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全部主題 :: 遊戲基地 電腦資訊站 討論板
Viewing all 14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分享] AMD 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 APU-搭配B350突顯最佳CP值

$
0
0




AMD 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 APU
相信許多玩家等待AMD APU好一陣子了,這次AMD推出的APU可是卯足全力搭配了Vega內顯,讓入門玩家可以享受高效能的內顯;Ryzen APU處理器(代號:Raven Ridge),目前推出了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兩款,集成Vega繪圖核心,採用AM4腳位,規格部分 2400G為四核心八執行緒,基準3.6GHz時脈與Turbo 3.9GHz,2200G為四核心四執行緒,基準3.1GHz時脈與Turbo 3.7GHz,兩款皆為65W TDP,且都為不鎖倍頻產品;Ryzen 5 2400G有11組Radeon Vega CU 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250MHz,Ryzen 3 2200G則有8組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100MHz,若玩家想安裝獨立顯卡時,APU本身提供PCIe Gen3 x8通道,足以應付中階顯卡;這次測試會採用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搭配ASRock AB350 Gaming K4做處理器與顯卡超頻測試,預設效能已經有一堆測試,就玩點親民超頻讓玩家徹底了解這兩款APU超頻後的效能表現,馬上就來看看AMD 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 APU超頻後的表現啦。

AMD 2200G/2400G與測試平台一覽

▼AMD 2200G/2400G一覽,腳位同樣為AM4,可適用於A320、B350、X370與最新的X470主機板


▼主機板為ASRock AB350 Gaming K4,這張板子擁有不錯的超頻能力,相信可以帶來不錯的好表現


▼記憶體搭配擁有酷炫背光的GeIL EVO X DDR4-2400



AMD Ryzen 3 2200G 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3 2200G @ 4.1GHz
Cooler: Jonsbo TW2-240
MB: ASRock AB350 Gaming K4
RAM: GeIL EVO X DDR4-2400 8GB*2  @ DDR4-3066 CL16
GPU: AMD RX Vega 8 @ 126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AIDA64 Read:44620MB/s Write:47147MB/s Copy:41865MB/s

▼Super PI 1M:10.281s

▼CPU Mark:622

▼wPrime:32M-9.648sec 1024M-300.176sec

▼WinRAR:5183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3298CB  xCPU:29781CB  1CPU:8510CB

▼CINEBENCH R11.5 OpenGL:68.48fps CPU:7.19fps

▼CINEBENCH R15 OpenGL:80.24fps CPU:627cb

▼CrystalMark09 Score :341421

▼PerformanceTest Score :3927.2

▼x264 FHD Benchmark :22.1

▼x265 FHD Benchmark :12.4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9.5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4.26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4872

▼3DMark Cloud Gate :13615

▼3DMark Fire Strike :2956

▼3DMark Ice Storm :109529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94381

▼3DMark Sky Diver :10721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4016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3029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2930

▼FINAL FANTASY XV :1646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Medium) :929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Medium) :1559


AMD Ryzen 5 2400G 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 4.0GHz
Cooler: Jonsbo TW2-240
MB: ASRock AB350 Gaming K4
RAM: GeIL EVO X DDR4-2400 8GB*2 @ DDR4-3066 CL16
GPU: AMD RX Vega 11 @ 150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AIDA64 Read:44535MB/s Write:46967MB/s Copy:41584MB/s

▼Super PI 1M:10.222s

▼CPU Mark:609

▼wPrime:32M-6.766sec 1024M-195.381sec

▼WinRAR:6722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3226CB  xCPU:33685CB  1CPU:8261CB

▼CINEBENCH R11.5 OpenGL:68.08fps CPU:9.65fps

▼CINEBENCH R15 OpenGL:80.34fps CPU:863cb

▼CrystalMark09 Score :412177

▼PerformanceTest Score :4415.8

▼x264 FHD Benchmark :28.1

▼x265 FHD Benchmark :14.6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22.83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5.35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6174

▼3DMark Cloud Gate :17298

▼3DMark Fire Strike :3569

▼3DMark Ice Storm :106478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93709

▼3DMark Sky Diver :13529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4432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3518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3511

▼FINAL FANTASY XV :2040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Medium) :1111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Medium) :1812


▼效能表現總表


總結
這次測試主機板與記憶體皆採用較為親民的產品來做超頻,讓大部分玩家可採用類似的產品來做比對,搭配ASRock AB350 Gaming K4做超頻獲得不錯的效能表現,不論是在CPU還是GPU部分都有不錯的超頻幅度與穩定度;AMD 2200G與2400G搭配的記憶體是內顯效能的關鍵,建議跑雙通道,且工作做頻率建議在2666MHz以上,最好可以搭配到3000~3200MHz,搭配越高頻率記憶體可獲得更棒的內顯效能表現,AMD 2200G與2400G在處理器部分有著不錯的效能,且內顯效能表現也相當不錯,對於入門電競玩家來說算是相當足夠,像是要跑LOL、跑跑卡丁車甚至是虹彩六號也都可以輕鬆跑,想找效能表現優異的內顯處理器,相信AMD 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 APU搭配B350是個CP值相當高的好選擇。


[分享] 喬思伯Jonsbo C4鋁鎂合金機殼-雙面玻璃透側,簡約高質感

$
0
0




雙面玻璃透側,簡約高質感
喬思伯Jonsbo在機殼與周邊產品這塊領域算相當知名,產品線也相當豐富與齊全,機殼產品相信用過的玩家一次就愛上他們家產品,擁有高CP值與高質感,這次要介紹『C4』鋁鎂合金機殼,C4擁有雙面CNC全景超厚4mm鋼化玻璃,提供既簡約又可以展現個人風格的設計,機身部分採用1.5mm厚度的鋁鎂合金主體,整體相當有質感,散熱部分預留相當多升級空間,創新的前置側導風扇設計,共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360mm水冷排,後方則內建一顆120mm風扇,底部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除此之外還預留了一組水冷幫浦固定孔位,方便水冷玩家安裝,整體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括兩組USB3.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可安裝四顆2.5吋裝置(其中兩組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00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67mm,特別的是機殼內建了一條RGB燈條,可透過指撥開關調整顏色,整體規格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C4鋁鎂合金機殼啦。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型號、基本規格與外型輪廓,包裝部分走簡約風格,免去不必要的裝飾與加工,畢竟地球只有一個,讓大家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C4基本規格

▼C4外型輪廓

▼包裝背面標示機殼內部結構


▼側面標示C4機殼特色

▼立光科技為台灣總代理,並提供終身防鏽保固

▼目前買指定型號機殼,憑發票金額NT$2690元以上並私訊粉絲團就送日蝕Plus光圈LED風扇,有發票保固也免擔心!!

▼配件:產品說明書、各種固定螺絲與一次性使用束線帶

▼C4本體一覽,前面板相當簡約,可以看到金屬髮絲紋路,相當有質感,底下有Jonsbo Logo


▼上蓋部分與面板一樣簡約


▼側板為全景超厚4mm鋼化玻璃,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鋼化玻璃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I/O部分設置於側面


▼I/O部分有兩組USB3.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與電源按鈕

▼側板另一側同樣為全景超厚4mm鋼化玻璃,並有散熱開孔設計,提高機殼散熱效果


▼後方一覽

▼電源供應器採上置式設計,安裝時先將電源供應器推入機殼後再安裝面板,安裝方式較為容易與簡單


▼後方已內建一顆120mm風扇,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右下角貼有型號貼紙

▼底部一覽

▼採用高級音響常用的高質感腳座,質感真的相當棒!!

▼預留了一組水冷幫浦固定孔位,方便水冷玩家安裝

▼底部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並有可拆式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洗



▼機殼四個轉角一覽,轉角處有做處理,防止使用者割傷,可以看出鋁鎂合金部分由一整片折起來,不是採用單片組合方式,這樣成本上較高!!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上方、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電源線走線,主機板背面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空間運用相當不錯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背板設計

▼上方有蜂巢狀散熱開孔設計,可提高整體熱對流,電源倉上方還有一條RGB燈條,使用者可透過指撥開關調整顏色

▼上方電源進風口與硬碟安裝位置

▼後方內建一顆靜音風扇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下方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

▼創新的前置側導風扇設計,共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360mm水冷排

▼側面有一塊硬碟固定支架,可安裝2.5/3.5吋裝置,採用螺絲方式固定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電源下方有四顆膠墊,可防止共震發生

▼電源前方可安裝一顆2.5/3.5吋裝置,採用螺絲與防震膠墊方式固定




▼RGB燈條顏色控制指撥開關

▼預留了一組水冷幫浦固定孔位,方便水冷玩家安裝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CPU散熱器採用Jonsbo TW2-240 水冷,記憶體散熱採用Jonsbo NC-1 RGB散熱片,後方風扇改用Jonsbo FR-601 日蝕Plus風扇,這三款Jonsbo產品發光皆為同光效設計,使用者可搭配一起使用一樣可以擁有酷炫的RGB燈效,內部空間相當充裕,電源供應器前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相當方便,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裕,可利用配件中的束線帶整理線材,讓內部線材整理得更加簡潔





▼顯卡後方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開電後酷炫的RGB發光






▼酷炫的發光展示

總結:
喬思伯Jonsbo C4鋁鎂合金機殼在外觀上相當簡約,但又提供了不錯的質感,且搭配了雙側全景鋼化玻璃側板,讓整體機殼可以展現內部酷炫硬體,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主機板背面還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體整線空間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也相當充足,創新的前置側導風扇設計,共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360mm水冷排,這樣的設計提供與一般機殼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讓水冷排或散熱風扇的光效也可在側面展示,原廠後已內建一顆12公分風扇,使用者可再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風扇部分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可以達成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升級空間相當不錯,若搭配一整組同光效的產品更能展現個人風格與酷炫視覺效果,價格部分網路通路價格為NT$2690元,以鋁鎂合金搭配雙面鋼化玻璃機殼來說算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雙面全景鋼化玻璃側板且質感相當不錯的鋁鎂合金機殼,相信喬思伯Jonsbo C4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心得] 全漢 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 金牌電源供應器 開箱測試分享

$
0
0
前言
全漢在近期發表了同屬金牌轉換效率家族的Hydro GE系列電源供應器,在中文方面以「黑爵士II」來命名。瓦數方面分成450、550、650W三種選擇。整體的架構採用雙晶順向+同步整流+DC-DC的組合。並且搭配FDB軸承的散熱風扇。
124003uvvi1czuvdyaioqy
台灣區域的總代理同樣是視博通,也因此在保固上擁有五年保固兩年原價屋快換的機制。這次所拿到的是450W的SKU。以下將對本產品進行測試,與拆解內部構造與測試給大家看。

FSP Hydro GE 450W 規格
尺寸標準:ATX 150 × 170 × 86 mm
輸出功率:450W
轉換效率:80PLUS金牌
散熱風扇:135mm、FDB軸承
接頭:ATX 20+4pin x1、EPS 4+4pin x 1、PCIe 6+2pin x 2、SATA x 6、Molex 4pin x 1、Floppy x 1
保護:OCP, OVP, OPP, SCP, UVP, OTP

外包裝與配件一覽

外包裝正面,與先前全漢其他金牌系列的配色與布局相近,在正面中間放上了產品的實際圖片。左下角標示中文型號:黑爵士II;以及80 PLUS金牌認證、FDB軸承風扇、採用100%全日系電解電容、全模組化。而右下角則標明五年保固、支持最新版本的CPU、以及450W的瓦數。

外包裝背面,有產品內部幾個特色的介紹,除了前述提到的幾個以外,還有像是加強的+12V整流晶體散熱、可更換式側邊貼紙設計。在左上角標有更多的產品特色。右下角則是標有國際條碼與序號。

外包裝側面,標註輸入輸出的範圍與輸出能力的規格,其中+12V為37.5A/450W、各輸出接頭的數量與相對長度、115V與230VAC下的轉換效率與風扇轉速噪音圖表,還有台灣區代理商視博通的聯絡方式。

外包裝上下方的部分,下方為多國語言的解說(其實也是引導至官方網站上查看)。上方則是標註產品型號與瓦數:HydroGE 450W。



盒裝內容物一覽:包含了電源本體、模組化線材、IEC電源線、說明、保固書、四枚粗牙螺絲,以及可供更換的裝飾貼紙。電源方面被以上下兩層硬質海綿安全的包裹,避免運送途中的嗑碰。其中模組化線材以兩條魔鬼氈束帶捆好,可以用來在組裝整線時使用。

內部所附的電源線採耐壓耐流125V/10A 線徑1.25mm2的規格。

模組線材的數量完全對應電源本體上的所有接線插孔。全部都採用扁線的設計。值得注意的是MOLEX 4Pin刪減到剩下一個,但基本上MOLEX 4Pin除了機殼風扇外,幾乎沒什麼設備會特別使用到。

實際量測線材長度,第一個PCI-E 6+2Pin為52公分。第二個PCI-E 6+2Pin為66公分。ATX 20+4 Pin則為62公分。

CPU EPS 4+4 Pin的部分為73公分。peripheral的部分,到第一個接頭為52公分,後續的分別為70、85、100公分。

電源本體一覽

本體方面,風扇護網採用不規則直條與開孔的設計。

風扇另一側上方,輸出能力銘牌位於此處。如同前述所說,+12V的輸出最大為450W,。符合現今以+12V為主流的設計。其餘的安規標章、警告訊息、80PLUS金牌認證標誌、商品序號條碼也位於此處。

電源兩側有FSP Hydro GE字樣的裝飾貼紙。

模組線輸出的部分,如前述所說,數量不多也不少。背面採用橢圓形不規大小設計的散熱孔,IEC交流電輸入口與實體開關位於此處。

內部拆解

內部用料一覽表




將外殼卸除的樣子,在底部有黑色塑膠片與外殼隔離,避免元件接觸到外殼發生意外。而底部+12V晶體的部分則以白色且黏性頗高的導熱膠與外殼相黏。

風扇的部分採用新能量科技(Power Logic) PLA13525S12M,直徑135mm、12V/0.4A,採用FDB液態軸承設計、最高轉速2000RPM

PCB背面一覽。做工方面還不錯,幾個重要的IC與元件都設計於PCB背面,做工上針對大電流元件(如+12V整流晶體)有加強設計。

一級EMI Filter設計在交流電輸入孔後方;包含兩個Y電容,交流輸入後的L/N線也有套上磁環濾波。實體開關亦位於此處,設計上僅切斷L線。

二級EMI Filter ;包含一個黃色圓餅狀的TVR壓敏電阻、兩個電感、一個X電容以及一個Y電容;保險絲為右下角黑色那顆元件。以及三枚咖啡色的聚酯薄膜電容。

兩枚橋式整流器以並聯的方式設計,型號均為虹揚Hy的GBU1008L,每顆耐壓為800V/10A。

APFC電路區一覽,在BULK電容旁邊還有一顆Y電容

BULK電容(APFC主電容)的選用上採用日系紅寶石 Rubycon USC系列 450V 220uF 85度的電解電容。

APFC開關晶體採用兩枚東芝的K16A60W (如紅框處);APFC升壓二極體則是採用BYC8-600
(如黃框處)。

PFC/PWM整合IC採用虹冠Champion R8CB05BO,位於PCB背面。與常見的CM65/6800系列來說卻實比較少見。

如前述所說,此電源採雙晶順向架構。一次側開關晶體採用兩枚東芝的K12A60W

待機輔助電路方面,MOSFET採CET-CEF02N65G,並搭配PCB後方之P5V45 Diode與台灣綠芯Grenergy 的GR8830 PWM 控制器,用來控制5VSB 生成。電容方面則是使用Rubycon的電解電容。
三枚LITE-ON 817C光耦合器也位於此處。

待機輔助變壓器(小)與主變壓器(大) 特寫。

+12V同步整流Mosfet採用三枚Alpha and Omega AON6260,同步整流控制IC則是擎力Sync Power SP6019。





二次側同樣採常見的C-L-C電路設計,並搭配子板上的元件以DC-DC的模式轉換出3.3V與5V。輸入電容為 Capxon PS 系列固態電容,控制 IC 為 Anpec APW7159,MOSFET為 AON7516。一些Remote Sense端點也設計在子板上方上。

電源管理 IC 為點晶 PS229。一旁1735應該為該PCB的生產日期,2017年第35周。亦可見到其他型號與瓦數的標記,推測應該是通用的

後端輸出電容的部分以固態電容為主,分別採用了CapXon、Aishi、Teapo三種不同的廠牌製品組合而成





模組化輸出板上也有增加一些固態電容來增加輸出品質。相關回授部分位於子板左側白色的插座。

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圖片一覽

CPU:Intel Celeron G3900
RAM:SKHynix DDR4 2133 4Gx2
MB:MSI B150A Gaming Pro
VGA:NVIDIA GTX480
SSD:ADATA SP920 256G
PSU:FSP Hydro GE 450W
OS:Win10 x64 Pro
MONITOR:HP ZR30W
AC input:110V@60Hz

這次將智慧型插座利用轉接的方式,直接連接於110V的插座上,並且藉由內附電源線來進行測試。

量測使用优立得UT61-E電表,並使用其附帶的RS232 Data logging功能於另一台電腦上記錄數據,以EXCEL來製作折線圖表並以Windows內置的剪取工具編輯。

測試使用以上配備,並使用msi kombustor對顯卡進行高附載,
一開始先以待機狀態量測2分鐘,之後運行上述程式6分鐘,再關閉2分鐘。每次測試總共約10分鐘,以觀察電壓變化。


↑待機時110V AC端耗電約95W。測試時110V AC端耗電約341W。

測試結果如下圖

↑CPU EPS 4+4Pin +12V量測結果


↑PCI-E 6+2Pin +12V量測結果


↑ATX 20+4Pin +3.3V量測結果


↑MOLEX 4Pin +12V量測結果


↑MOLEX 4Pin +5V量測結果

心得結論
這款全漢新推出的金牌效率的產品,在架構上不同於先前Hydro X所採用的LLC+SR(同步整流)+D2D的架構。而是採用雙晶順向+SR+D2D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在成本上應該是相對低一些的。但也有助於在售價方面的降低。在電壓表現上整體也不算差。在吃重最高的PCI-E的部分大概是12.175~12.05V這樣的範圍。差距大約為0.125V。大概是1%的差距。

而在用料部分也並無馬虎,電解電容均採用全日系,也與封面上標示一致,而在二次側部分則是採用的固態電容。或許你會有疑問固態電容為何不是日系,這部分根據多年來的觀察,不論在電源供應器或是主機板上固態電容多數都是以台製為主,品質穩定度上也均無碰到災情,故也無須過度擔憂或疑慮。

最後再來談談售價,以黑爵士II 450w 目前的MSRP為$2190(含稅),是還有進步的空間,主因可能是目前尚有黑爵士X 450 $1690在搶攻銅牌市場,也有可能是為了前面有提到的HGD來佈局。但無論如何都可以看的出來今年電源供應器的市場大致是以金牌為主戰場,若對金牌全模組電源供應器有興趣的朋友,這篇開箱文希望能夠協助你認識更多細節。

[一般] 請問無線路由器中繼模式和範圍擴展器哪個效果比較好?

$
0
0
請問無線路由器中繼模式和範圍擴展器哪個效果比較好?

[分享] 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MLC SSD高CP值最佳首選!!

$
0
0



MLC SSD高CP值最佳首選!!
目前SSD固態硬碟已經相當普及,且價格相當親民,不過在親民的條件下許多產品紛紛採用壽命較差的TLC顆粒,而玩家們最愛的MLC顆粒產品越來越少,這樣要介紹由達墨Topmore所推出的MLC顆粒的SSD產品『TX300』,TX300標準2.5吋規格,厚度為7mm設計,可安裝於Ultrabook內,容量部分有120GB、240GB與480GB,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NAND Flash採用MLC顆粒,提供較佳的產品壽命,效能表現部分不同容量會有不同表現官方提供的效能數據為讀取皆為560MB/s、寫入400~520MB/s,原廠提供五年保固,現在就來看看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

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本體與包裝

▼包裝採用吊卡式設計,標示品牌與SSD系列產品


▼達墨Topmore Logo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序號、顏色、基本資訊與公司資訊


▼TX300原廠提供五年保固,產品為MIT台灣製造!!


▼標示產品名稱與保固


▼達墨Topmore公司資訊


▼TX300正面一覽,尺寸為標準的2.5吋設計,表面有Topmore Logo與字樣


▼Topmore鑽石切割字樣,非常有質感


▼背面標示產品相關資訊,並有防拆標籤防止使用者拆解


▼介面採用SATA 6Gb/s


▼厚度為7mm設計,可安裝於Ultrabook內



▼側邊上緣採用斜切設計,質感非常不錯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528MB/s 寫入:487MB/s,影音讀寫採用5K高解析度檔案,提供不錯的成績表現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測試顯示4MB區塊之循序讀取與寫入在各種資料壓縮率中表現皆相當接近




▼AS SSD Benchmark基本測試循序讀取511.00MB/s、寫入470.89 MB/s,4K讀取31.81MB/s、寫入131.79MB/s,總分共獲得了1181分,成績相當優異





▼ATTO Disk Benchmark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57.948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25.199MB/s,128KB後讀取與寫入效能相當穩定


▼Crystal Disk Mark多佇列(QD32)循序讀取554.0MB/s、寫入520.4MB/s,表現都還不錯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508.4MB/s,最大值為512.5MB/s,最小值為493.9MB/s,讀取相當平穩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471.1MB/s,最大值為475.0MB/s,最小值為466.3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466.508MB/s,且相當穩定,寫入部分可達到442.507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473.685MB/s,寫入部分可達到440.067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473.108MB/s,且相當穩定,寫入部分可達到441.701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500.330MB/s優異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459.337MB/s優異表現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在各測試項目中皆提供不錯的效能,適合各種不同應用


▼HD Tune額外寫入測試同樣在各項測試中提供不錯的效能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562.905MB/s、寫入515.708MB/s,4K讀取34.751MB/s、寫入131.667MB/s


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Topmore TX300 240GB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嚕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29.97秒,平均寫入速度為383.68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30.23秒,平均讀取速度為380.30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4.66秒,平均寫入速度為482.17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3.17秒,平均讀取速度為513.05MB/s


結語
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在各方面的測試表現皆相當出色,在AS SSD測試中獲得了總分1181分,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成績更是優異,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57.948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25.199MB/s,接近官方所提供的傳輸速率,在實際傳輸測試中多檔案的表現還不差,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不論在各種應用上都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且容量部分也相當齊全從120GB~480GB共有三種產品可供使用者挑選;2.5吋規格可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搭配電競筆電、商務型筆電或是桌上型電腦都是如虎添翼,可以讓整台電腦的效能發揮最佳表現;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產品提供五年保固,想找一款採用MLC顆粒且擁有不錯CP值的SSD,相信達墨Topmore TX300系列產品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問題] 以下配備如何?請各位大神幫我解惑

$
0
0
各位大神們好,因為我近期想要組電腦,想玩PUBG但是我短時間內沒有太多的預算
所以我決定分開拆買,想慢慢組起,想請教各位大神,以下配備的效能如何?

非專業人士,純屬娛樂想組電腦

CPU: i5-8400
主機板:TUF B360M-PLUS GAMING
顯示卡:GTX 1050ti 4G
記憶體:8G
Power:500W
硬碟:1TB+500GB

請問以上這些資訊可以知道效能狀況如何嗎?
如果不清楚,我可以再補上各位大神想知道的設備

[分享] 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搭載音場與定位精準的雙音腔石墨烯振膜驅動單體

$
0
0




搭載音場與定位精準的雙音腔石墨烯振膜驅動單體
電競耳麥除了要有清晰的收音品質外,耳機部分最重要就是要有好的定位,才能立馬幹掉從四面八方來勢洶洶的敵人,尤其是最近很夯的吃雞遊戲,必須要有好的耳機定位才能精確判斷敵人位置,COUGAR在電競周邊的知名度就不用再多做介紹,產品線相當齊全,近期再度推出了新款電競耳麥 『PHONTUM』,PHONTUM規格部分耳機搭載獨特雙音腔設計的石墨烯振膜53mm驅動單體,可減少失真並提供清晰分明的低音、中音與高音輸出品質,靈敏度為98dB,阻抗為32ohm,頻率響應為20~20KHz,線材部分採用1.2米編織網線設計搭配1.8米開拆卸式線控,接頭為3.5mm四段接頭,並提供3.5mm三段轉接線,頭帶部分採用手動調整設計,耳罩海綿提供兩種尺寸的優質記憶棉搭配柔軟蛋白質皮革耳罩,提供玩家更多的選擇符合不同應用環境,麥克風部分為可拆卸設計,並可自由彎曲依照使用者習慣調整,麥克風為單向降噪;現在馬上來看看搭載音場與定位精準雙音腔石墨烯振膜驅動單體的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

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特色與外觀


▼COUGAR Logo


▼PHONTUM產品外型


▼產品型號為PHONTUM


▼包裝背面標示耳麥各部位功能介紹、產品特色


▼標示耳麥各部位功能介紹


▼產品特色說明



▼側面標示耳機型號與COUGAR Logo



▼包裝上方為標示產品型號


▼包裝底部標示產品規格與包裝內容物



▼配件:產品說明書、其他電競產品介紹書、3.5mm轉接線控與麥克風



▼單向降噪麥克風一覽,可拆卸式設計,並可依照使用者使用習慣做角度調整





▼3.5mm轉接線控一覽,採用鍍金接頭,線控部分提供音量調整與麥克風靜音功能






▼另一組薄型耳罩一覽,採用優質記憶棉與柔軟蛋白質皮革製成,做工相當細緻



▼PHONTUM耳機一覽,整體採用橘黑配色,結構部分採用金屬設計,可提高產品耐用度,線材部分採用單色編織線材,接頭部分採用3.5mm四段鍍金接頭


▼頭帶上方有COUGAR Logo與字樣,提高產品識別度


▼頭帶內側一覽


▼左右聲道標示



▼耳機左側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為PHONTUM,中間有COUGAR Logo,單體保護蓋金屬護蓋,可看到護蓋內有橘色飾條,中間有類卡夢紋路,值感相當不錯





▼耳機右側一覽,右側設計與左側相當


▼介紹到這邊一定覺得奇怪,怎麼沒有介紹怎麼調整頭帶部分,這款頭帶調整方式比較特別,是調整整個喇叭單體的位置,左右可分開調整



▼底部一覽,左側有麥克風安裝位置孔


▼麥克風可依照使用者使用習慣做角度調整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機上為特大版記憶海綿,同樣採用柔軟蛋白質皮革製成,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總結
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是首款搭配雙音腔石墨烯振膜驅動單體產品,提供不錯的音質,先從配戴感來說,配戴部分頭帶採用手動調整設計,可依照使用習慣調整,耳罩部分空間也還不錯,有兩款耳罩可搭配使用,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且阻隔環境噪音能力相當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音質部分聽音樂高頻部分清脆且尾音延伸度佳,細節相當清晰,中頻人聲部分音場定位清楚,但場稍嫌不足,人聲穿透力不錯,厚度與深度表現尚可,低頻部分震撼力表現相當不錯,下沉部分與Q度表現優異,喜愛低音的玩家一定會相當喜歡;玩遊戲部分搭配現今正夯的吃雞遊戲表現相當出色,聽到一點風吹草動,不論是腳步聲與槍聲位置相當精確,可立即判斷敵人位置,賽車遊戲部分引擎聲位置定位清晰,整個臨場感相當不錯;看電影部分,表現同樣優異,震撼力與臨場感真的相當不錯,看爽片大場面震撼力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好,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劇情中;麥克風部分這次使用了單向降噪麥克風,過濾環境噪音能力還不錯,再加上是可拆卸式設計,讓玩家可自由安裝與使用。

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整體來說表現相當不錯,比較可惜的是沒有發光功能,網路通路價格為NT$2190元,想找一款高貴不貴且定位精準的電競耳麥,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分享] AMD Ryzen 5 2400G APU實測-搭載超強Vega內顯,線上遊戲也能輕鬆玩

$
0
0





搭載超強Vega內顯,線上遊戲也能輕鬆玩
相信許多玩家期待AMD的APU產品有好一段時間,當然這次AMD也沒有讓玩家們失望,這次的Ryzen 2000G系列APU產品(核心代號為Raven Ridge)搭載Vega內顯,讓玩家擁有入門級的價格,享受高效能的內顯,這次推出的的Ryzen 2000G產品有兩款,分別為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先來看看官方提供的基本規格

從規格表來看這兩顆處理器差異部分為上表反紅部分,主要差異在於處理器執行緒、工作頻率與Vega內顯工作頻率、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核心數量都是四核心,不過在執行緒部分2400G為八執行緒(4C8T),2200G為四執行緒(4C4T),Vega內顯部分2400G有11組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250MHz, 2200G則有8組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100MHz,若玩家想安裝獨立顯卡時,APU提供PCIe Gen3 x8通道,足以應付中階顯卡,這兩款處理器TDP皆為65W,且都為無鎖倍頻,讓玩家可以享受超頻的樂趣;這次要介紹Ryzen 5 2400G,從規格上來看在多核心處理上會有不錯的表現,且可再透過超頻達到更好處理效能,這次搭配散熱器為擁有RGB發光的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散熱膏為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主機板為擁有不錯超頻表現的微星msi B350 Gaming Plus,記憶體為擁有酷炫全幅式120°超廣角發光的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這樣組合可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且可暢玩許多需求不高的線上遊戲,這次測試做基本效能測試、遊戲測試、影音轉檔…等應用,並且針對內顯與記憶體頻率的關係做效能表現比對,讓有趣的玩家可以徹底了解Ryzen 5 2400G處理器的優勢與超高CP值!!

AMD Ryzen 2000G簡單介紹

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擁有高效能與低耗電特點,導入『SenseMI』智慧感測技術,更精準進行電源管理『Pure Power』,衡量CPU溫度、內部資源狀況,『精準加速 2』自動提升時脈,若到最高時脈時,CPU溫度還在允許範圍內,則會啟動『XFR 2』功能,讓核心獲得更高的時脈;另外『Neural Net Prediction』與『Smart Prefetch』優異技術,提供更優異的效能表現



這次AMD APU的『精準加速 2』維持以25MHz為間隔精準地提高時脈速度,依據CPU溫度、負載…等因素進行判斷,當Core 0只佔用一組執行緒時可Boost至最高時脈,隨著核心與執行緒負載數量核心時脈會依據25MHz階段調整Boost超頻時脈


Ryzen 2000G系列CPU核心基於AMD Zen架構,與Summit Ridge一樣採用四核心 CCX模組,不過L3快取容量改變,每個CPU Core由兩組1MB L3快取區塊刪減至只有一組,共4MB L3快取,可達成降低晶片尺寸與處理器所需功耗


主機板部分有X470、X370、B350、A320、A300與X300六種可選擇,A320與A300不支援CPU超頻功能,目前最新的X470主機板搭載了StoreMI儲存裝置加速技術,並有2組PCIe 3.0顯卡插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使用需求與未來升級需求做挑選搭配,AM4平台搭載原生USB3.1 Gen2、NVMe(PCIe x4)與PCIe 3.0,讓使用者可獲得最佳的效能表現與擴充性


Ryzen 2000G系列APU透過高速Infinity Fabric集成Vega繪圖核心,繪圖核心部分支援 DirectX 12、OpenGL 4.6、Open CL 2.2與Vulkan 1.0 API規格,內部架構有兩組HWS(硬體調度器)、四組ACE(非同步運算引擎)、一組Graphics Pipeline與一組Compute Engine,Compute Engine內的NCU數量則如同規格所列,Ryzen 5 2400G有11組NCU共有704個著色器,而Ryzen 3 2200G有8組NCU共有512個著色器,Pixel Engine為兩組設計,整體規格屬於入門款繪圖效能



AMD Ryzen 5 2400G包裝與本體

▼AMD Ryzen 5 2400G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Ryzen 5與搭載Vega顯示晶片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此款搭配Wraith Stealth散熱器,若一般玩家可使用該散熱器,若超頻玩家建議可採用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或其他散熱產品


▼AMD Ryzen 5 2400G正面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AMD Ryzen 5 2400G背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Wraith Stealth散熱器一覽,採用下吹式設計,風扇上方有AMD Logo,無LED發光功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採用螺絲固定,需要將主機板上的扣具先移除即可直接把散熱器鎖上,Wraith Stealth散熱器提供相當低調的外觀且優異的散熱效果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包裝與本體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MAX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支援RGB發光,可支援各家主機板廠發光控制


▼上方可看到AMD Logo與發光光圈,WRAITH MAX幽靈風扇採用下吹式設計,可以看出來採用四支熱導管組成,扣具部分為左右扣設計


▼RGB控制線材安裝處,搭配原廠提供的線材安裝於主機板RGB控制處,即可透過軟體控制發光


▼散熱膏搭配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這款產品相當用心,有清潔酒精棉片與塗抹刮刀,方便使用者清潔與塗抹


▼散熱膏塗抹方式採用五點式塗法


搭配硬體簡單介紹

此次測試環境除了主角AMD Ryzen 5 2400G外,主機板微星msi B350 Gaming Plus與記憶體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這組合要玩許多入門款線上遊戲甚至是虹彩六號都是沒問題的!!

微星msi B350 Gaming Plus
▼微星msi B350 Gaming Plus用料相當不錯,擴充性部分也相當完整,支援M.2與SATA 6Gb/s,可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

▼I/O部分相當豐富,有USB2.0*2、USB3.1 Gen 1 Type-A*3與Type-C,內顯輸出提供D-SUB、DVI與HDMI

▼CPU部分採用六相數位供電(CPU四相,GPU兩相),MOSFET皆有獨立散熱模組

▼記憶體提供四組插槽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M.2介面部分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892音效晶片搭配NIPPON CHEMI-CON音效電容,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

▼產品特色一覽:





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T-FORCE DELTA RGB DDR4記憶體本體散熱片採用不對稱式設計,發光採用全幅式120°超廣角發光,搭配黑色PCB電路板,展現沉穩低調風範,中間有T-FORCE Logo與字樣,右上角有DELTA R字樣,提高產品系列識別度,另一面貼有記憶體工作頻率、容量等參數貼紙,單條容量為8GB,工作頻率為DDR4-2666,時序為CL15-17-17-35,工作電壓為1.2V

▼右上角有DELTA R字樣

▼記憶體上方為120°超廣角發光,並有T-FORCE字樣




AMD Ryzen 5 2400G預設與超頻效能測試

AMD Ryzen 5 2400G預設時脈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msi B350 Gaming Plus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38602MB/s Write:40119MB/s Copy:35398MB/s

▼Super PI 1M:10.957s

▼CPU Mark:575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7.125sec 1024M-208.478sec

▼WinRAR:5881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0937CB  xCPU:30511CB  1CPU:7593CB

▼CINEBENCH R11.5 OpenGL:61.05fps CPU:8.85fps

▼CINEBENCH R15 OpenGL:72.07fps CPU:785cb

▼CrystalMark09 Score :369766

▼PerformanceTest Score :3962

▼PCMARK7 Score :6615

▼PCMARK8 Score :3776

▼PCMARK10 Score :3993

▼x264 FHD Benchmark :25.6

▼x265 FHD Benchmark :13.2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9.45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4.66


AMD Ryzen 5 2400G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 4.0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msi B350 Gaming Plus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 DDR4-3333 CL16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 155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47598MB/s Write:50449MB/s Copy:42344MB/s

▼Super PI 1M:9.993s

▼CPU Mark:603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6.584sec 1024M-195.356sec

▼WinRAR:6874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3870CB  xCPU:33667CB  1CPU:8273CB

▼CINEBENCH R11.5 OpenGL:72.76fps CPU:9.77fps

▼CINEBENCH R15 OpenGL:86.84fps CPU:870cb

▼CrystalMark09 Score :408429

▼PerformanceTest Score :4563

▼PCMARK7 Score :7186

▼PCMARK8 Score :4104

▼PCMARK10 Score :4816

▼x264 FHD Benchmark :28.2

▼x265 FHD Benchmark :14.8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22.96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5.38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超頻後在各方面表現都有著不錯的提升,處理器部分可達到4~20%左右不等的效能提升,不論在各種應用上都會有不錯的提升效果,讓Ryzen 5 2400G效能更加強悍!!

AMD RANDON RX VEGA 11預設、超頻測試與PK

很多玩家一定很想了解AMD Ryzen 5 2400G與對應差不多價格的Intel i5-8400這兩款內顯效能表現究竟是誰輸誰贏,平台部分只更換主機板與處理器,其餘硬體皆相同,馬上就來看看精彩的內顯效能表現PK啦

AMD RANDON RX VEGA 11預設時脈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msi B350 Gaming Plus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5172

▼3DMark Cloud Gate :14153

▼3DMark Fire Strike :296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443

▼3DMark Sky Diver :11198

▼3DMark Time Spy :1160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3621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2986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2904

▼FINAL FANTASY XV :1746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Medium) :865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Medium) :1344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720P LOW):6078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MEDIUM):2290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MINIMUM):3969

▼Grid2遊戲設置解析度1920x1080、遊戲畫質設置(Ultra),Benchmark測試結果,平均張數為51.29fps,最大張數為62.61fps,最小張數為42.44fps




AMD RANDON RX VEGA 11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 4.0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msi B350 Gaming Plus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 DDR4-3333 CL16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 155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6414

▼3DMark Cloud Gate :17462

▼3DMark Fire Strike :3683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806

▼3DMark Sky Diver :13742

▼3DMark Time Spy :1437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4464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3822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3710

▼FINAL FANTASY XV :2103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Medium) :1105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Medium) :1802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720P LOW):7466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MEDIUM):2791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MINIMUM):4762

▼Grid2遊戲設置解析度1920x1080、遊戲畫質設置(Ultra),Benchmark測試結果,平均張數為61.02fps,最大張數為75.41fps,最小張數為50.71fps




Intel UHD Graphics 630效能測試
CPU: Intel Core i5-84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Intel UHD Graphics 630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1898

▼3DMark Cloud Gate :9025

▼3DMark Fire Strike :1058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487

▼3DMark Sky Diver :4509

▼3DMark Time Spy :408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1577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1135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1145

▼FINAL FANTASY XV :586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Medium) :346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Medium) :730

▼CINEBENCH R10 OpenGL:8777CB

▼CINEBENCH R11.5 OpenGL:51.06fps

▼CINEBENCH R15 OpenGL:54.54fps

▼Grid2遊戲設置解析度1920x1080、遊戲畫質設置(Ultra),Benchmark測試結果,平均張數為15.26fps,最大張數為19.55fps,最小張數為12.51fps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超頻後在各Benchmark測試中效能都有19~28%左右提升,效果相當不錯且驚人,另外與對手產品i5-8100 PK中可以說是大獲全勝,OpenGL部分領先19~32%,遊戲Benchmark領先50~236%,已Grid2來說15張與51張的差別已經是從lag到可以順跑,超頻後領先最高可達299%,AMD RANDON RX VEGA內顯強不強悍數據會說話!!

遊戲實際體驗測試

本次遊戲實際體驗會採用虹彩六號:圍攻行動與恐懼反應:賽德納(Fear Effect Sedna),分別會針對AMD Ryzen 5 2400G預設、超頻與Intel Core i5-8400做比較,以下也是精彩的PK賽!!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遊戲畫質設定一覽,解析度為1920*1080,畫質部分設定有中與高,反鋸齒部分為T-AA




▼AMD Ryzen 5 2400G預設、記憶體為DDR4-2666(CL16),採用ReLive錄影,遊戲過程都有39~60張的表現,且順暢度相當不錯,以內顯來說表現相當優異!!


▼AMD Ryzen 5 2400G OC 4.0GHz、GPU OC 1550MHz、記憶體為DDR4-3333(CL16),採用ReLive錄影,遊戲過程都有45~65張的表現,順暢度再升級!!


▼Intel i5-8400、記憶體為DDR4-2666(CL16),採用外接硬體擷取盒錄影,遊戲過程都有15~20張,順暢度相當差


恐懼反應:賽德納(Fear Effect Sedna)
▼遊戲畫質設定一覽,解析度為1920*1080,畫質部分為Ultra


▼AMD Ryzen 5 2400G預設、記憶體為DDR4-2666(CL16),採用ReLive錄影,遊戲過程都有30~60張的表現,順暢度還不錯!!

▼AMD Ryzen 5 2400G OC 4.0GHz、GPU OC 1550MHz、記憶體為DDR4-3333(CL16),採用ReLive錄影,遊戲過程可一路維持在60張的表現,順暢度更棒啦!!

▼Intel i5-8400、記憶體為DDR4-2666(CL16),採用外接硬體擷取盒錄影,遊戲過程都有17~29張,順暢度尚可

小結:看了兩款遊戲的表現可以發現AMD Ryzen 5 2400G內顯效能相當強悍,連虹彩六號與恐懼反應都可以調整到順暢的遊戲體驗,如果再加上超頻可更加順暢,對比對手產品的表現,讓人無法盡興進行遊戲,AMD Ryzen 5 2400G僅需要內建的VEGA顯卡即可暢玩多款主流遊戲!!

影音轉檔 預設與超頻比較

影音轉檔也是許多使用者常用的功能,轉檔也是考驗處理器多工處理能力與校能,這次就已預設與超頻後兩者的表現來做比較,看看效能表現超頻後可以提升多少

▼使用軟體:格式工廠
轉檔格式:mkv
影片編碼:HEVC(H.265)
解析度:1920*1080
音訊編碼:AAC
音訊採樣率:48K
音訊位元率:192K


AMD Ryzen 5 2400G平台(預設)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msi B350 Gaming Plus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56分30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27分51秒


AMD Ryzen 5 2400G平台(超頻)
CPU: AMD Ryzen 5 2400G @ 4.0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msi B350 Gaming Plus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 DDR4-3333 CL16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 155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48分1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24分01秒


▼影片轉檔表現總表


小結:AMD Ryzen 5 2400G透過處理器與記憶體超頻後提升約有15~17%的效能表現提升,可大幅度縮小轉檔時間,若轉換檔案更大或所需時間更多可以減少更多時間,處理器可超頻就是有這樣的好處,可以透過小超頻提升整體CP值!!

記憶體頻率對APU內顯的重要性

採用CPU內建的顯示,工作時脈可以透過軟體去超頻做調整,而顯卡記憶體部分無法透過軟體單獨做調整,因為內顯的記憶體是從主記憶體Share過來,所以工作頻率也只能依照主記憶體的工作時脈,要提升內顯的記憶體工作時脈就必須將主記憶體頻率做超頻,讓工作時脈提升,這次測試主要讓玩家了解記憶體時脈對內顯效能表現的重要性,測試部分會採用DDR4-2400(CL14)、DDR4-2666(CL16)、DDR4-3066(CL16)與DDR4-3333(CL16)這四種頻率,透過記憶體時脈增加究竟會對APU效能有什麼樣的影響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啦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msi B350 Gaming Plus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DDR4-2400(CL14)
▼AIDA64 Read:34546MB/s Write:35708MB/s Copy:31632MB/s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389

▼FINAL FANTASY XV :1655


DDR4-2666(CL16)
▼AIDA64 Read:38583MB/s Write:40289MB/s Copy:35174MB/s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464

▼FINAL FANTASY XV :1685


DDR4-3066(CL16)
▼AIDA64 Read:43832MB/s Write:46368MB/s Copy:40101MB/s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557

▼FINAL FANTASY XV :1839


DDR4-3333(CL16)
▼AIDA64 Read:47486MB/s Write:49828MB/s Copy:42475MB/s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1617

▼FINAL FANTASY XV :1882


▼記憶體頻率差異對內顯效能影響總表


小結:透過總表可以發現記憶體工作頻率對內顯的效能表現影響相當大,與目前大家最常用的DDR4-2400頻率與DDR4-2666、DDR4-3066、DDR4-3333比較,最高可達16%的效能表現差異,建議使用者採用DDR4-3000以上的記憶體模組可獲得較佳的內顯效能表現,另外在記憶體頻寬部分從DDR4-2400提升至DDR4-3333在讀取、寫入與複製的頻寬有34~39%提升,所以挑選效能優異的記憶體也是相當重要,不僅可以提升系統效能還可以提升內顯的效能表現!!

AM4平台便利性與Fluid Motion介紹

AM4平台擁有不錯的CP值與效能表現,AMD Ryzen 2000G系列處理器同樣是無鎖倍頻可超頻,使用者可透過超頻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主機板部分像這次的msi B350 Gaming Plus在擴充與I/O部分相當齊全,像是主流的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的USB3.1,在各方面的表現與擴充都相當不錯,已可滿足大部分使用者與玩家需求,且可獲得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與超頻穩定度!!

▼SATA 6G/s擴充效能測試,擁有不錯的效能表現,且提供四組擴充相當足夠


▼USB3.1 Gen 1擴充效能測試,讀寫表現都可達400MB/s左右,可滿足大部分的USB裝置讀寫速度,讓傳輸不再卡頓!!


▼M.2 PCIe x4 SSD擴充效能測試,效能表現相當不錯,在AS SSD Benchmark可獲得2300分的優異表現!!


應用-AMD Fluid Motion介紹

AFM功能只要是AMD處理器搭配AMD顯卡就可以開啟此功能,這次APU同樣也是可以開啟這項超實用的功能!!

▼何謂AMD Fluid Motion??簡單說就是補禎技術(縮寫AFM),可將禎數24P/30P的影片透過GPU運算補禎補到60P;Fluid Motion透過專有Frame Rate轉換技術,能夠進行24fps/30fps轉換成60fps視訊播放,降低畫面換格時的接續不順,並提供更流暢、更平順的播放畫面;一般24fps轉60fps的視訊轉換時,原先是1-2-3播放順序,轉換成1-1-1-2-2-3播放順序,亦即前三張的畫格其實都是複製第一張的內容,這種作法在播放時會有Video Judder(晃動)狀況(高速移動最明顯),而AMD的Fluid Motion則是參考第一張和第二張中間的變化,安插新的變動畫格,因此產生出1-1a-1b-2-2a-3播放結果,讓視訊在任何Frame Rate下都能夠平順、不損畫質播放。


▼❶下載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工具軟體並安裝


▼❷開啟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工具軟體勾選24p與30p皆可轉換成60p


▼❸開啟顯卡公用程式並將AMD Fluid Motion Video功能開啟


▼❹開啟常用的播放軟體做設定(Media Player Classic為範例),並新增外部篩選器


▼❺將選定的外部篩選器設定為偏好


▼❻設定內部篩選器內硬體裝置與輸出格式


▼❼設定播放器輸出,設定完畢後就大功告成


▼未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時,檔案詳細資料為23.97fps,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狀態為尚未開啟功能,播放張數為23.97fps


▼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後,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狀態為功能開啟,判定影片為24fps,符合補禎條件,播放器下方播放張數為59.91fps,補禎到60fps在影片有快速移動時可明顯看到不會有跳格的感覺,整體會更加順!!


小結:AMD Fluid Motion Video是個非常實用的功能,且在APU上就可開啟該功能,可以將張數不足的影片補禎至順暢60fps,目前只有24fps/30fps才可符合補禎條件,開啟功能後動作較快的部分確實比24fps/30fps時播放來的順暢,且不會有跳格的感覺,讓整體觀看影片感更加順暢與舒服!!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與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酷炫發光展示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提供的LED控制軟體調整模式、顏色…等變換,展現酷炫燈光!!


▼發光展示

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使用者可透過原廠提供T-FORCE BLITZ工具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內建11種酷炫模式,各種不同模式都可調整細部相關設定,例如運行速度、各區段顏色..等,一條記憶體共有五區段可調整顏色,提供玩家最酷炫的設定,完全展現自我風格!!


▼預設發光模式
▼內建模式切換展示,11種內建模式,搭配不同設定後可擁有更多樣的變化!!


總結:
這次介紹的AMD Ryzen 5 2400G APU表現真的讓人相當驚艷,在各方面表現都有不錯的成績,轉檔部分表現也還不錯,最精彩的還是與對手產品PK部分,在顯卡Benchmark部分預設部分與對手產品已有相當大的一段差距,超頻後可以說是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了!!

遊戲部分採用虹彩六號與恐懼反應實測,虹彩六號畫質部分可以調整至高與中,實測可以維持在39~60張的表現,若是場景較為複雜則會在低標39張左右,其他部分都可以維持在50~60張,超頻後則可以更加順暢,而對手i5-8400僅能最高提供20張的表現,這樣的順暢度只能雷隊友而已!!恐懼反應部分調整為Ultra設定,順暢度還不錯,不過有些場景降到30張,超頻後則可以全程維持在60張不下降,對手i5-8400僅能提供最高30張的表現,順暢度尚可,但玩起來就沒有這麼得盡興;整體來說AMD Ryzen 5 2400G內顯表現算不錯且可以暢玩目前現今主流遊戲!!

AMD Ryzen 2000G系列APU產品同樣為無鎖倍頻,使用者可享受超頻的樂趣,且可以有效提升整體電腦的效能表現,測試中的小超頻在各種測試項目都有效能提升,處理器超頻後可達到4~20%不等的效能表現提升,整體效能提升相當有感覺,另外記憶體頻率部分對APU中佔非常重要的腳色,記憶體的頻率提升對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影響非常大,建議要使用到DDR4-3000以上的記憶體,才能將內建顯卡效能發揮到最佳狀態;AM4平台擴充性相當充足,不論是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USB 3.1都有支援,相信已經可符合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要預留未來升級空間都沒問題!!

AM4平台不僅處理器效能不錯還可以超頻,內顯也可透過超頻達到更好的效能表現,讓Ryzen 2000G系列處理器提升不少CP值,若再搭配不錯的其他硬體更能帶來優異的效能表現,像這次搭配的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與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2400G可以超頻至4.0GHz,且散熱效果不差,視覺表現方面提供RGB發光,可配合主機板做各種不同的酷炫燈校;主機板部分msi B350 Gaming Plus採用優異的用料,提供相當不錯的穩定度與超頻性,有好的硬體也要有穩定的主機板才能發揮最優異的效能表現,I/O與擴充性都相當充足,不論是入門玩家還是重度需求玩家都可以滿足;記憶體部份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擁有酷炫的RGB發光,發光為全幅式120°超廣角發光,整個就是超級無敵酷炫!!除了酷炫還可以超頻,在上面的測試中記憶體超頻後可達到20~25%的效能提升,顯卡效能也有10~23%的效能提升,效果相當顯著!!AMD處理器+AMD顯示卡還提供了Fluid Motion Video功能,可將24fps/30fps的影片補禎至順暢的60fps,讓張數不足的影片也能順暢播放不跳格!!

整體來說AMD Ryzen 2400G算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入門電競處理器腳色,且內建強悍的VEGA顯卡,要完現今很夯的線上遊戲也都是沒問題,想找一款擁有強悍內鍵顯卡且價格相當親民的入門處理器,相信AMD Ryzen 2400G是個非常不錯的首選,以上資訊提供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

[分享] 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多種控充一台搞定!!

$
0
0




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
Thunderbolt 3產品與周邊近年來越來越普及,連筆電充電也開始採用USB-C充電,未來連手機都會漸漸開始採用USB-C來充電與資料傳輸,應用範圍會越來越廣泛,目前許多主機板可擴充USB-C,筆電內建幾乎都僅一組接頭,且現在許多筆電為了輕薄,不論是在顯示輸出還是USB部分的I/O都會精簡化,整體擴充性都不太足夠,這次要介紹一台可以一次滿足各種擴充的產品,由宏正ATEN所推出的『UH7230』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UH7230僅需要接上電源與USB-C即可擴充一組Thunderbolt 3 、一組USB-C、兩組USB Type-A、Gigabit LAN、DisplayPort與音訊輸入/輸出,擴充基座同時支援 Thunderbolt 3 Power Delivery 85W (20V/4.25A、15V/3A、9V/3A、5V/3A),顯示部分單顯可支援5K@60fps與4K@60fps,雙顯可支援4K@60fps,規格相當強悍且功能完整齊全,現在就來看看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

包裝、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前方標示產品特色、型號與外觀

▼宏正ATEN Logo

▼產品特色:支援雙顯4K解析度、Thunderbolt 3 Power Delivery 85W (20V/4.25A、15V/3A、9V/3A、5V/3A)、Daisy Chain、Thunderbolt 3 與單顯5K解析度

▼UH7230外型與型號為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連接示意圖與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說明

▼接示意圖,可以做出相當多應用

▼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說明,有繁體中文喔!!


▼側面標示產品特色說明

▼另一側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包裝內容物,UH7230可應用於Windows與MAC系統

▼包裝上方為產品連接示意圖

▼包裝底部標示產品序號與各國安規認證

▼配件:產品說明書、註冊說明、電源線、變壓器與Thunderbolt 3傳輸線,變壓器規格為20V/8.5A



▼Thunderbolt 3專用傳輸線

▼UH7230本體一覽,外殼為金屬材質設計,質感相當不錯

▼前方有Thunderbolt 3 DOCK字樣與USB 3.1 Gen 1 Type-A & Type-C


▼上方僅印上ATEN Logo


▼兩側一覽


▼底部印上各國安規認證與產品型號,四周還有四個防滑腳墊


▼後方I/O一覽,由左至右分別為Gigabit LAN、USB 3.1 Gen1 Type-A、麥克風輸入、耳機輸入、Thunderbolt 3、Thunderbolt 3訊號輸入(連接電腦端並支援Daisy Chain)、Display Port與電源輸入



實際應用與測試

▼裝置連接示意圖


▼螢幕連接


▼可同時連接多款外接裝置,鍵盤、滑鼠、耳麥、隨身硬碟…等




▼安裝至有TBT的USB-C上後就可開始享受完整功能,音效部分可以看到會多一組USB音效卡,可以直接安裝耳機與麥克風使用


▼USB 3.1 HUB部分採用Fresco Logic USB 3.0 eXtensible Host Controller


▼Gigabit LAN部分採用Intel I210 Gigabit Network


▼Gigabit LAN傳輸速率部分表現相當不錯,讀寫皆可達到117MB/s左右的水準!!


▼USB部分表現還不錯,讀寫都可達到200~350MB/s的水準!!


▼Display Port單螢幕4K解析度測試


總結:
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整體來說是個相當不錯的產品,畢竟目前桌機與筆電都只有一組USB-C接頭,當有做多功能應用時,就會非常不方便,必須接上各種擴充產品,而UH7230擴充基座就可以同時擁有多種擴充與充電功能,許多輕薄型筆電沒有RJ45有線網路,且USB擴充孔相當少,甚至是顯示輸出可能也只有一組mini DP,若採用UH7230 USB-C充電擴充基座後可以擁有效能不錯的Gigabit有線網路,一組Thunderbolt 3 、一組USB-C、兩組USB Type-A,同時支援 Thunderbolt 3 Power Delivery 85W,顯示部分提供DisplayPort,單顯可支援5K@60fps與4K@60fps,雙顯可支援4K@60fps,還有音效卡可供使用者安裝耳機與麥克風,整體規格新穎且功能強大,一台擴充基座就可以把多種功能整合其中,不用買一堆擴充產品來搭配,想找一款高效能且擁有高度擴充性的USB-C擴充產品,相信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是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分享] 領先市場的超強VEGA內顯 讓您以低預算輕鬆遊玩線上遊戲,AMD Ryzen3 2200G 開箱測試分享

$
0
0
前言

AMD在AM4腳位與第一代Ryzen系列CPU剛出的時候,就有規劃包含內顯版本的raven ridge系列的CPU了。而市面上大多數的AM4腳位主機板也多有設計內顯的輸出孔,除了先前所出的bristol ridge以外,目前能夠使用內顯性能的就是raven ridge系列的CPU了。

目前在零售通路上能夠買到的raven ridge CPU大概有兩款,分別是AMD的R3 2200G 與 R5 2400G。在內顯方面分別集成了Vega 8與Vega 11系列的GPU。GPU時脈方面分別為1.1與1.25GHz。並且也都是不鎖倍頻的,因此搭配目前市面上的B350、X370、X470這幾種晶片組的主機板,都能夠藉由超頻來獲得更多的性能。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能夠買到的AMD AM4腳位系列的CPU與通路價格列表,第二代Ryzen系列以粗體特別表示

而在CPU方面同樣規格也是亮眼的。可以看到在規格上,R5 2400G 有著 4C8T的設計。基頻 3.6GHz、 Turbo 3.9GHz。而R3  2200G 則是 4C4T,基頻 3.1GHz 、 Turbo 3.7GHz。並且皆為 65W TDP 的設計。

AMD Raven Ridge 細節解說

與summit ridge較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兩款CPU皆是僅使用單一顆 CCX ,並且這顆CCX內部包含四個核心。在L3快取方面給予CPU所使用的容量也較低一些,為4MB。會有這樣的設計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不同於諸如R7 1700~1800X,全線採用4+4 CCX(亦即兩組CCX單元,每組由4個CPU核心組成,所以總計8核)與共享16MB (8x2) L3緩存。或是R5 1400,採用2+2 CCX、8MB (4x2) L3快取的設計。這次的R3 2200G與R5 2400G均採用4+0 CCX 與4MB (4x1) L3快取的設計。

畢竟還要集成高性能的Vega GPU單元,捨棄一組CCX的設計也是合理的。至於在遊戲性能方面,其實兩組或單CCX在不同的遊戲下各有長短,因此若以遊戲角度來看,2+2或4+0的設計其實都是正確的,而L3快取也捨棄在CCX單元中離CPU部分較遠的8組L3 512KiB Block,雖然容量變成4MB,但是對於快取的延遲與時脈增加方面卻是有正向的幫助。




*一組完整的Zeppelin dieshot。可以看到分別有兩組CCX模塊,每組CCX裡面有四核心、由16組512KiB組成的L3快取。


*而raven ridge APU中,僅有一組CCX。捨棄了前面所說離核心較遠的8組L3 Block。因此僅剩下距離較近的8組共4MB的L3快取,而Vega GPU內建顯示單元占了許多的面積。

*CCX中每個Core,內部包含了諸如基本CPU單位會有的ALU、以及L1快取等等。並且也有包含完整的FPU(浮點運算器)。
與以前的推土機、打樁機架構不同的是,上述兩種架構的CPU,若以8核心的FX8320來看,在FPU方面僅有ALU的一半數量(即4個與8個),因此上述兩種舊架構在浮點運算方面的性能表現算是比較不佳的。而這一代獲得了大量的改善。

上述資料來源:https://en.wikichip.org/wiki/amd/microarchitectures/zen


在Ryzen 5 2400G 的GPU中,有 11 組 CU,預設時脈為 1250MHz。而 Ryzen 3 2200G 則是 8 組CU,預設時脈為 1100MHz。

在I/O方面的部分,R3 2200G與R5 2400G相比於summit ridge。確實也有一些差別。比較明顯的地方是PCI-E通道。 SoC 本身提供PCI-E 3.0 x8 的頻寬供獨顯使用,確實是沒有到完整的x16。但基本上來說3.0 x8的頻寬其實基本上是可以完全發揮大多數市面上顯卡的性能了,畢竟3.0 x8 的頻寬與2.0 x16 是一樣的。


在其他方面,USB方面提供 4 個 USB 3.1 Gen2、1 個 USB 3.1 Gen1 (基本上等於大家常說的USB3.0)、1 個 USB 2.0;換言之,光這顆APU本身最多可以輸出6個USB Port,再搭配主機板上的晶片組(最低階的A320也能提供到9個),大概可以提供至少15個USB插槽,對於主機板設計上基本上也是夠用的。

而其中 2 組 USB 3.1 Gen2 支持 DisplayPort Type C Alt Mode,可採用 USB Type C 介面輸出 DP 影像,規格為DP 1.4 HBR3 (當然也要主機板有實作上去才能使用);除了前述提供給獨顯使用的PCI-E 3.0 x8以外,還有另外提供通用的PCI-E 3.0 x8 通道(需保留至少 x4 的通道給南橋使用) ,儲存方面則提供2 個 SATA 。

VEGA內顯架構,本次的主角


相較於CPU的部分其實相信各位在Ryzen 1000系列上都大致看過了,但這兩款APU中最引人所注目的地方相信還是裡面的內顯部分。

這次的 raven ridge APU 透過 Infinity Fabric 技術來集成CPU、GPU繪圖核心、記憶體控制器、多媒體硬件解編碼引擎、影像輸出引擎、I/O等單元。

Infinity Fabric(IF) 可以說是大家以往常聽到的HyperTransport技術的演進,AMD擁有IF的專利技術與智慧財產權。透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在一個晶片中連接各種的異質運算單元,目前不管是這次所介紹的raven ridge,還是Ryzen第一代的summit ridge、第二代的Pinnacle Ridge、伺服器面向的EPYC (代號Naples)、以及VEGA 56 / 64的顯卡等。都會採用這樣的技術來實現晶片中各單元的互聯。

Vega內顯方面,可以看到以Ryzen 5 2400G內部的Vega 11為例,一共有11組NCU,而Ryzen 3 2200G的Vega 8則是共有8組NCU。每組NCU擁有64個Shader著色器單元和4個TMU紋理單元。而ROP光柵運算單元兩者都是16個。

由於內建的VEGA繪圖核心在AMD的歸類中,是屬於第五代 GCN 架構,因此許多大家有聽過的特色與功能自然都包含在其中,包括動漫迷必備的Fluid Motion 補幀技術,新一代的VP9、HEVC硬件解碼等等多媒體相關的解編碼引擎、Freesync等等,都會包含在其中。

*AMD Fluid Motion 技術能夠將 24FPS 或是 30FPS 的影片補至 60FPS,大幅增加觀賞時的流暢度

有關以上介紹的部分,在下方實際測試的欄目中將會以實機測試給大家看。

Precision Boost 2更加進步的時脈控制技術


Precision Boost技術在第一代Ryzen CPU上就已經實現了,這功能主要是依據CPU核心使用數的多寡來調控時脈高低,如果應用程序僅占用1核心,致使其餘3核心的負載不高。這時候就可以針對那一顆核心的時脈進行增加,以達到最好的使用性能。若所有核心都被使用,則因為溫度、功耗等等方面的限制,將工作頻率切換成一般的情況。


在第一代的Precision Boost技術上,由於是依據執行續使用率來決定。因此時脈增減過程的落差比較大一些。而第二代的Precision Boost 2技術,則是還會依據 CPU 溫度、負載等因素來調整,這使得在時脈增減的曲線圖更加的平滑平緩,對於切換單多工處理的性能方面是有益處的。

AMD Ryzen 3 2200G 包裝與本體一覽


這次所拿到的是AMD R3 2200G來進行測試,在外盒設計上與其他款的Ryzen系列CPU算是很相近,都是以橘色與黑色的配置來呈現。當然為了更加增加高效能內顯的重要性,額外打上了Processor With Radeon Vega Graphics 的字樣與 VEGA顯示晶片的識別Logo。





同樣的在盒子右側可看見內部的處理器的實際樣子,而在盒子的上方與底部都貼有防偽與防拆封封條貼紙



裡面還附有一張紙,提醒如果你的主機板BIOS版本較舊了話,必須先更新方能支持。根據AMD官方的說法,AM4腳位將會在消費等級的市場上的生命週期持續到2020年。

這點相較於競爭對手Intel來說算是一個很大的優點,以最新的Intel 第八代CPU來說,官方的並不支持搭配100與200系列的晶片組主板,使得原本持有上述兩種晶片組的主機板的玩家若要升級為第八代的CPU,必須連板子都換成300系列,不然就是嘗試以非官方認可的高風險且不保證的手段來獲取支持。對於玩家來說將會是一筆額外的開銷。


在機殼信仰貼紙方面,同時提供了Ryzen3與Radeon Vega Graphic的貼紙,畢竟兩者都是這款APU的特色。



CPU正背面一覽,與第一代Ryzen相同,採用Socket AM4 1331Pin





隨盒裝所附上的AMD Wraith Spire 散熱器,基本上應付TDP僅65W的R3 2200G與R5 2400G其實都是足夠的。

其他測試設備,外包裝與配件一覽

這次測試除了前述提到的AMD R3 2200G CPU,算是此次的測試主角。在主機板方面則是搭配華擎的AB350M Pro4。而記憶體方面則是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 8Gx2 2666。並且在CPU散熱裝置方面採用俗稱AMD信仰風扇的AMD Wraith Max散熱器與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

AMD Wraith MAX散熱器介紹

AMD Wraith MAX是這次AMD特別推出的一款帶有信仰意味的CPU散熱器,目前在台灣已經可以簡單的在市場上購買到了

外包裝一覽,正面以黑灰白色印上AMD Wraith MAX THERMAL SOLUTION的字樣,側邊有本體的圖案與支持的主機板RGB LED燈效技術。





本體的部分,採用下吹式的設計。並且搭載銅質熱導管與鋁質散熱鰭片。另外所附的的黑線則是拿來連接主機板上RGB header所使用的

華擎AB350M Pro4 AM4主機板介紹

由於本次所測試的AMD R3 2200G是不鎖倍頻的一款CPU,而目前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的AM4主機板的晶片組。大致上就是A320、B350、X370、X470這四種。除了A320外,其餘皆可超頻。因此選擇價位平民,且既可以超頻,在I/O與功能性方面也能滿足大多數玩家的條件下。選擇B350確實是目前最適合的。

這次所選用的是華擎的AB350M Pro4,擁有四個記憶體插槽。根據通路售價的查詢結果,目前擁有四個記憶體插槽的B350 M-ATX主機板來說,這款板子確實是目前最低價的。在其餘周邊規格方面也與他牌幾乎沒甚麼差別。內顯輸出方面提供1A1D1H,背板提供一個USB3.1 Gen1 Type-C插槽,M.2的部分也一應俱全。算是目前來說這個價位區間相對不錯的選擇。

彩盒外包裝上以黑色與灰白色為主題,印有產品型號。左上角有Ryzen 2000系列CPUReasy的字樣,證明該主機板已經在出廠時就更新到支援2000系列CPU的BIOS版本了。並且下方印有支援的CPU種類,包括Bristol Ridge系列的APU與Ryzen系列的CPU。

這裡順便再額外講一點,基本上目前市面上的AM4主機板只要升級BIOS,目前新上市的Ryzen第二代也能夠支援,這點也是AMD官方所認證且認可的。



背面標示產品實際照片、背板I/O介紹、特色與規格一覽,產品序號則位於側邊。

特色方面導入一組Ultra M.2,可提供比起一般M.2還要更高的32Gb/s PCIe Gen3 x4通道,兩組M.2也都能夠支援SATA3 (6.0Gbps) 的M.2裝置。USB Type-C接頭。華擎超合金(Super Alloy)頂級用料。ELNA音響電容用料這些特色。

內部配件的部分,有2個M.2固定螺絲、後擋板、驅動光碟、2條SATA 傳輸線、以及說明書



主機板本體正背面一覽

背板I/O,可以看到三個內顯輸出界面(1A/1D/1H)都齊全,最新的USB Type-C Port也有設計上去。

CPU供電部分採用ISL95712 PWM控制IC,供電相數採Vcore 3x2 + SOC 3相供電的設計。並且在晶體方面都有被動式散熱鰭片覆蓋。

音效方面採用Realtek ALC 892音效晶片搭配ELNA音響電容設計,針對音效電路部分也有做切割線達到隔離效果。

網路晶片則是Realtek RTL8111GR,能實現千兆乙太網路

第一組Ultra M.2可提供高達32Gb/s PCIe Gen3 x4的頻寬,當然也兼容SATA3(6Gbps)。

四個SATA皆採轉90度布局設計,能夠避開與長顯卡的干涉

AMD FAN LED與RGB Header也都具備。

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介紹


由於內顯部分,顯存將會需要與主機板上的DDR4記憶體共享。因此選用高速記憶體是必須的。相較於一般的DDR4 2133。這次選用的是X.M.P基本盤能夠上2666的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T-FORCE DELTA RGB DDR4記憶體本體一覽,散熱片採雪白色設計,當然也有黑色的版本可供選擇。上方整條都是可發光的RGB超廣角原力流光設計的區域。中間標有T-FORCE的標誌,左上角則有DELTA R的字樣。

另一側上方貼有產品貼紙,單條容量為8GB,表定頻率為DDR4-2666,CL為15-17-17-35,電壓為1.2V

將兩條疊在一起的特寫一覽

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介紹

由於這次使用的Wraith MAX散熱器在先前有上機過,故散熱膏還是需要重上。所以這次選擇Cooler Master MasterGel PRO這款散熱膏。



在盒子背面有註明相關性能參數,並且還有附上擦拭酒精棉片,方便玩家去除舊的散熱膏並重上

本體的樣子

其他配備

在其他的部分,PSU使用版上許多人推薦的Antec NE550G,具備七年免費保固與金牌轉換效率。而SSD則是繼續沿用OCZ Trion 150 480G

AMD Ryzen 3 2200G 預設效能測試

測試配備一覽
CPU:AMD R3 2200G
RAM: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MB:ASRock AB350M Pro4
VGA:AMD R3 2200G Vega 8 內顯
SSD:OCZ Trion 150 480G
PSU:Antec NE550G
OS:Win10 x64 Pro 1709
MONITOR:Benq GW2760
AC input:110V@60Hz


組裝完成如圖片,由於後面有溫度測試,故全程以裸機進行

PCmark 8的部分均使用加速(Accelerated)模式進行,加速設備均指定為Vega 8內顯

按照慣例,先以CPU-Z與GPU-Z驗明正身。

CPU-Z 單執行續424.4、多執行續1619.9,基本上已經完全超越AMD當年最頂級的FX-8350了

CPUMARK 99 :557

SuperPi 1M :11.038s

Fritz Chess Benchmark :9993

wPrime:32M-10.805 sec、1024M-335.086 sec

WinRAR 效能測試 :4705

7-Zip 效能測試 :15270 MIPS

CINEBENCH R11.5 CPU :6.47 pts

CINEBENCH R15 CPU :562 cb

PerformanceTest 9.0 CPU Mark :7369

PCMARK7 Score :6832

PCMARK8 Home Score :4232

PCMARK8 Creative Score :4968

PCMARK8 Work Score :5048

PCMARK10 Extended Score :3432

x264 FHD Benchmark :21.03 FPS

x265 FHD Benchmark :11.15 FPS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6.42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3.168 FPS

XMR-Stak Cryptonight V7 Hashrate (Total 60s、cpu_threads_conf : 0~3) :107.7 H/s

Intel Burn Test GFlops (1024MB、跑三輪平均) : 41.19GFlops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AMD Ryzen 3 2200G CPU超頻測試

這次我們僅簡單的利用AMD官方所推出的超頻工具:Ryzen Master來進行較一般幅度的超頻,由於過程十分的簡單,完全不懂相關BIOS設置的新手們也不用擔心,簡單的幾步驟的設定即可成功獲得超頻帶來的性能提升!

首先先到AMD官網,下載AMD Ryzen Master工具,網址為https://www.amd.com/zh-hant/technologies/ryzen-master。並且安裝好

接著打開,同意相關事項後會到這裡,點選Profile1頁面,設定好之後點右上角的套用。

經過反覆的測試,我們將頻率調整到四個核心都是4000MHz,電壓的部分則上調至1.475V。經過AIDA64 FPU Street Test一小時候確定運作正常,超頻成功。

*註:測試穩定度請確定CPU與FPU(浮點運算)系列的測試都能夠通過,一般來說如果一般CPU測試的項目都能夠通過,在FPU測試下可能未必,畢竟FPU測試相對較為嚴苛。

同樣按照國際慣例,先以CPU-Z與GPU-Z驗明正身,頻率確定是399xMHz,基本上是成功的。

CPU-Z 單執行續454.8、多執行續1782.9

CPUMARK 99 :608

SuperPi 1M :10.949s

Fritz Chess Benchmark :10744

wPrime:32M-9.988 sec、1024M-312.084 sec

WinRAR 效能測試 :4725

7-Zip 效能測試 :16421 MIPS

CINEBENCH R11.5 CPU :6.76 pts

CINEBENCH R15 CPU :607 cb

PerformanceTest 9.0 CPU Mark :7700

PCMARK7 Score :7139

PCMARK8 Home Score :4380

PCMARK8 Creative Score :5211

PCMARK8 Work Score :5253

PCMARK10 Extended Score :3670

x264 FHD Benchmark :23.10 FPS

x265 FHD Benchmark :11.64 FPS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8.39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4.428 FPS

XMR-Stak Cryptonight V7 Hashrate (Total 60s、cpu_threads_conf : 0~3) :112.1 H/s

Intel Burn Test GFlops (1024MB、跑三輪平均) : 45.32 GFlops

AIDA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AMD Ryzen 3 2200G GPU內顯性能測試

以下測試的部分,在CPU方面以前述所設定的4.0GHz的時脈進行測試。內顯共享記憶體均調整到2G。雖然說如果抓了微軟的新驅動下,部分主機板或許可以調整到4G,華擎這片AB350M Pro4在UMA Buffer Size下也有這樣的選項。但如果以AMD在官網所發表的最新驅動來說,調成4G實際上還是只有2G。


華擎AB350M Pro4 BIOS,在UMA Buffer Size下可以調整記憶體大小

為了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狀況,所以這次還是以官方所稱的最大2G共享記憶體來進行測試。但這也代表著未來的更新將可能可以正式支援到大於2G的內顯記憶體,假設未來記憶體價格下降,對於玩家來說選擇這款這兩款新款APU的產品來說,相信還會有更大的顯示性能提升。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4384

3DMark11 Extreme Mode :X1106

3DMARK Time Spy:983

3DMARK Fire Strike:2585

3DMark Sky Diver:9092

VRMark Blue Room :225

VRMark Cyan Room :976

VRMark Orange Room :1431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3428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2694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High、Desktop 1080p) :2676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Extreme Present) :15.1FPS / 379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Extreme Present) :13.6FPS / 570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720P) :40.36FPS / 5396

AMD Ryzen 3 2200G 遊戲測試

由於R3 2200G的內顯方面確實是這次的重頭戲,因此相信不僅僅只能應付諸如英雄聯盟這類的MOBA。在一些大作遊戲上進行特效方面的取捨相信也是可以順暢運行的。以下將進行實際測試。並與I3-8100比較。

測試配備與前述相同,內顯記憶體同樣也是調到2G。

虹彩六號,1080p Low、內建benchmark測試,在平均上有64.7FPS

而戰地風雲4則是實際進行遊戲,地圖為龍隘之戰,64vs64。設定為1080p Low。並以Fraps抓取。整體遊玩的過程來說是順暢的,在平均方面有63.29FPS

英雄聯盟的部分則是由於遊戲的反作弊相關設計,因此所有的測試軟體都不能直接對該遊戲抓取FPS並記錄。因此我們只能進入遊戲時拍右上角的FPS作為依據。這部分供各為玩家簡單參考。
設定方面為1080p 全最高。在遊戲進行到中間小兵對線時,FPS為103,個人整體遊玩的體驗是十分順暢的。

與競爭對手Intel I3-8100比較


這次競爭對手我們選擇在零售價位上相近的I3-8100,目前通路的實際售價,R3 2200G與I3-8100,分別為$3350與$3400。

測試配備一覽
CPU:Intel I3-8100
RAM: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 2666 8Gx2 Kit
MB:MSI Z370 Gaming PRO Carbon
VGA:Intel I3-8100 UHD630 內顯
SSD:OCZ Trion 150 480G
PSU:Antec NE550G
OS:Win10 x64 Pro 1709
MONITOR:Benq GW2760
AC input:110V@60Hz




大致上的圖表如上,以下將挑選幾項較具指標性的測試結果並製成圖表比較與解說。







在單純CPU測試方面,單純就預設的情況來看。兩邊可以說是各有勝負,互有輸贏。當然在許多R3 2200G預設比較弱一些的項目,也能夠靠著具有的超頻能力拉近甚至反超對手。

PCmark的部分,基本上R3 2200G全部都是獲勝的,相較於單純特定項目的CPU測試。PCMark才是整體性能的綜合指標,能夠接近正常應用下的體驗比較,相對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測試。







而著重GPU方面的測試,AMD R3 2200G幾乎是完封對手。性能可以說平均下來是對手I3-8100的兩倍。十分的厲害。




以FFXIV Stormblood來看,I3-8100獲得的評比階級是"設定変更が必要",意思是在此設定下畫面會有嚴重的LAG。而AMD R3 2200G則是獲得"やや快適",意思則是可以在此設定下正常進行遊戲。

溫度與耗電測試

溫度方面分成兩組測試,都是使用Wraith MAX散熱器進行

分別以普通的Y500散熱膏與Coolermaster MasterGel PRO散熱膏比較,並且在預設與超頻4.0GHz下測試

整體來說Coolermaster MasterGel PRO的表現確實都比起一般常見的Y500還要好,分別有1.38~1.5度的差距。

耗電方面則取AMD與intel兩組平台,分別測試CPU、FPU、GPU滿載的情況。以AIDA64 Stress Test與Furmark進行對比。

AMD R3 2200G 預設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5.7W
AIDA64 CPU Stress Test:69.4W
AIDA64 FPU Stress Test:80.5W
Furmark :71.2W

AMD R3 2200G 超頻4.0GHz 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6.4W
AIDA64 CPU Stress Test:80.1W
AIDA64 FPU Stress Test:98.3W
Furmark :75.9W

Intel I3-8100 預設耗電測試
待機狀態:23.2W
AIDA64 CPU Stress Test:63.1W
AIDA64 FPU Stress Test:47.6W
Furmark :56.3W

在耗電方面,AMD R3 2200G確實稍微高了一些些,但性能兩倍,功耗可沒到兩倍這麼多。在待機下的差距幾乎是可以忽略的。縱使是遊戲玩家最吃重的GPU方面,以Furmark來看,R3 2200G超頻4.0GHz與intel I3-8100間的差距約20W。縱使一天跑滿3小時,電費一度算4.5元,一個月也是8元的差距而已。所以說在耗電與電費方面的差距,兩者可以說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

其他功能、特色介紹與測試

內顯硬體解碼、AMD Fluidmotion測試
如前言所提到,針對硬體解碼的部分,以下也將做測試。由於以CPU進行軟解基本上算是十分耗資源的。雖然說R3 2200G的CPU性能算是不弱。但如果遇到4K高流量的影片可能還是力有未逮,但由於GPU內部搭載著專門的硬體電路來針對常見的影像編碼進行編解碼,因此使用這樣的硬體電路來進行解碼才是順暢又簡單的方案。

DXVA偵測,基本上大多數的編碼類型,都能夠吃上4K等級的解析度。

再來談FM,相信各位對於AMD Fluidmotion(簡稱FM)這項功能來說並不陌生,甚至許多人還特別去購買AMD的顯示卡來專門做Fluidmotion,由於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BFRC)這套軟體的發明,使得一般用戶能夠十分簡單的就能享受到Fluidmotion帶來的補幀效果。對於許多影片,尤其是原始幀數僅有24~29.97左右的動漫來說,這項功能可以說是十分好用的。

先至官網下載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 網址: http://bluesky23.yukishigure.com/BlueskyFRC.html並安裝



進入之後點選Activate AFM setting on Radeon Settings,重開機後將AFM Mode改成Mode1,下方24p記得一起打勾

之後就能在Radeon設定-影像-自訂下,看到AMD Fluidmotion選項了,這裡也記得要打開

接著撥放器也要設定,這裡以PotPlayer為例子,記得去全域濾鏡下新增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濾鏡,並且右下角選擇"強制使用"。如果你不想要開FM的時候,把它改成不使用即可。

當然補幀的順暢度與顯示的性能也有關係,畢竟吃的是顯卡的GPU-3D引擎。以下將以不同編碼與解析度測試補幀的流暢度。

1080p AVC / H.264 原始23.98FPS,實測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59.2%左右
其中影像解碼的部分不管是使用軟解或是硬解都是綽綽有餘的。

1080p HEVC / H.265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62%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2K  AVC / H.264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67%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2K HEVC / H.265 原始23.98FPS,同樣也可以補上59.X,完全順暢。GPU-3D使用率約在64%左右
影像解碼同樣也是都能應付



4K AVC / H.264 與 HEVC / H.265 原始23.98~29.97FPS,在補幀方面確實比較力有未逮一些,沒辦法穩穩地補滿59.x。不過利用內建的硬體解碼引擎來在一般模式下播放,也能夠輕鬆地應付。

4K HEVC / H.265 原始60FPS,使用硬體解碼能夠順暢撥放(59.x FPS)

縱使是當年稱為硬體殺手的少女時代4K AVC1 120FPS片源。也能夠以100多FPS的幀率來順暢的撥放!

基本上來說如果不是特別變態等級的流量的影片,基本上解析度在2K以下的影片通通都能順暢的播放,並且透過FM來進行補幀至60左右的FPS。縱使是4K解析度的影片,利用具備4K硬解的VCN引擎進行解碼,也能夠在一般情況下順利播放。


圖表整理一覽

Meltdown與Spectre漏洞測試

Meltdown與Spectre是兩個今年爆發的漏洞,intel幾乎許多CPU都中了Meltdown,而Spectre則是具備分支預測運算CPU都可能中。
近期甚至有被發現Spectre V2的漏洞,在Spectre V2方面,AMD由於架構之間的差異,因此風險接近於零,而intel則是通通都有中。

我們利用Meltdown and Spectre網站所發表的程式進行測試,確認AMD這款R3 2200G基本上免疫了上述兩個漏洞,並且性能方面也是GOOD。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燈光效果介紹


實際上機,通電後就會發出炫目的燈光,預設是自動以漸層(Rainbow)的方式變換

可以至官網下載T-FORCE BLITZ軟體,這套軟體是所有的平台都能使用的,並不侷限於特定主機板廠牌

軟體介面介紹,預設提供11種模式切換,像是靜態、呼吸、彩虹等等情境。還有一個music模式,可以根據電腦所播放的音樂節奏放出相對應的燈效




顯示顏色方面,可調整顏色的項目,在右邊有一個RGB色環可以自行調整。可以逐節調整(實際效果如圖二)
如果說晚上要睡覺時不想要燈光了話,右上角也能夠一鍵將燈效關閉,十分方便。


music模式內容一覽,總共有八種模式可供選擇。會根據音樂節奏而發出不同的燈光效果,十分酷炫。

https://youtu.be/U2zBSE9b2WM
以上影片為九種特效的實際運作畫面影片,供大家參考

心得結論

這款AMD所最新推出的R3 2200G Raven Ridge APU,可以說是將AMD最新的架構,不管是CPU還是GPU,都集中在這裡。根據測試的結果來看,在CPU方面表現的算是有一定的水準,與競爭對手來說,在預設的情況下就已經是各有輸贏了。但相較於競爭對手鎖倍頻這種小氣的作風,這款R3 2200G 還能夠超頻來獲得更強大的性能。

而在GPU方面幾乎是壓倒性的大勝利!所有的GPU相關測試項目都遠勝競爭對手I3-8100的同價位產品,差距甚至到了2倍。以許多大作遊戲,包括虹彩六號與BF4來看,縱使已經將特效調成最低,但是競爭對手的表現卻僅能在30FPS左右徘迴,在遊玩的過程中明顯會感到不順暢。而AMD的這顆R3 2200G內建的強悍內顯,則可以在平均下表現超過60FPS。能夠順暢的遊玩部分的大作遊戲。而英雄聯盟這種比較平民的遊戲,特效全開當然是沒問題且十分順暢的。

最後還有影片硬體解碼與AMD FluidMotion的功能。相較於AMD在R9 300系列所令人比較詬病的硬體解碼方面 (許多R9 300系列的顯卡無法硬解4K影片),這顆R3 2200G內建的內顯是Vega家族的,內建最新的VCN1.0硬體解碼單元。因此能夠順利以硬解來撥放4K HEVC 60FPS的影片。甚至連以往稱為硬體殺手的少女時代 x264 2160p 120FPS測試片,都能夠解出100FPS以上的成績,想要作為4K影音播放機,使用這顆R3 2200G是沒問題的。

而最受動漫迷所喜愛的FluidMotion當然也具備。相較於幾個世代以前的A8-7600 APU,僅能夠順暢處理1080p AVC的影片,其餘HEVC或更高解析度的通通都無法完美處理。這款R3 2200G則是連2K HEVC 24FPS的影片,都能夠順暢的補上60FPS,可以說是完美的讓FluidMotion功能能夠實際的應用到各類影片中。

再來還有主機板的支援程度,AMD官方已經承諾AM4腳位將會延續產品壽命到至少2020年。換言之您現在所購買的AM4腳位的主機板,可以保證在2020年以前的產品都能正常相容與使用。而intel則是小氣許多,官方直接說明8000系列、Coffeelake的CPU僅能使用300系列的主機板。100和200系列除非透過非官方的一些手段才能夠支持,操作十分麻煩也不保證。並且這樣搞確實可能也會遇到一些bug,例如內顯點不亮之類的。因此選擇AMD AM4系列的平台還能夠為之後的硬體升級以更低成本來實現。

綜上述的測試,AMD R3 2200G可說是目前性價比相當高的內顯平台,對於預算方面在15000這個級距的玩家們來說,相信將是非常棒的選擇。

[分享] 賽德斯SADES LYCAN MINI小狼王強化裝甲機殼-超厚強化SPCC鋼板,小巧結實

$
0
0




超厚強化SPCC鋼板,小巧結實
小機殼一直也是許多電腦組裝族群的最愛,畢竟不是人人都需要擴充性一流的中大型機殼,但許多小機殼的用料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鋼板大部分都很薄且容易變形;這次要介紹一款鋼板結實的小機殼,由賽德斯SADES所推出的『LYCAN MINI』小狼王,前面板採用高質感鏡面設計,並提供一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開關與電源開關,側面採用超厚強化SPCC鋼板;內部結構雖然是小機殼,但依然提供不錯的擴充性,散熱部分前方可支援120mm風扇,側板也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後方可安裝一顆80mm風扇,原廠已內建一顆後方80mm風扇,使用者可再自行安裝風扇達到更好的系統熱對流;硬碟裝置可安裝一顆2.5吋裝置與一顆3.5吋裝置,還可安裝5.25吋光碟機與一台讀卡機,讀卡機部分可替換為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M-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80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80mm,整體規格還不錯,現在就來看看賽德斯SADES LYCAN MINI小狼王強化裝甲機殼。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型號,有中文版與英文版


▼產品特色

▼側面標示基本規格

▼另一側標示賽德斯SADES Logo與產品型號LYCAN MINI小狼王

▼頂部標示SADES Logo,目前買指定型號機殼道粉絲團登陸就送聖甲蟲魔扇,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配件:各種固定螺絲與產品說明書



▼LYCAN MINI小狼王本體一覽,前面板採用鏡面設計,相當有質感

▼面板左下角有賽德斯SADES Logo

▼可安裝5.25吋裝置與讀卡機

▼I/O部分有一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電源按鈕與Reset按鈕

▼面板為可拆卸式設計

▼前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

▼上蓋部分為標準設計

▼側板採用超厚強化SPCC鋼板,硬度相當不錯,另外有做有做突起設計,提供更佳的整線空間,還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提供最佳的對流效果


▼側板另一側同樣採用超厚強化SPCC鋼板,也同樣有做突起設計,提供更佳的整線空間

▼後方一覽

▼電源供應器採用上置式設計

▼後方可安裝一顆80mm,原廠已內建嚕!!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底部一覽

▼腳座橡膠止滑,並有墊高設計

▼側板厚度達0.7mm!!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下方、上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電源線與其他線材走線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M-ATX

▼電源供應器上置式設計

▼後方可安裝一顆80mm風扇,且原廠已內建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主機板右側可安裝一顆2.5吋與3.5吋裝置,若顯卡為較長產品,則無法安裝3.5吋裝置

▼上方可安裝一組5.25吋裝置與讀卡機,讀卡機部分也可安裝3.5吋裝置

▼設有相當穿線孔,方便走線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I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顯卡可安裝進機殼沒問題,不過要注意的是因為會被前方硬碟固定遮住外接電源,所以顯卡最好選擇外接電源為側邊安裝,若為上方安裝方式可能會卡住或是無法安裝,內部空間還算充裕,用不到的線材可以藏在前方,整體整線空間充裕


▼以小機殼來說可以容納高階顯卡是非常不容易的!!


總結:
賽德斯SADES LYCAN MINI小狼王強化裝甲機殼在外觀上相當低調,不過前面板採用鏡面設計增添不少質感,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還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整體整線空間也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充足,原廠後方已內建一顆80mm風扇,使用者可在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最重要的是整體結構與側面鋼板相當厚實,改變了小機殼就是軟趴趴的刻板印象,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990元,價格相當親民,想找一款體積小且結構厚實的小機殼,相信賽德斯SADES LYCAN MINI小狼王強化裝甲機殼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分享] AORUS VS AMD玩家體驗會-AMD 2000系列處理器與X470晶片組驚奇再現

$
0
0




前言:
AMD處理器的優異效能與高CP值相信大家有目共睹,近期推出了2000系列處理器,除了無內顯的2700X、2700、2600X與2600還有兩款APU 2200G與2400G,主機板部分也推出了X470晶片組,許多玩家對新款處理器與晶片組可能還不是非常了解,這次的體驗會主要讓玩家可以現場體驗AMD與AOURS X470主機板的效能外,如有任何問題或是產品使用心得可以立即與AMD、技嘉原廠工作人員面對面互動,讓玩家解除所有心中的疑惑,並能將心得與工作人員討論,讓下一個產品可以做進一步的改善與進步,現場除了技術分享外還有精彩的分組競賽與豐富的獎品,事不宜遲就來看看這場精彩又熱鬧的體驗會。

主辦廠商

公司網頁: http://www.amd.com/zh-hant/home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MD/
公司介紹: 超微半導體公司(英語: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縮寫:AMD、超微),創立於1969年,是一家專注於微處理器及相關技術設計的跨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矽谷內的森尼韋爾市。最初,超微擁有晶圓廠來製造其設計的晶片,自2009年超微將自家晶圓廠拆分為現今的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以後,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僅負責硬體積體電路設計及產品銷售業務。現時,超微的主要產品是中央處理器(包括嵌入式平台)、圖形處理器、主機板晶片組以及電腦記憶體,超微半導體是目前除了英特爾以外,最大的x86架構微處理器供應商,自收購冶天科技以後,則成為除了輝達以外僅有的獨立圖形處理器供應商,自此成為一家同時擁有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技術的半導體公司,也是唯一可與英特爾和輝達匹敵的廠商。


公司網頁: http://www.gigabyte.tw/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GIGABYTE/?fref=ts
公司簡介: GIGABYTE 技嘉科技創立於 1986 年,「Upgrade Your Life」是一路驅使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以扮演創新的先鋒者為目標,因此,GIGABYTE 推出了引領產業新標準的革命技術-Ultra Durable超耐久技術、突破硬體限制的獨家散熱設計-WINDFORCE專利技術、以及一手能掌握的超微型電腦-BRIX 系列等,同時,我們打造頂級電競品牌-AORUS,以極致效能,全面給予遊戲玩家們有別以往的體驗。GIGABYTE 以獨特的方式開創了嶄新的數位世界,我們持續創造令人驚艷的產品,帶給您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公司網頁: http://www.aorus.com/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gigabyteXGTW/?fref=ts
公司簡介: AORUS是技嘉科技於2014年成立的電競品牌,主打頂級輕薄電競筆電,以及滑鼠、鍵盤、背包等電競周邊產品,為追求最強效能與行動性的狂熱玩家而生。桀傲不羈的獨特鷹隼標誌,象徵源自遠古埃及戰神荷魯斯,流淌著電競的血液,傳承玩家永不放棄的戰鬥精神。

執行單位


活動時間:2018年5月5日(星期六) 13:30~17:00
活動地點: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洛克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捷運新店線 公館站2號出口(步行約2分鐘)
▼XFastest相當用心與貼心,活動前一天有簡訊提醒通知,我們當然要風雨無阻到場共襄盛舉^^


▼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會場概況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體驗會會場
▼現場廳相當多,可別走錯廳啦!!

▼活動報到處

▼舒適的體驗會會場

▼舒適的體驗會會場

▼AORUS主機板與顯卡展示區


▼Ryzen Threadripper征服設計和遊戲,無限制的效能,勢不可擋的能量!!

▼AORUS X470系列電競主機板,競逐世界舞台 無可取代!超多好料等你來挖掘!!

▼X470 AORUS ULTRA GAMING主機板搭載8+3相複合式數位PWM設計,雙M.2插槽並搭配散熱片,ALC1220-VB音效晶片,USB DAC-UP 2技術,符合CEC 2019規範


▼X470 AORUS GAMING 5 WIFI主機板搭載8+3相複合式數位PWM設計,雙M.2插槽並搭配散熱片,ALC1220-VB音效晶片,Intel 802.11ac Wave2無線網路,USB DAC-UP 2技術,符合CEC 2019規範


▼X470 AORUS GAMING 7 WIFI主機板搭載10+2相IR數位PWM設計,採用堆疊式散熱鰭片& Direct Touch直觸式熱導管設計,雙M.2插槽並搭配散熱片,ALC1220-VB音效晶片並搭載ESS SABRE數位類比轉換晶片,Intel®802.11ac Wave2無線網路,符合CEC 2019規範

▼AORUS發光飾品

▼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顯卡內建8GB 2048 bit二代高頻寬記憶體(HBM2),風之力10公分雙風扇正逆轉散熱系統,支援Radeon  VR Ready Premium,支援6螢幕輸出 HDMIx3 + DisplayPortx3,提供優異的12+1相超頻供電設計


▼Radeon RX VEGA 56 GAMING OC 8G顯卡內建8GB 2048 bit二代高頻寬記憶體(HBM2),風之力10公分雙風扇正逆轉散熱系統,支援Radeon™ VR Ready Premium,支援6螢幕輸出HDMIx3 + DisplayPortx3,提供優異的12+1相超頻供電設計


▼AORUS Radeon RX580 8G顯卡採用風之力90mm雙風扇搭配獨特刀鋒扇葉造型,進化版銅背板散熱技術,RGB fusion-16.7M色可客製化全彩RGB燈光,造型金屬強化背板,直覺式AORUS Graphics Engine工具軟體


▼AORUS Radeon RX570 4G顯卡風之力90mm雙風扇搭配獨特刀鋒扇葉造型,進化版銅背板散熱技術,RGB fusion-16.7M色可客製化全彩RGB燈光,造型金屬強化背板,直覺式AORUS Graphics Engine工具軟體  


▼豐富的獎品等著玩家們帶回家!!

▼RYZEN效能強勁 由您控制!!

▼遊戲超越想像力 第二代RYZEN智慧型處理器

▼創新HBM2顯存顯卡震撼來襲,RADEON VEGA顯卡採用HBM2超高頻寬記憶體,為4K遊戲而生,支援FreeSync與RADEON CHILL智慧技術

▼用VEGA或RX 580顯卡可以暢玩FARCRY 5

▼體驗區與分組競賽設備



▼AORUS X470系列電競主機板,競逐世界舞台 無可取代!超多好料等你來挖掘!!

▼體驗主機搭載AMD Ryzen 5 2600、X470 AOURS GAMING 7 WIFI與RX 570 4G,暢玩吃機(PUBG)沒問題!!主機板與顯卡有RGB發光可供調整,整個就是酷炫!!

▼AORUS H5電競耳麥展示,採用50mm鈹金屬振膜單體,支援RGB Fusion 1677萬色可客製化全彩燈光,拆卸式可彎曲麥克風,長時間舒適配戴,簡便線控設計

▼AORUS H5電競耳麥展示,採用50mm鈹金屬振膜單體,支援RGB Fusion 1677萬色可客製化全彩燈光,拆卸式可彎曲麥克風,長時間舒適配戴,簡便線控設計

▼AORUS K7 電競鍵盤展示,支援RGB fusion各按鍵可個別設定1680萬色RGB發光色彩,優異的Cherry MX電競機械軸按壓手感,無段式調整防滑腳架,背光調整與多媒體快捷鍵,全區防鬼鍵功能
AORUS M3電競滑鼠展示,實體6400dpi頂級電競光學引擎,2000萬次歐姆龍按鍵,RGB Fusion-1680萬色全彩客製化發光,DPI即時切換熱鍵,雙邊止滑抓握橡膠,鐵氟龍鼠腳

▼體驗區主機搭載搭載AMD Ryzen 7 2700X、X470 AOURS GAMING 7 WIFI與RX 580 8G,主機板、信仰風扇與顯卡有RGB發光可供調整,整個就是酷炫!!

▼AMD Ryzen 7 2700X信仰風扇真的是超有感覺!!

▼RX 580 Gaming Box 內建高效能Radeon RX 580顯示晶片,啟動高階遊戲體驗Thunderbolt 3 隨插即用,迷你尺寸輕巧易攜,支援Quick Charge (QC 3.0)與Power Delivery (PD 3.0),支援3x USB 3.0可連接各種周邊設備,RGB fusion-16.7M全彩客製化RGB發光

▼活動還沒開始已有相當多玩家到場並開始體驗高性能的AMD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


▼主持人是美麗大方的潔西卡

▼今日SG


▼技術分享即將開始啦,各位要專心聽才能在分組競賽贏得獎品!!


技術分享-AMD Rzyen 2000系列與RADEON產品介紹

▼分技術分享重點:
AMD Ryzen 2000與2000G系列處理器
❶目前推出無內顯的2700X、2700、2600X與2600還有兩款APU 2200G與2400G
❷皆採用AM4腳位,目前AMD計畫到2020年都還是維持AM4腳位,讓玩家主機板可以一直沿用
❸APU部份搭載超強悍的VEGA顯示晶片,支援FreeSync 2、HDR、HDMI 2.0b與H.265 4K編碼技術,與對手產品PK內顯部份幾乎是完勝,與獨顯GT 1030 PK則是各有輸贏
❹AMD Rzyen 2000系列產品採用12nm工藝,以較低的功耗即可達成高效能,不論是在多核心表現與耗電表現都比對手產品來的出色
❺AMD Ryzen 7 2700X搭配了RGB LED WRAITH PRISM信仰扇,整個就是超級酷炫
❻Precision Boost 2可有效改善降頻較為嚴重的問題,並運用XFR 2帶來7%的多核心效能表現
❼軟體部份可搭配Ryzen Master 1.3,提供最即時的監控與超頻選項設定

AMD 400系列主機板獨家提供免費的StoreMI技術:
讓玩家擁有HDD大容量與SSD高速讀取效能,StoreMI技術從記憶體切2GB當作虛擬硬碟,運用演算法頻繁使用程序放入虛擬空間內,提高讀取效能。

AMD RADEON顯卡產品特色:
❶許多遊戲機採用AMD RADEON解決方案
❷VEGA顯示支援FreeSync、Direct X12與Vulkan,市面上已有300多款FreeSync螢幕產品可供選擇
❸驅動程式AMD都有與各大遊戲廠合作並有Project ReSX計畫,可將驅動程式做最佳優化,且遊戲上市的當天就會有優化版本的驅動可更新
❹可配合手機APP軟體監控顯卡、錄影、直播..等功能

▼完整投影片介紹

AMD這次2000/2000G系列可是來勢洶洶,2000G系列APU搭載了VEGA內顯,效能相當強悍,而2000系列產品採用12nm製程工藝,達到低耗電高效能的特性,讓玩家可以享受到最佳的性價比,顯卡產品同樣相當強悍,且與各家遊戲大廠密切合作,當有遊戲上市時會在當天發出最佳化的驅動程式讓玩家享受最順暢的遊戲體驗,AMD這幾年真的相當用心,產品也一直再進步,期待可以有更多優異的產品與大家見面!!

技術分享-AORUS產品介紹

▼分技術分享重點:
X470 AORUS GAMING 7 WIFI產品特色
✸支援AMD第二代及第一代Ryzen處理器
✸內建4組DDR4插槽,支援雙通道技術及ECC/ Non-ECC記憶體
✸10+2相IR數位PWM設計
✸獨家散熱模組採用堆疊式散熱鰭片& Direct Touch直觸式熱導管設計
✸2-Way CrossFire/ SLI 極致雙顯示卡串接輸出功能,輔以獨家超耐久雙強化裝甲插槽設計
✸Intel 802.11ac Wave2 2T2R 無線網路及支援藍芽5.0
✸全新ALC1220-VB 音效晶片,提供114dB(後窗)/ 110dB(前置)超高麥克風輸入訊噪比,並搭載ESS SABRE 數位類比轉換晶片及高品質WIMA音效電容
✸內建兩組搭載散熱片的超高速PCIe X4 NVMe M.2插槽
✸獨家RGB FUSION多區多彩LED氣氛燈設計,支援數位LED與內建可程式化RGB LED燈條接頭
✸可更換式時尚雷雕LED導光飾板
✸Intel 千兆乙太網路設計,搭配cFosSpeed網際網路加速器
✸USB DAC-UP 2技術,提供USB裝置更充足的電壓
✸整合強化背板及一體式I/O檔板裝甲
✸主機板I/O背板內建電源/重啟/清除CMOS實體按鍵
✸率先響應CEC 2019,輕輕一按,省電環保愛地球

▼完整投影片介紹

▼分技術分享重點:
AORUS顯卡產品特色
✸透過獨家GPU特挑,確保GPU擁有最佳電源轉換效率
✸風之力90mm雙風扇搭配獨特刀鋒扇葉造型,風扇為正逆轉氣流導向設計
✸獨特刀鋒造型扇葉與雙滾珠軸承風扇,提供最佳的進風量與風扇壽命
✸熱導管直接接觸GPU設計,複合式熱管結合了傳統溝槽式和銅粉燒結式兩種熱管結構,透過雙重傳導媒介有效增加29%解熱能力
✸超進化銅片冷卻背板,直接貼合GPU並有背板紋路方向設計,提升散熱效率2~3度
✸RGB fusion - 16.7M色可客製化全彩RGB燈光
✸造型金屬強化背板強化整體結構,防止PCB板彎或零件撞落
✸PCIe電源監控指示燈,在未接上外接電源前,燈號會持續亮起; 接上外接電源且供電穩定時,指示燈就會熄滅;當偵測到目前的電源供給異常,指示燈便會閃爍提示
✸超耐久電子用料,採用最高等級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與超低電阻式電晶體等高品質超耐久用料,除了能有效減少廢熱產生,更可降低電源雜訊,確保穩定的電源供應
✸AORUS GRAPHICS ENGINE提供全新直覺式介面的工具軟體,提供簡潔清晰的監控畫面,玩家可輕鬆調教核心時脈、記憶體時脈、風扇運作模式以及燈光效果等

RX 580 Gaming Box產品特色
❶內建高效能 Radeon™ RX 580顯示晶片,啟動高階遊戲體驗
❷Thunderbolt™ 3 隨插即用
❸迷你尺寸輕巧易攜
❹支援Quick Charge(QC 3.0)與Power Delivery (PD 3.0)
❺支援3x USB 3.0可連接各種周邊設備
❻RGB fusion - 16.7M 全彩客製化RGB發光

▼完整投影片介紹

技嘉的電競品牌AORUS產品真的越來越不錯,不論是在產品細節還是視覺效果上都不斷進步,現在連保固都升級,最基本都有四年保固,特定型號註冊還有五年保固,若需要送維修可以直接請黑貓到府收送或是拿去全家寄件,全程都免費!!

中場休息充電與分組競賽

▼中場休息時間XFastest提供了豐富的餐盒供玩家們使用,這時間玩家也可以與廠商做交流,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讓玩家徹底了解產品與廠商,並可以獲得不少新知識

▼中場休息玩家別忘了拍照與FB分享就可以參加抽獎喔!!

▼中場休息也展開了分組競賽,共有三個遊戲,主機板猜謎、PUBG限時急殺與Ryzen Master超頻,獲勝的組別可以獲得一張RX560顯示卡

▼分組競賽主機板猜謎:X470 AORUS GAMING 7 WIFI特色猜謎

▼PUBG分組競賽:限時五分鐘內,每殺一個人就獲得五分



▼全場唯一在五分鐘內有殺到一個人的玩家,一開始就在研究地圖,不愧是高手啊!!


▼分組Rzyen Master超頻競賽:在限時五分鐘內利用Rzyen Master超頻,並跑出CINEBENCH R15 CPU分數



歡樂抽獎時間與心得
這次參加AORUS VS AMD玩家體驗會讓玩家可以完全體驗到AMD Rzyen 2000系列處理器的優異效能表現,搭配400系列晶片組效能更是如虎添翼,還有AORUS X470系列主機板各種好料在裡面,不僅用料紮實且規格相當強悍,連M.2也標配散熱模組,真的是各種小細節都不放過,顯卡產品也是相當用心,中場休息時間提供了餐點,讓玩家們可以休息補充體力,並有充足的時間與AMD & AORUS原廠工作人員做討論與發問,真的是一場很不錯的體驗會,讓我們了解不少AMD新款處理器與晶片組特色,還有AORUS X470主機板產品的優點與魅力;最後感謝XF工作人員的辛勞,讓我們有這麼棒的活動可以參加。

[心得] AMD x 技嘉AORUS 玩家研討會,體驗二代Ryzen的高效能與400系列主機板的新功能 活動心得分享

$
0
0
前言
AMD Ryzen系列的性能進步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在推出第一代Ryzen後,更在近期推出了更厲害的第二代Ryzen平台。第二代Ryzen平台包含了近期在各大論壇討論度與人氣都很高的Ravan Ridge,如R3 2200G與R5 2400G以外,還有無內顯並主打高CPU性能的Pinnacle Ridge系列的產品。例如R7 2700X、2700與R5 2600X、2600等等。在主機板方面雖然舊款的300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能夠繼續沿用,但是新推出的400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卻擁有更多的功能與更棒的技術。

這次體驗會由AMD、技嘉科技所舉辦,現場也有原廠所派來的人員對產品進行相關解說與互動。讓玩家們能夠在現場得到一些對產品疑問的解答。以及蒐集意見和改善產品。除了技術與產品介紹外,還有分組競賽與抽獎等等額外的活動,以下將介紹與講解活動所發表的相關內容。



本次活動由AMD、技嘉科技、以及XFastest所舉辦

活動前一天還有特別傳簡訊提醒,這次活動在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洛克廳。交通方面可以說是十分方便。基本上搭公車或捷運到捷運公館站就能了

活動時間:2018年5月5日(星期六) 13:30~17:00
活動地點: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洛克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捷運新店線 公館站2號出口(步行約2分鐘)

會場巡禮與介紹

工作人員們受理會員的簽到的地方

一旁展示許多技嘉的AMD系列產品,包括主機板與顯示卡

X470 AORUS ULTRA GAMING主機板,算是這次展示出來最高階的板子,設有搭配大型散熱片的M.2插槽,金屬插槽裝甲、ALC1220-VB高階音效晶片、強力的8+3Phase PWM設計



X470 AORUS GAMING 5 與 GAMING 7 WIFI 主機板。兩者也是屬於AORUS系列的板子。分別搭載8+3與10+2相PWM。ALC1220-VB高階音效晶片與ESS SABRE DAC。以及intel 802.11ac Wave2 2T2R無線網路的設計



AMD Radeon RX VEGA 56 與64 GAMING OC 8G系列顯卡,除了Vega 56/64本來的HBM2超高速記憶體外。技嘉的自製卡還包括風之力10公分雙風扇正逆轉散熱系統、12+1相超強供電設計



另外AORUS Rx 570與580系列的顯卡,同樣也採用風之力90mm雙風扇設計,以及銅背板散熱技術,RGB燈光效果。



活動布條方面,除了性能強勁的Ryzen  CPU與VEGA GPU產品,更還有Threadripper系列的旗艦級CPU產品可供選擇

會場內部的部分

這是技嘉推出的RX580顯卡外接盒,內建RX580高階顯卡,採用Thunderbolt 3接口。可以與筆電連接,體驗小體積與高性能桌面級顯卡所帶來的高階顯示性能

實機體驗區主機搭載AMD Ryzen 7 2700X CPU、技嘉X470 AORUS GAMING 7 WIFI、 AORUS RX 580 8G顯卡,AMD Wraith Prisma信仰散熱器。

另一台則是搭載AMD Ryzen 5 2600 CPU、技嘉X470 AORUS GAMING 7 WIFI與AORUS RX 570 4G的組合

目前全球電競產值已經非常嚇人。相較於死讀書,未來一個月也就22K。成為赫赫有名的電競選手無論是名氣還是收入都遠高於這個數字。各位家長確實可以考慮讓小孩們從小接觸電競與遊戲領域這方面。

活動將會抽出與送出的獎品一覽

AMD第二代Ryzen CPU 細節技術講解



這次主持人由AMD原廠的人員進行AMD 第二代 Ryzen CPU 的細節技術講解



Ryzen系列的CPU獲得全球許多大型媒體的推薦與獎項

Roadmap一覽,從2017~2020,將分成四個階段。這次所要介紹的就是第二個12nm的ZEN+

無論是桌面產品,還是筆電的。甚至帶有硬體等級的安全性的Ryzen PRO系列行動處理器,未來都會發布相對應的產品

並且AMD官方承諾AM4 Socket產品壽命將會到2020年。因此購買AM4腳位的主機板,日後升級也能夠省去換主機板的成本。相較於競爭對手可說是更加的友善



Ravan Ridge APU搭載強悍的VEGA內顯。無論是Freesync 2、HDR、HDMI 2.0b、4K H.265硬解編碼都具備。通路售價方面分別R5 2400G與R3 2200G為$5380與$3370

相較於競爭對手Intel I5-8400,R5 2400G內顯方面的性能幾乎是兩倍,甚至等同於一張$2880的Nvidia GT1030獨顯

此外還能透過超頻來增加性能

R3 2200G的部分也一樣,擁有比競爭對手I3-8100還要更厲害的表現
詳細也可以參考我寫的文章: https://goo.gl/Gbv4gZ



另外還有無內顯的Pinnacle Ridge。目前通路市面上分別有R7 2700X、2700與R5 2600X、2600

其中2700X這次直接內附Wraith Prism系列的高階散熱器。不僅有夠強悍的解熱性能,以及低噪音的表現。還有RGB控制功能。可說是不僅僅滿足基本使用。





相比於第一代Ryzen,第二代採用12nm製程,在能耗方面更加的棒。與競爭對手I7-8700K與I5-8600K相比,無論是性能還是功耗都不輸



第二代Ryzen還搭載Precision boost 2的技術,相較於第一代Precision boost 。能夠更加平滑與更高效的對時脈進行調控。以及XFR2技術,能夠帶來更高的時脈增加

同第一代,AMD官方所推出的超頻工具Ryzen Master當然也能在第二代使用。並且AMD這代幾乎都是unlocked的,相比於intel 僅限K系列還要搭配Z系列晶片組才能超頻。AMD可說是大方很多



新款400系列的晶片組還搭載了AMD StoreMI技術,能夠針對SSD與HDD一起都存在的系統,甚至是RAM優化。在儲存效能做提升。並且是免費的

AMD顯卡技術簡介



在顯卡方面,AMD也持續支持最新技術。包括DX12、Vulkan等等

而Freesync的部分,目前已經有300+的顯示器支持了。並且技術使用是免授權費的



最新的腎上腺素驅動包含許多功能與特色,並且AMD也與大作遊戲廠商合作,未來能夠在遊戲release的當天就發布最佳化的驅動或設定



相比於競爭對手,也擁有許多優勢。

技嘉X470主機板 細節技術講解




這次同樣邀請到技嘉原廠的人員來對技嘉X470主機板進行相關技術解說

AORUS X470的設計概念,源自與老鷹的長相與飛行的樣子

X470 AORUS ULTRA GAMING主機板的功能細節一覽

400系列的主機板出廠時就能支持Ryzen 2000系列的CPU

在技嘉X470 AORUS GAMING 7 WIFI主機板上,採用強力的10+2 Phase數位供電設計,並且選用IR Power Stage整合型MOSFET用料,單相VCore可處理高達40A

在VRM晶體散熱部分,也採用了加強設計的超高密度鰭片與熱導管結合的散熱方案

實際細節一覽

在背板方面也採整合型高強化背板,避免大型且超重的散熱器導致板彎。背後的I/O黨版也採用一體式設計。讓組裝時能夠更加方便

在ATX與CPU EPS電源針腳上,也採用電阻更低的實心針腳設計

實際細節一覽

在風扇接頭方面不僅僅是單純的3Pin、4Pin。還有額外增加溫度感測的Pin。能夠讓風扇轉速依據溫度感測的數據進行調控



板子上內建雙M.2插槽,皆可走PCI-E通道,可以將兩組做成RAID 0來大幅提升性能,在M.2上方也直接內建了散熱鰭片,讓廢熱能快速帶走

前置USB3.1的內接接頭,雖然現在市面上支援的機殼還不多。但相信未來還是有可能像USB3.0 19Pin一樣變成連低階機殼都具備的。



網路方面不僅是有線的,還有Intel 11ac Wave2無線網路設計,最高理論值高達1734Mbps。同樣BT5.0也具備

有線網路則是搭載Intel千兆等級的網路晶片,並且內建CFOS頻寬管理軟體



在音效方面選用了Realtek ALC 1220-VB codec 與 ess saber 9018Q2C 放大器。ALC 1220-VB在規格上是高於1220的,選擇時務必看清楚。

RGB Fusion則是可以讓你操控主機板上RGB的燈光效果。同樣有支援RGB Fusion的周邊產品也能一起進行操控

在PCI-E上方也設計有插槽防護裝甲。能夠預防高規格的超重顯卡導致插槽彎掉的情形

並且率先響應CEC 2019超低待機功耗的設計

技嘉AORUS顯示卡細節技術講解

AORUS顯示卡在散熱與用料方面均有許多特色

在AORUS系列的顯卡上所搭載的GPU,是經過特挑體質的,能夠確保高時脈運行的穩定

風扇方面搭載正逆轉氣流技術的風扇,能夠避免兩風扇干擾對方的氣流,達到更好的散熱性能

風扇本身也採用特殊設計的刀刃扇葉與雙滾珠結構

在散熱裝置本體方面,採用緊密貼合GPU且特殊設計的複合式熱管方案



另一側還有銅質背板直接位於CPU背面。能夠再提供低2~3度的散熱效果

當然自家的RGB Fusion燈效技術也不會缺席的

用料方面也採用高規格的超耐久用料。最高階的RX Vega56甚至高達12+1相

PCI-E外接電源指示燈可以提醒使用者要外接電源,顯卡才能正常運作

超頻工具也提供AORUS Engine圖形化工具軟體,能夠對時脈與RGB進行調整

技嘉RX580 Gaming Box外接顯卡盒解說

技嘉RX580 Gaming Box外接顯卡盒內建桌面級的RX580顯卡。透過TB3介面與設備連接,頻寬高達40GB。因此不用過於擔心頻寬不足導致性能受限的問題

規格上除了基本RX580會有的以外,還有諸如高通QC3.0快充技術的USB插槽



在主璣板與顯卡也都有註冊後享有4~5年保固的方案。並且到府收送也有了

會場活動介紹


現場會後有分組競賽,遊戲方面比的是PUBG吃雞。規則是五分鐘內比誰能殺到最多人。
但確實只有一組有殺到人,頗吃運氣成分的

另外還有R7 2700X超頻競賽活動。比的是CineBench R15 CPU的分數

以及技嘉主機板各功能與部位的猜謎

會後抽獎。不用說了,我這輩子這種只有一兩個獎項的活動都還沒抽到過一次

技嘉X470 AORUS ULTRA GAMING主機板近拍特寫照片一覽












心得結論
這次AMD與技嘉所一起舉辦的研討會活動,讓大家能夠對於新一代的Ryzen 2000系列的CPU與APU擁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像是這一代400系列晶片組擁有的AMD StoreMI、XFR 2.0、Precision boost 2的新技術、擁有的VEGA高階內顯的R3 2200G與R5 2400G 的APU,以及2000系列無內顯Pinnacle Ridge系列的高階CPU。

主機板與顯卡方面也由技嘉提供相關的資訊,X470 AORUS ULTRA GAMING這張主機板可說是將許多最新技術與高規格的東西都配置上去了,不管是高規的VRM設計,前置USB 3.1 Gen2 Type-C 接頭。高規格的Realtek® ALC1220-VB + ESS 9018Q2C DAC音效設計等等。顯卡方面則是有特別設計的風扇與熱導管。

並且原廠的工作人員也會在中場與休息時間跟玩家們討論或解答一些問題。可以說是很不錯的一場電腦硬體玩家的體驗會。

[分享] 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獨特無限RGB鏡面發光,酷炫與優異散熱兼得

$
0
0





獨特無限RGB鏡面發光,酷炫與優異散熱兼得
水冷設備一直以來都是超頻玩家與喜愛電腦安安靜靜的玩家最愛,水冷的好處不外乎可同時擁有硬體低溫與風扇低噪音這兩項優點,不過一般DIY式水冷可不是每一個玩家都有辦法完成,如果一個不注意或是安裝不當造成漏水的悲劇慘況,一體式水冷安裝上與空冷散熱器大同小異,透過簡單安裝即可達到水冷所帶來的優異散熱與靜音效果,相信會更適合更多一般玩家使用;這次要介紹由NZXT所推出的『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水冷頭上方採用半透明鏡面塗裝,具備兩個可獨立定址的RGB通道,可透過自家CAM軟體控制發光顏色與模式,提供超酷炫且吸晴的視覺效果,KRAKEN系列的泵浦設計在水冷排上,可增加泵浦的使用壽命,目前許多一體式水冷產品泵浦設計在水冷頭上,在水冷頭上會因為CPU的熱度會讓泵浦壽命降低,如果長時間都讓CPU處於高負載的情況,那泵浦的壽命更是堪憂,風扇部分採用自家Aer P120風扇,最大噪音為21~36dBA,轉速為500~2000rpm,水冷頭部分採用銅頭鍍鎳拋光處理,提供相當不錯的導熱效果,平台部份支援Intel與AMD主流平台,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現在就來看看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帶來的散熱表現啦。

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簡約,標示產品型號,並有產品外觀照片


▼產品型號:KRAKEN M22


▼產品外觀照片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CAM控制軟體介紹


▼KRAKEN M22具備兩個可獨立定址的RGB通道,並可透過獨家CAM軟體做控制


▼產品特色介紹
❶無限鏡面搭配RGB模式,提供酷炫的視覺效果,可透過直覺式CAM軟體輕鬆控制,並可隨著溫度或聲音輸出等變化響應互動模式
❷搭配Aer P120散熱風扇,獨特的進風口與液態軸承設計,提供優異的帶風量與低噪音效果,還可搭配拆卸式彩框裝飾(選配)
❸水管部份採用細尼龍套管強化,提升耐久性


▼獨家CAM軟體提供直覺式介面,方便操作與設定


▼側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



▼另一側標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有繁體中文!!相當重視台灣市場!!



▼頂部標示產品型號與NZXT Logo


▼底部標示多國安規認證標誌


▼配件:產品說明書、AMD水冷頭扣具、強化背板、風扇固定螺絲、各平台固定螺絲與CAM控制連接線



▼CAM控制連接線為USB介面,直接安裝主機板USB擴充即可使用


▼風扇為Aer P120,型號為RF-AP120-FP(12V/0.32A),接頭為4pin PWM設計,風扇螺絲孔有防震膠墊設計,可防止共震聲





▼水冷排與水冷頭一覽,無限鏡面相當搶眼!!


▼水冷排側面一覽,一側為水冷液體交換管線



▼水冷排兩側皆有NZXT字樣



▼水冷排一覽,泵浦設計在水冷排上,可提高泵浦使用壽命



▼泵浦電源為3pin接頭


▼水冷頭一覽,無限鏡面上有NZXT字樣,質感相當不錯,水管部分為可旋轉設計,方便安裝與整理水管




▼CPU接觸面為銅底設計,提供最佳的導熱效果,散熱膏部份已塗抹好,直接安裝即可使用


▼水冷頭扣具為可替換設計,相當容易操作與更換



搭配i7-8700K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Cooler: NZXT KRAKEN M22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BIOS為全預設,僅開啟記憶體XMP後開始測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32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61~65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75度,平均溫度為64度


▼CPU 6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30~32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58~65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75度,平均溫度為60~61度







搭配i7-8700K超頻4.8GHz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 4.8GHz
Cooler: NZXT KRAKEN M22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與Speed State Disable)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39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76~80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98度,平均溫度為77~78度


▼CPU 6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34~38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71~79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98度,平均溫度為75度







CAM/手機APP軟體介紹與酷炫發光展示

▼CAM軟體進入後,第一個頁面為硬體狀況監控,有CPU、顯卡、記憶體與硬碟狀態監控


▼CPU與顯卡狀態可轉換顯示方式


▼上方有截圖按鈕可使用,方便使用者截圖


▼佈景主題更換,有白天與夜晚兩個模式


▼訊息警告區,當有警告訊息提示時可以觀看並有歷史紀錄


▼設定選項一覽


▼設定帳號部份可直接線上做管理


▼設定有語言、介面顏色、開機選項、偵測、溫度…等相關細項設定


▼通知部份可設定警告提示偵測點


▼CAM軟體可切換為mini版本


▼第二個頁面為CPU、顯卡、主機板、記憶體與硬碟型號與規格簡述



▼CAM Overlay可以設定在遊戲介面提供CPU、GPU、記憶體與遊戲張數..等相關資訊


▼如右上角所示


▼GPU狀況監控與超頻,若顯卡為可超頻則可以直接做超頻設定


▼發光設定部份有發光顏色與模式可調整


▼固定模式提供顏色修改


▼呼吸模式提供顏色修改、新增循環顏色與呼吸速度


▼漸變模式提供顏色修改、新增循環顏色與漸變速度


▼覆蓋跑馬燈模式提供顏色修改、新增循環顏色、運行速度與方向


▼心跳模式提供顏色修改、新增循環顏色與運行速度


▼彩虹模式則提供運行速度與方向修改


▼智能模式可針對CPU、GPU與FPS做顏色調整


▼自訂模式可使用固定、呼吸與波浪模式新增Profile


▼音源模式可針對群組、同步或Bass做色彩跟隨變化設定


▼若還有其他NZXT支援CAM的產品可由這邊掃描新增


▼手機App軟體介面與電腦端提供資訊類似,可隨時查看電腦狀況



▼電腦硬體簡介


▼通知訊息欄


▼選項一覽


▼固定模式發光展示


▼呼吸模式發光展示

▼漸變模式發光展示

▼覆蓋跑馬燈模式發光展示

▼心跳模式發光展示
▼彩虹模式發光展示

總結
這次介紹的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表現相當不錯,效能部分水冷頭採用銅底拋光處理,提供相當不錯的導熱效果,採用i7-8700K預設環境中測試最高溫度為75度,平均溫度為64度,表現相當優異,超頻至4.8GHz表下也還不差,雖然高溫度來到98度,不過平均溫度可穩定在77~78度,以120mm水冷來說有這樣的壓制能力算相當強悍,且在噪音部分依然相當安靜,幾乎聽不到風扇的聲音,如果需要更高散熱效能的玩家且不在意噪音,可在安裝一顆120mm風扇,可獲得更優異的散熱效果;在安裝上也相當容易,安裝僅需參考說明書,即可輕鬆安裝完成,KRAKEN M22除了擁有優異的散熱表現外,另一個亮點就是獨特無限RGB鏡面發光,可透過CAM軟體調整顏色與發光模式,提供相當酷炫的視覺效果,若還有其他NZXT產品還可做發光同步!!整體來說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是個不錯的產品,擁有酷炫燈效與優異散熱效果,讓玩家在即將到來的炎炎夏日也不用擔心處理器過熱罷工!!

[分享] AMD Ryzen 3 2200G & Ryzen 5 2400G APU-超強Vega內顯降臨,大亂鬥對手產品

$
0
0




搭載超強Vega內顯的AMD Ryzen 3 2200G & Ryzen 5 2400G APU降臨
AMD Ryzen 2000G系列APU卯足全力,搭配了效能超強悍的Vega內顯,代號為Raven Ridge,目前推出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兩款,集成Vega繪圖核心,採用AM4腳位,詳細規格如下

從規格表來看這兩顆處理器差異部分為上表反紅部分,主要差異在於處理器執行緒、工作頻率與Vega內顯工作頻率、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核心數量都是四核心,不過在執行緒部分2400G為八執行緒(4C8T),2200G為四執行緒(4C4T),Vega內顯部分2400G有11組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250MHz, 2200G則有8組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100MHz,若玩家想安裝獨立顯卡時,APU提供PCIe Gen3 x8通道,足以應付中階顯卡,這兩款處理器TDP皆為65W,且都為無鎖倍頻,讓玩家可以享受超頻的樂趣。

玩家們比較好奇的是Vega內顯究竟有多厲害,這次會拿相對應的產品來大亂鬥一下,讓玩家們了解Vega內顯的魅力!!

AMD Ryzen 2200G/2400G一覽

▼AMD Ryzen 2200G/2400G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Ryzen 與搭載Vega顯示晶片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此款搭配Wraith Stealth散熱器,若一般玩家可使用該散熱器,若超頻玩家建議可採用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或其他散熱產品



▼AMD Ryzen 2200G/2400G正面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AMD Ryzen 2200G/2400G背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Wraith Stealth散熱器一覽,採用下吹式設計,風扇上方有AMD Logo,無LED發光功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採用螺絲固定,需要將主機板上的扣具先移除即可直接把散熱器鎖上,Wraith Stealth散熱器提供相當低調的外觀且優異的散熱效果




內顯PK大亂鬥

本次測試會測試AMD Ryzen 2200G/2400G預設與超頻表現外,還會與對手產品Intel Core i3-8100/i5-8400內顯比較,最後再拿出獨顯NVIDIA GT 1030進行PK大亂鬥,測試軟體部分會採用New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Cloud Gate/Sky Diver、虹彩六號與GRID2,馬上就來看這場精彩的大亂鬥!!

▼Grid2遊戲設置解析度1920x1080、遊戲畫質設置(Ultra)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設置解析度為1920*1080,畫質部分設定都幾乎是在中





AMD Ryzen 3 2200G APU預設時脈測試
CPU: AMD Ryzen 3 22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AMD RANDON RX VEGA 8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1108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255

▼3DMark Sky Diver :9205

▼GRID2遊戲畫面,最高47張,最低34張,平均41.7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1張,最低28張,平均35.13張


AMD Ryzen 3 2200G APU超頻測試
CPU: AMD Ryzen 3 22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 DDR4-3333(CL16)
VGA: AMD RANDON RX VEGA 8 @ 130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3181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486

▼3DMark Sky Diver :10978

▼GRID2遊戲畫面,最高65張,最低44張,平均53.87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9張,最低34張,平均42.85張


AMD Ryzen 5 2400G APU預設時脈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4159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452

▼3DMark Sky Diver :11323

▼GRID2遊戲畫面,最高73張,最低51張,平均59.35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2張,最低30張,平均39.55張


AMD Ryzen 5 2400G APU超頻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 DDR4-3333(CL16)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 155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7227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762

▼3DMark Sky Diver :13740

▼GRID2遊戲畫面,最高86張,最低55張,平均69.8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73張,最低33張,平均47.71張


Intel Core i3-8100內顯測試
CPU: Intel Core i3-81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Intel UHD Graphics 630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7915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489

▼3DMark Sky Diver :4494

▼GRID2遊戲畫面,最高17張,最低12張,平均14.89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21張,最低11張,平均14.38張


Intel Core i3-8100搭配NVIDIA GT 1030測試
CPU: Intel Core i3-81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NVIDIA GT 1030 2GB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285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635

▼3DMark Sky Diver : 11217

▼GRID2遊戲畫面,最高69張,最低32張,平均54.27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0張,最低29張,平均40.96張


Intel Core i5-8400內顯測試
CPU: Intel Core i5-84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Intel UHD Graphics 630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9002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488

▼3DMark Sky Diver :4502

▼GRID2遊戲畫面,最高18張,最低12張,平均15.22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26張,最低12張,平均14.86張


Intel Core i5-8400搭配NVIDIA GT 1030測試
CPU: Intel Core i5-84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NVIDIA GT 1030 2GB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562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662

▼3DMark Sky Diver : 12036

▼GRID2遊戲畫面,最高83張,最低48張,平均62.63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6張,最低32張,平均41.62張


▼效能表現總表


總結
以上大亂鬥之後可以看出這8個組合的效能高低,預設表現來說AMD Ryzen 2200G/2400G比對對手產品幾乎是大獲全勝,實際遊戲表現AMD Ryzen 2200G/2400G都還可以平均張數維持在30~60張之間,而對手產品平均張數皆低於20張以下,根本無法順暢運行遊戲;若拿GT 1030來對比預設表現Ryzen 3 2200G小輸i3-8100搭配GT 1030,超頻過後效能表現就在伯仲之間,Ryzen 5 2400G與i5-8400搭配GT 1030相比,在預設上效能已非常接近GT 1030,超頻過後可完全超越GT 1030效能表現,價格部分參考原X屋價格來比較

沒有獨立顯卡的價格來說AMD與Intel組合有600~700的差價,若再加上獨立顯卡價格上去價差更大,足足可以省下3000~4000組裝預算;整體來說AMD Ryzen 2200G/2400G這兩款處理器的CP值相當不錯,且效能表現已可滿足入門電競玩家,以上資訊提供給需要的玩家參考。


[分享] 分享 PS4 Pro換裝SSD全記錄

$
0
0
上次一口氣趁著購物網下殺+3C產品兩件打折+刷卡回扣優惠一口氣衝了兩顆Anacomda N2 480GB,已開箱換了原本電腦那顆TLC遊戲碟,用了一個多月覺得不錯,除了正常使用有感速度有些變快,最明顯的就是之前那顆TLC的SSD有時開魔獸和爐石不知為何會卡住,必需要強制關閉程式後再開才行,現在完全沒有這種問題發生,真的讚!
之前文章連結
[分享] MLC的好選擇 Anacomda N2 480GB(電腦篇)
之前就說敗兩顆,一顆是要用來換掉PS4 Pro硬碟,一直沒時間換(有空不是玩PS4 Pro就是Switch XD)放著也是浪費,趁著假日趕快來換
不過因為是玩過一陣子的PS4 Pro,所以要備份遊戲存檔,然後更換硬碟再把存檔拷貝回去,我們直接來看圖說故事吧

PS4備份
PS4備份有兩種方式,1是以隨身碟儲存,2是PS PLUS會員線上儲存,以第二種方式較為方便,小弟有PS PLUS會員所以都用線上儲存,好處是到朋友家玩遊戲可以直接從雲端把存檔下載使用,缺點就是要花月費,在網路上可找到有人賣950元一年(以每個月PS PLUS提供的免費遊戲就超值了),以下我們還是來看兩種備份方式

隨身碟備份
直接拿支FAT32的USB隨身碟插到PS4
480GB PS4-01.JPG



進入「設定」、「應用程式保存資料管理」
480GB PS4-02.JPG



點選「主機儲存空間的保存資料」
480GB PS4-03.JPG



接著選「複製至 USB 儲存裝置」
480GB PS4-04.JPG



這時會看到所有的遊戲存檔,按下PS4手把上的OPTIONS鍵,可就會出現「選擇複數應用程式」的選項
480GB PS4-05.JPG



然後我們就可以選擇「全選」,然後選擇「複製」就會將所選存檔備份到隨身碟
480GB PS4-06.JPG



PS Plus線上儲存存檔更簡單,只要在剛剛選擇我們要備份時的步驟,選「上傳至線上儲存空間」,接下來的步驟和前述相同,選好就上傳至PS提供的雲端空間
480GB PS4-07.JPG



接著獎盃成就記得跑一下同步備份以免這些資料都沒了
480GB PS4-08.JPG



然後解除綁定帳戶,到「設定」裡面中的「帳戶管理」
480GB PS4-09.JPG



選「登錄為常用 PS4」,點選「解除登錄」,在出現的確認視窗點選「是」
480GB PS4-10.JPG



PS:若主機中有多人遊戲存檔,就要登入他們的帳號再進行各別備份,每個帳號備份的只有該帳號的資料,千萬要記得啊,不要隨便登入一個帳號備份就以為全都備份到了 @@”

PS4 Pro更換硬碟囉!
把PS4 Pro硬碟放置處有個檔住的蓋子打開,只要往旁邊翹開即可
480GB PS4-11.JPG



一打開就看到硬碟的位置,把固定螺絲拆下
480GB PS4-12.JPG



然後往後抽即可把硬碟拿出來
480GB PS4-13.JPG



接著就和電腦換SSD一樣,將硬碟架固定螺絲鬆開、換上Anacomda N2 480GB,接著鎖回去,再依剛剛的步驟返向安裝回去便大功告成,簡單!
480GB PS4-14.JPG



接著我們要重建PS4系統,先到官網下載檔案,大約1G左右,因為是重新安裝所以是下載整個完整的軟件,網址:https://asia.playstation.com/cht-tw/ps4/system-update
(在這抱怨一下,不知是官網說的不清還是小弟愚昧,找了好一陣子才找到下載網頁,原以為找不到嚇死了 >”<),然後把下載好的檔案放著剛備份用的隨身碟即可,注意要照官方說的,新建一個「PS4」資料夾,然後在裡面再建一個「UPDATE」資料夾,最後把檔案放進去才行
480GB PS4-15.jpg


480GB PS4-16.jpg



把我們做備份及含有系統的隨身碟插上PS4,PS4開機後便會顯示先以USB連接線接手把,然後按下PS按鈕,照做後手把就可正常使用
480GB PS4-17.JPG



接著會顯示隨身碟會有更新系統檔,按下「OK」讓它安裝吧
480GB PS4-18.JPG



跑了一下會出現確認畫面,此時會將PS4格式化,會把硬碟內資料全數清空,按下「是」
480GB PS4-19.JPG



然後就是等等等0.0…..
480GB PS4-20.JPG



等到安裝完,就是回到剛買PS4第一次開機時的畫面,一樣顯示先以USB連接線接手把,然後按下PS按鈕做連接使用
480GB PS4-21.JPG



接下來的語言設定等就省略啦,然後到「設定」、「帳戶管理」、「登入PlayStation Network」登入自己的帳號
480GB PS4-22.JPG



然後把存檔拷貝回來吧,到「設定」、「應用程式保存資料管理」,看你之前是用線上儲存還是USB儲存,就選你存檔的方式把它拷貝回來
480GB PS4-23.JPG



同樣按下手把上的OPTIONS鍵來複選要複製的存檔,最後按下「複製」,這樣就備份回去囉!
480GB PS4-24.JPG



PS:記得把獎盃資拷貝,只要進去獎盃內從雲端下載回來就OK了

簡單測一下換SSD後的速度,小弟之前是用原廠的硬碟在玩遊戲,速度方面是還可以啦,但碰到有些遊戲常換場景就要等待一下,久了真的有點不耐煩,以下是手動用手機計時,雖然不是很準但就給大家參考看看
480GB PS4-25.JPG


480GB PS4-26.jpg


480GB PS4-27.jpg


480GB PS4-28.jpg



結論
換SSD後有變快嗎?當然有、不過也要看遊戲,小弟之前在玩機器人大戰X覺得還好,現在是玩勇者實在太囂張、勇者鬥惡龍11,勇者實在太囂張就剛進遊戲時不用等那麼久了,其他方面還好,比較有感覺的就是勇者鬥惡龍,有時飛不同城鎮的過場與部分換場景畫面,從10多秒變5秒左右,記得會想把PS4內的硬碟想換SSD是因為前一陣子魔物獵人很夯,看到很多人玩且因此換SSD,網路上有測試資料,說明換SSD後的讀取秒數真的有降低所以很心動,許多遊戲等待過場讀取雖然不長,但換了SSD後減少個數秒等待時間,長期玩下來的加總是很可觀的,若有閒錢且有興趣,就自己動手將PS4換個SSD吧!

以上簡單文章給自己留個日記也方便給各位參考,感謝收看

[分享] 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親民價格搭配MU-MIMO與強悍穿牆能力

$
0
0




親民價格搭配MU-MIMO與強悍穿牆能力
802.11ac規格目前已經算是主流規格,且產品價格越來越輕民,近期許多路由器產品都支援MU-MIMO技術,讓同時可擁有更大的連線數,這次要介紹由TOTOLINK所推出價格親民且擁有MU-MIMO與強悍穿牆能力的『A950RG』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A950RG WiFi規格為802.11ac,傳輸速率最高提供1200Mbps,天線部分採用四支5dBi全向性天線,提供不錯的訊號品質與穿牆能力,支援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讓多人同時連線不再卡頓,有線網路部分提供四組LAN有線網路(LAN1為MOD專用埠)與一組Giga WAN,其他功能部分提供三組2.4GHz/5GHz SSID、無線中繼、無線橋接、上網時間管理、QoS頻寬管理、定時重啟…等功能,不會因為價格親民而功能打折扣,馬上就來看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啦。

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TOTOLINK Logo


▼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


▼產品特色:
❶支援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
❷5GHz放大功率PA技術
❸802.11ac極速同步雙頻,無線速度達1200Mbps
❹超強4支5dBi全向性天線,全方位覆蓋
❺Giga超快效能
❻內建1組MOD專用埠,佈線簡單免設定


▼產品型號為A950RG


▼A950RG產品外型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擁有超強穿牆能力、MU-MIMO多用戶技術與產品規格


▼擁有超強穿牆能力


▼802.11ac極速同步雙頻,無線速度達1200Mbps


▼MU-MIMO多用戶技術


▼產品特色


▼產品規格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


▼上下兩側標示TOTOLINK Logo、包裝內容物與公司資訊



▼配件部分:快速安裝手冊、變壓器與網路線


▼TOTOLINK A950RG本體一覽,本體採用黑色設計,這台比較特別採用直立式設計,前方有類卡夢紋路,質感相當不錯,天線部分採用四支全指向性天線可依照使用者使用需求做角度調整



▼類卡夢紋路,質感沒話說!!


▼前方有狀態指示燈號


▼TOTOLINK Logo與燈號說明


▼天線上有TOTOLINK字樣


▼兩側各有一支天線設計,並有散熱開孔



▼上方同樣有散熱開孔設計


▼後方I/O部分,分別為WAN、LAN與電源輸入,還有WPS/RST按鈕,後方擁有大面積散熱開孔,提高散熱效果


▼貼有產品型號、設定IP、帳號密碼…等相關資訊


▼底部設有防滑膠墊


TOTOLINK A950RG基本設定介紹

▼輸入192.168.0.1即可進入設定畫面


▼登入後有快速設定,可選取DHCP、固定IP與PPPoE設定網際網路




接下來進入到進階設定部分
▼系統狀態:可看到目前路由器內的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的狀態(包含2.4GHz/5GHz),還有系統運作資訊可查看


▼系統模式:可選擇運作模式,有路由器模式、無線延伸、橋接模式與WISP模式可選擇


▼網路設定-網路連線(WAN)設定:設定WAN連線方式,可選擇DHCP、PPPoE與固定IP




▼網路設定-區域網路(LAN)設定:可設定區域網路與DHPC IP範圍


▼網路設定-DHCP配發內部固定IP:可設定某些裝置為固定IP


▼網路設定-IPTV設定:可開啟IPTV功能


▼IPv6-IPv6狀態:可查看IPv6網路狀態


▼IPv6-IPv6設定:做IPv6網路設定,可選擇DHCP、PPPoE與固定IP




▼5G無線設定-無線狀態:可查看目前5GHz無線網路狀態


▼5G無線設定-基本設定:可設定5GHz無線網路SSID、加密方式、密碼與連線用戶限制


▼5G無線設定-多組無線網路設定:可開啟額外兩組5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5G無線設定- MAC位置驗證:可設定5GHz無線網路MAC過濾機制

▼5G無線設定-WDS:可設定5GHz WiFi WDS功能


▼5G無線設定-WPS:可設定5GHz WiFi WPS功能


▼5G無線設定-進階設定:可設定5GHz訊號細項設定


▼2.4G無線設定-無線狀態:可查看目前2.4GHz無線網路狀態


▼2.4G無線設定-基本設定:可設定2.4GHz無線網路SSID、加密方式、密碼與連線用戶限制


▼2.4G無線設定-多組無線網路設定:可開啟額外兩組2.4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2.4G無線設定- MAC位置驗證:可設定2.4GHz無線網路MAC過濾機制

▼2.4G無線設定-WDS:可設定2.4GHz WiFi WDS功能


▼2.4G無線設定-WPS:可設定2.4GHz WiFi WPS功能


▼2.4G無線設定-進階設定:可設定2.4GHz訊號細項設定


▼QoS:可設定QoS是否開啟,並設定流量管制規則


▼防火牆-防火牆類型:可設定防火牆之白名單或黑名單


▼防火牆-IP/通訊埠過濾:可設定IP/通訊埠過濾名單


▼防火牆-MAC位置過濾:可設定MAC位置過濾名單


▼防火牆-URL過濾:可設定URL關鍵字過濾


▼防火牆-通訊埠轉發:可設定通訊埠轉發


▼防火牆-VPN通透(Passthrough):可設定VPN封包通過狀態


▼防火牆-DMZ:可設定DMZ相關參數


▼防火牆-時間規則設定:可設定防火牆的開啟時間


▼系統工具-管理者設定:可修改路由器登入密碼


▼系統工具-系統時間:可設定時間更新伺服器與時區


▼系統工具-DDNS:可設定DDNS參數


▼系統工具-遠端管理:可開啟遠端管理,方便管理者做監控與設定


▼系統工具-UPnP:可開啟UPnP功能


▼系統工具-韌體升級:可升級路由器內的韌體檔案


▼系統工具-備份/還原:可備份與還原路由器設定參數,也可還原為原廠預設值


▼系統工具-系統紀錄:可開啟系統紀錄功能,方面管理者管理


▼系統工具-定時重啟:可設定週期性機器重啟時間


▼系統工具-WIFI使用時間設定:可設定每天WIFI啟用時間


▼系統工具-網頁通告設定:可設定網頁通告


多組SSID

開啟多組SSID可將訪客與家中網域做分離,達到更好的網路安全性

▼2.4GHz與5GHz各提供三組SSID


訊號強度測試

一般來說路由器訊號強度與使用者連線距離有很大關係,這次測試就不測試5~6這種小兒科的測試了,基本上在這樣的環境訊號強度一定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這次測試11米距離與15米距離,11米部分穿過2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15米部分穿過3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

▼11米測試結果 2.4GHz三組訊號強度平均在93~95之間,表現相當不錯;5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97~99附近;5GHz訊號品質相當優異,擁有不錯的穿牆能力


▼15米測試結果 2.4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73~76之間,訊號品質還不錯;5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81~83之間;5GHz訊號品質雖然小有衰減,不過15米有這樣表現真的相當出色,擁有優異的穿牆能力


總結
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表現相當不錯,在無線路由器方面功能相當強大,像是中繼、橋接、多組SSID、QoS、自動重開機..等功能樣樣不缺,設定介面相當人性化且設定方式相當簡單與淺顯易懂,不論是新手或是老手都可以在5分鐘內將網路設定完畢,A950RG符合802.11ac標準,最高傳輸率為AC 1200 Mbps,並內建4支5dBi全向性天線,還支援了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讓多人同時連線也能順暢飆網,規格還不錯,已可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訊號實測部分,表現相當優異,在距離11米時,2.4G與5G部分訊號品質都相當不錯,擁有93以上的強度,提供非常穩定的訊號品質,15米測試時,2.4G訊號表現還不差,可達73~76強度,5G部分則略有衰減,平均強度81~83之間;原廠提供三年保固與一年換新服務,目前TOTOLINK A950RG網路通路價格為NT$1299元,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MU-MIMO技術的路由器,相信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分享] 8代款入手ROG Strix Hero GL503GE開箱

$
0
0
近來筆電8代CPU機種開始陸續出現在市場上,大家也在等一些原本7代的機種改8代CPU,平時就愛亂買加勸敗的小弟,這次朋友入手了8代的ROG Strix Hero GL503GE,一樣幫人灌遊戲和防毒就順便開箱分享一下

8代CPU的ROG Strix Hero GL503GE
Hero8th-01.JPG



現在買筆電送包包已是標配,華碩送的ROG後背包還滿好看的
Hero8th-02.JPG



開箱
Hero8th-03.JPG



箱內全部的東西,那個ROG的扣環好漂亮好想和朋友凹一下,不知有沒在賣? XD
Hero8th-04.JPG



ROG Strix Hero上蓋的花紋加上斜切設計與邪惡之眼就是帥!
Hero8th-05.JPG


Hero8th-06.JPG



開蓋照來一張,螢幕是15.6吋FHD霧面螢幕
Hero8th-07.JPG



鍵盤照,QWER的顏色有特別不一樣,空白鍵也有加大
Hero8th-08.JPG



配合FN鍵與F1~F12皆可做一些功能調整
Hero8th-09.JPG



ROG筆電的特色,可直接調音量大小、麥克風靜音與開啟ROG Gaming Center,這樣設計特別拉出來小弟覺得很方便
Hero8th-10.JPG



機身上的貼紙,用的是NVIDIA的顯卡加上INTEL 8代處理器
Hero8th-11.JPG



觸控板
Hero8th-12.JPG



位於螢幕右下的指示燈
Hero8th-13.JPG



內建的視訊鏡頭在螢幕的上方
Hero8th-14.JPG



機身左側的介面,有電源孔、RJ-45網路孔、mini DP、HDMI、USB 3.0*2、3.5mm耳麥孔
Hero8th-15.JPG



機身右側的介面則為防盜鎖孔、USB 3.0*2、USB 3.0(TYPE-C)和一個SD讀卡機
Hero8th-16.JPG



機身後方的散熱孔
Hero8th-17.JPG



底部來一張
Hero8th-18.JPG



底部的墊片
Hero8th-19.JPG



底部有塊斜切的蓋板,拆開就可以看到SSD、硬碟與已經安裝的一條DDR4 2666 8G記憶體
Hero8th-20.JPG



硬碟使用的是Seagate FireCuda 1TB固態混合硬碟,加上本身配的128G PCIe SSD,不用擔心系統使用與儲存資料速度,不過建議可以換成240甚至於480G以上的SSD會更好
Hero8th-21.JPG



發光鍵盤照來一張,可透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
Hero8th-22.JPG


Hero8th-23.jpg



ROG GAMING CENTER
Hero8th-24.jpg



ROG GAMING CENTER可透過手機連線查詢資訊
Hero8th-25.jpg



CPU與GPU資訊
Hero8th-26.jpg



來測試一下吧,先測個惡靈古堡6
Hero8th-27.jpg



勇者鬥惡龍
Hero8th-28.jpg



Final Fantasy
Hero8th-29.jpg



3DMARK
Hero8th-30.jpg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4.0
Hero8th-31.jpg



CrystalDiskMark
Hero8th-32.jpg



AIDA64
Hero8th-33.jpg



玩一下LOL,表現OK,玩的太入迷了就沒抓什麼圖 @”@
Hero8th-34.jpg



再來吃雞,玩起來也順暢OK沒問題!
Hero8th-35.jpg



結論
華碩ROG Strix Hero Edition改用第8代CPU的效能一定有所提升,HERO是ROG針對LOL這樣的MOBA遊戲所設計,入手的是最入門款的GL503GE,雖是入門款但仍有12V雙風扇散熱與特家的除塵散熱技術,這方面可以上網找有影片可以看,真的很屌!而遊戲方面跑了LOL當然沒問題,偶爾來場吃雞也算流暢,其價格和規格都還算OK,ROG筆電的設計上就和別家不同,像是很吸引目光的上蓋與邪惡之眼、軟體有ROG GAMING CENTER加上可以用手機APP連線,其辨識度很高、再加上華碩的全球保,若有需要的朋友是可以看看這台啦

[分享] 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兩台主機共用鍵鼠、螢幕與音訊

$
0
0




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
許多玩家家中電腦或許不只一台,可能同時需要兩台以上的電腦在工作,而一台電腦就搭配一組鍵鼠與螢幕非常浪費空間,KVM切換器可以讓兩台或更多電腦共用一組鍵鼠與螢幕,這次要介紹由林帝LINDY推出的HDMI/USB KVM切換器(產品編號為42340 ),這款產品為兩埠KVM切換器,可同時切換HDMI、USB2.0與音訊,HDMI部分支援1080p、3D、具有HDCP數位音頻訊號與HDMI全音頻,USB部分為2.0規格,除了可安裝鍵盤與滑鼠外,可在外接USB集線器連接更多USB裝置,音訊部分提供3.5mm麥克風與喇叭接口,可隨著切換將音訊連接至主機,切換部分提供硬體切換按鈕、桌面軟體與鍵盤熱鍵切換,相當方便操作,馬上就來看看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

包裝、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與特色

▼原廠編號為42340,型號為HDMI/USB KVM切換器,並標示產品特色與林帝公司資訊

▼產品外型

▼HDMI/USB KVM切換器

▼可同時切換HDMI、USB2.0與Audio訊號

▼包裝背面為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側面標示LINDY原廠公司資訊


▼另一側標示產品提供兩年保固,提供USB2.0與HDMI(含3D)切換,適用於PC、mac、XBOX、PS3與PS4


▼配件:產品說明書與軟體光碟

▼KVM本體一覽,切換器部分相當小,線材為不可拆卸設計

▼正面上方標示目前所在機台位置,並標示接頭可連接之產品

▼前方為HDMI與兩組USB,USB可透過集線器連接更多設備

▼左右兩側為麥克風與喇叭接頭


▼後方為出線位置,皆有防折設計

▼背面標示產品型號與安規認證

▼實體切換按鈕,按一下即可切換兩台裝置的畫面、USB與音訊,切換按鈕背後有磁鐵設計,方便使用者固定


▼兩組連接線材一覽,每一組線材包含HDMI、USB與喇叭/麥克風接頭


實際使用操作

▼切換部分除了可以使用實體切換按鈕外,也可安裝軟體透過鍵盤快速鍵切換,快速鍵可按照習慣做調整,音訊部分可以固定在某一個Port


▼實際切換錄影,採用一台桌機與筆電做切換,第一台為桌機,第二台為筆電,所以在畫面切換上需要做偵測,畫面會有閃一下的情況,切還第一台桌機時,則不會有閃一下的情形,USB裝置部分則會跟著切換,讓USB裝置可以在兩台裝置間自動切換
總結:
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真的是個方便又實用的產品,在切換上反應速度相當迅速,且在操作上也沒有延遲,最方便的是可以將USB裝置不論是鍵盤、滑鼠還是儲存設備都可以隨著切換使用,在軟體部分也當方便,可以自行設定快速鍵切換,還可固定播放某一台裝置的音源,整體來說功能相當的齊全與方便;除了可以使用在電腦外,還可以搭配遊戲機、機上盒….等都是沒問題的,目前HDMI/USB KVM切換器官方定價為NT$2200,可以說是高貴不貴,想找一台方便又實用的HDMI/USB KVM切換器,相信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分享] 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超厚5mm保護手腕、高精準抗磨表面

$
0
0




超厚5mm保護手腕、高精準抗磨表面
吃雞是近期最最最夯的遊戲也是討論度最高的話題,有高超的技巧也要有可以跟得上的電競產品搭配,吃雞最重要的除了要有高反應度的滑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滑鼠墊,擁有高精準度且活動區域足夠的滑鼠墊才能發揮高超的技巧;這次要介紹由AZIO所推出的『GMP』電競捷技滑鼠墊,GMP電競捷技滑鼠墊表面採用特殊抗磨纖維設計,提供順滑的移動與精確的反饋追蹤,底部採用人字紋防滑膠底設計,提供優異的抓地力,防止滑鼠墊滑動或移動,厚度採用超厚5mm設計,提供舒適的使用體驗並可有效保護手腕,邊緣採用密度縫合加工,尺寸部分長35.6公分、寬31.5公分,讓使用者擁有大範圍的操作空間,馬上就來看看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帶來的好手感。

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並有開孔可直接摸到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正面觸感


▼AZIO Logo


▼產品型號:GMP


▼可直接摸到鍵鼠墊正面觸感


▼包裝背面標示公司資訊


▼AZIO公司資訊


▼兩側標示產品型號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正面一覽,表面採用特殊抗磨纖維設計,提供順滑的移動與精確的反饋追蹤


▼表面特殊抗磨纖維設計,摸起來觸感相當不錯且舒適!!


▼左上角有AZIO Logo


▼右下角有ELEGANTLY FIERCE字樣


▼邊緣採用平整縫線加工,車縫線工法相當細緻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背面一覽,人字紋防滑膠底設計,提供優異的抓地力,防止滑鼠墊滑動或移動


▼人字紋防滑膠底一覽


▼厚度採用超厚5mm設計,提供不錯的手腕保護


▼GMP電競捷技滑鼠提供大範圍的操作空間,讓玩家可以發揮最佳的技巧


總結
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是款好用舒適的滑鼠墊,滑鼠的操作空間來說算相當足夠,還提供相當舒適的操作手感,讓玩家可以相當穩固在遊戲中盡情激烈操作滑鼠,且厚度為5mm設計,對手腕的防護性相當不錯,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正面與反面都有針對電競玩家需求做設計與材料配合,能勝任各種不同玩家的需求與操作環境;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390元,真的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5mm厚度且操作順手舒適的電競滑鼠墊,相信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Viewing all 140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