產品一覽


▼Type-B接頭部分為24k鍍金處理,提供接點高耐久度與訊號高可靠度,後方有LINDY字樣與採用鍍鉻處理連接器



▼Type-A接頭部分同樣為24k鍍金處理,後方有LINDY字樣與採用鍍鉻處理連接器



▼線材上標示採用通過UL認證的E342987線材


▼找個USB 2.0的裝置做簡單效能測試,傳輸速度相當穩定,幾乎可以在最高傳輸速率下傳輸資料



總結
林帝LINDY CROMO USB 2.0系列傳輸線可以說是一款質感不錯且傳輸穩定的傳輸線產品,線材採用通過UL認證的E342987線材,品質有保障,接頭部分皆採用24k鍍金處理,可提高產品耐用度與訊號傳輸品質,大家千萬別貪小便宜去買來路不明或超級便宜的傳輸線,資料傳輸速度慢或是資料損毀,若拿去充電使用會造成充電速度緩慢,更慘的把裝置燒掉那就真的是悲劇了,想找高質感且品質優異的USB 2.0系列傳輸線,相信林帝LINDY CROMO USB 2.0系列傳輸線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開箱文與業界消息

https://www.facebook.com/3cjohnhardware/
https://3cjohnhardware.wordpress.com/
Viewing all 14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