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名電腦零組件與周邊製造商曜越,近期推出了數款 Commander C系列的強化玻璃機殼,並且分成C31~C36六種款式。其中這六種款式的差異分別在於前面板,其餘主結構與透側方面都有著類似的設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Thermaltake Commander C系列 機殼介紹影片
TT Commander C31屬於中塔機殼,外型側板採用4mm強化玻璃。使的內部零組件的燈光效果與造型能夠在透過這塊玻璃一覽無遺。另外前方出貨時就預設裝有兩顆支援ARGB發光燈效的散熱風扇。並且可透過機殼上方的實體燈光控制鈕或內置的控制板連接支援RGB燈效的主機板/外接控制盒,達到顏色切換的效果。
內部架構預留相當有彈性的空間,不僅僅是滿足一般的裝機需求,更能夠安裝大型的360mm水冷冷排、水泵等等套件、風扇朝向側板的顯卡安裝方式等等。滿足不管是入門還是專家級的裝機需求。以下就來介紹本款TT Commander C31玻璃透測機殼的細節。
產品規格一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TT Commander C31機殼介紹
這款TT Commander C31定位上算是一款偏向入門級的水冷玻璃透側機殼。由於需要容納前方兩枚20公分的大型ARGB風扇,因此整體上外觀的確看起來是比較偏大。
規格上可容納ATX大小的主板、410mm顯卡長度、200mm的電源供應器長度、180mm散熱器高度、最多六枚風扇、最長360mm冷排。相信這樣子的空間與擴充能力可以滿足不管是入門還是專業的玩家的需求。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外包裝正面一覽,有產品的簡圖與右上角標註200mm ARGB風扇的標籤,支援ASUS Aura Sync、GIGABYTE RGB Fusion、MSI Mystic Light Sync、ASRock Polychrome Sync這四家的主機板RGB發光燈效的技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外包裝側邊有前 I/O 配置位置圖一覽,及內建燈效種類表,總共有27種不同的發光效果。以及該機殼的詳細規格。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內部包裝一覽,由於採用玻璃材質,取出時務必注意小心輕放。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配件方面,除了說明書外,亦有螺絲、束帶、RGB連接線(分成華碩、華擎、微星使用與技嘉使用的)、電源母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機殼本體方面,透側採用加強處理的強化玻璃設計。採用玻璃設計的側板雖然在成本上理論上會比採用壓克力的來的高,但是在透光度、抗刮性方面基本上都遠比壓克力材質的側板還要來的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滿版強化玻璃透側一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搭載側板防傾倒設計,避免使用者在拆裝時不慎將玻璃直接傾倒下來導致意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另一面側板則是採用全黑的樸素設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機殼前面搭載大面積散熱濾網,前方預裝兩顆 200 mm ARGB 風扇,另外也提供常見的120mm、140mm風扇的鎖點位置,玩家們可以自行拆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前面兩枚200mm的大風扇,型號均採用TT2030。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前面板內部設計有濾網,可過濾前面板風扇運作所吸入的灰塵。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另外設有風扇燈光同步控制板。
機殼本體後方則是採用標準的7槽PCI-E槽設計,另額外有兩個直立的PCI-E槽,供玩家使用PCI-E延長線延長到指定位置並將顯卡橫式安裝。螺絲固定一樣採倉門設計。而後方預設搭配一枚120mm的排氣風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本體後方與PCI-E槽特寫一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後方隨附風扇採用TT1225。
機殼上方除了具備前I/O以外,上方採用磁吸式過濾網,並且可安裝兩組120或140mm的風扇或一個最高長280mm的冷排。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方濾網採磁吸設計,算是在近期許多機殼流行的主流設計方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具備2組 120 或 140mm 的風扇安裝長條型鎖點。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前面板I/O位於上方,除了基本的Power、Reset、USB3.0、音源以外,左側上有一個RGB控制按鈕。供主機板沒有RGB燈效管理功能的玩家也能夠手動用該按鈕更換發光效果。
機殼本體內部空間與安裝過程一覽
可以看到內部空間十分乾淨整潔,並沒有見到很多為了擴充的架子之類的。這也是近期許多機殼喜歡走的風格,
相較於以前直接開了側蓋通常都是硬碟架就直接被看到的設計,可以說是蠻明顯的差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機殼側面一覽,下分電源處有側邊開孔。如果想要秀出PSU的銘牌,或是使用諸如ASUS ROG THOR 電源這種可以直接在機身上顯示負載瓦數的PSU來說,可以說是十分適合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電源安裝方式採兩階段式安裝,須將電源外框裝於電源本體後,再行安裝於機殼上。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硬碟的部分可以裝在機殼另一側或水冷水泵底部的位置。採用快拆式托盤設計,托盤本體與手轉螺絲採一體式設計,將硬碟用螺絲鎖在托盤上後即可快速拆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硬碟安裝快拆式托盤與實際安裝一覽,3.5吋與2.5吋的硬碟安裝於機殼背後或水冷水泵底部的地方。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ATX 主機板安裝示意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水泵安裝鎖點一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內部主機板與顯卡安裝的情況一覽。如前述所言,顯卡可以採直立或橫式安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顯卡方面可容納到長達30公分的長卡,如果不考慮水冷水泵則可以更進一步安裝到40公分的超長顯卡。如果採直立式安裝,則散熱器厚度最高可以容忍到約5cm。縱使直立安裝,基本上厚度不要太厚的雙槽卡應該都可以容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整體安裝完成一覽。
前風扇RGB燈光效果一覽
本次DEMO我們就直接利用機殼上方的RGB燈效設定按鈕進行手動切換,影片展示所有預設的RGB燈效。
心得結論
這款TT Commander C31機殼,擁有全面的透明玻璃側透,適合讓玩家們展現主機內部的樣子與各種RGB燈光效果。縱使零組件方面沒有RGB的燈光,受惠於前置預設有的兩枚ARGB 20cm特大風扇,一樣可以充分的展現RGB的發光效果,並且內置的RGB風扇還可直接與主機板內置的燈效同步功能進行同步。垂直顯卡安裝設計更可以直接從側板看到完整的擁有RGB燈光效果顯卡的風扇。
另外在水冷方面也充分考慮到水冷零組件安裝的相容性。諸如大面積冷排,水泵等等,均有相對應的鎖點與安裝位置,供玩家們進行安裝。對於不管是入門還是進階的水冷玩家,都是一個友善的選擇。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知名電腦零組件與周邊製造商曜越,近期推出了數款 Commander C系列的強化玻璃機殼,並且分成C31~C36六種款式。其中這六種款式的差異分別在於前面板,其餘主結構與透側方面都有著類似的設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Thermaltake Commander C系列 機殼介紹影片
TT Commander C31屬於中塔機殼,外型側板採用4mm強化玻璃。使的內部零組件的燈光效果與造型能夠在透過這塊玻璃一覽無遺。另外前方出貨時就預設裝有兩顆支援ARGB發光燈效的散熱風扇。並且可透過機殼上方的實體燈光控制鈕或內置的控制板連接支援RGB燈效的主機板/外接控制盒,達到顏色切換的效果。
內部架構預留相當有彈性的空間,不僅僅是滿足一般的裝機需求,更能夠安裝大型的360mm水冷冷排、水泵等等套件、風扇朝向側板的顯卡安裝方式等等。滿足不管是入門還是專家級的裝機需求。以下就來介紹本款TT Commander C31玻璃透測機殼的細節。
產品規格一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TT Commander C31機殼介紹
這款TT Commander C31定位上算是一款偏向入門級的水冷玻璃透側機殼。由於需要容納前方兩枚20公分的大型ARGB風扇,因此整體上外觀的確看起來是比較偏大。
規格上可容納ATX大小的主板、410mm顯卡長度、200mm的電源供應器長度、180mm散熱器高度、最多六枚風扇、最長360mm冷排。相信這樣子的空間與擴充能力可以滿足不管是入門還是專業的玩家的需求。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外包裝正面一覽,有產品的簡圖與右上角標註200mm ARGB風扇的標籤,支援ASUS Aura Sync、GIGABYTE RGB Fusion、MSI Mystic Light Sync、ASRock Polychrome Sync這四家的主機板RGB發光燈效的技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外包裝側邊有前 I/O 配置位置圖一覽,及內建燈效種類表,總共有27種不同的發光效果。以及該機殼的詳細規格。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內部包裝一覽,由於採用玻璃材質,取出時務必注意小心輕放。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配件方面,除了說明書外,亦有螺絲、束帶、RGB連接線(分成華碩、華擎、微星使用與技嘉使用的)、電源母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機殼本體方面,透側採用加強處理的強化玻璃設計。採用玻璃設計的側板雖然在成本上理論上會比採用壓克力的來的高,但是在透光度、抗刮性方面基本上都遠比壓克力材質的側板還要來的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滿版強化玻璃透側一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搭載側板防傾倒設計,避免使用者在拆裝時不慎將玻璃直接傾倒下來導致意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另一面側板則是採用全黑的樸素設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機殼前面搭載大面積散熱濾網,前方預裝兩顆 200 mm ARGB 風扇,另外也提供常見的120mm、140mm風扇的鎖點位置,玩家們可以自行拆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前面兩枚200mm的大風扇,型號均採用TT2030。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前面板內部設計有濾網,可過濾前面板風扇運作所吸入的灰塵。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另外設有風扇燈光同步控制板。
機殼本體後方則是採用標準的7槽PCI-E槽設計,另額外有兩個直立的PCI-E槽,供玩家使用PCI-E延長線延長到指定位置並將顯卡橫式安裝。螺絲固定一樣採倉門設計。而後方預設搭配一枚120mm的排氣風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本體後方與PCI-E槽特寫一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後方隨附風扇採用TT1225。
機殼上方除了具備前I/O以外,上方採用磁吸式過濾網,並且可安裝兩組120或140mm的風扇或一個最高長280mm的冷排。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上方濾網採磁吸設計,算是在近期許多機殼流行的主流設計方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具備2組 120 或 140mm 的風扇安裝長條型鎖點。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前面板I/O位於上方,除了基本的Power、Reset、USB3.0、音源以外,左側上有一個RGB控制按鈕。供主機板沒有RGB燈效管理功能的玩家也能夠手動用該按鈕更換發光效果。
機殼本體內部空間與安裝過程一覽
可以看到內部空間十分乾淨整潔,並沒有見到很多為了擴充的架子之類的。這也是近期許多機殼喜歡走的風格,
相較於以前直接開了側蓋通常都是硬碟架就直接被看到的設計,可以說是蠻明顯的差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機殼側面一覽,下分電源處有側邊開孔。如果想要秀出PSU的銘牌,或是使用諸如ASUS ROG THOR 電源這種可以直接在機身上顯示負載瓦數的PSU來說,可以說是十分適合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電源安裝方式採兩階段式安裝,須將電源外框裝於電源本體後,再行安裝於機殼上。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硬碟的部分可以裝在機殼另一側或水冷水泵底部的位置。採用快拆式托盤設計,托盤本體與手轉螺絲採一體式設計,將硬碟用螺絲鎖在托盤上後即可快速拆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硬碟安裝快拆式托盤與實際安裝一覽,3.5吋與2.5吋的硬碟安裝於機殼背後或水冷水泵底部的地方。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ATX 主機板安裝示意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水泵安裝鎖點一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內部主機板與顯卡安裝的情況一覽。如前述所言,顯卡可以採直立或橫式安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顯卡方面可容納到長達30公分的長卡,如果不考慮水冷水泵則可以更進一步安裝到40公分的超長顯卡。如果採直立式安裝,則散熱器厚度最高可以容忍到約5cm。縱使直立安裝,基本上厚度不要太厚的雙槽卡應該都可以容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整體安裝完成一覽。
前風扇RGB燈光效果一覽
本次DEMO我們就直接利用機殼上方的RGB燈效設定按鈕進行手動切換,影片展示所有預設的RGB燈效。
心得結論
這款TT Commander C31機殼,擁有全面的透明玻璃側透,適合讓玩家們展現主機內部的樣子與各種RGB燈光效果。縱使零組件方面沒有RGB的燈光,受惠於前置預設有的兩枚ARGB 20cm特大風扇,一樣可以充分的展現RGB的發光效果,並且內置的RGB風扇還可直接與主機板內置的燈效同步功能進行同步。垂直顯卡安裝設計更可以直接從側板看到完整的擁有RGB燈光效果顯卡的風扇。
另外在水冷方面也充分考慮到水冷零組件安裝的相容性。諸如大面積冷排,水泵等等,均有相對應的鎖點與安裝位置,供玩家們進行安裝。對於不管是入門還是進階的水冷玩家,都是一個友善的選擇。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